《国内科技教育传播现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科技教育传播现况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内科技教育传播现况分析国际传播协会教学传播研究部在1986年对教育传播学下了定义:教育传播学是运用传播学观点、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和讨论教育经过中的传播现象、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适宜的住处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和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经过。教育传播学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学界,是一门融合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共生学科,它的价值首先在于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注重媒传教育研究。我国教育传播学起步晚,是一门非常年
2、轻的学科。随着我国教育传播学越来越受关注,表现为研究数量增加,发表文章增加,这些成果揭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状况,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但是,仍然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的迸一步发展,这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总体发展不稳定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虽总体上处于上升势态,但十年来教育传播的研究发展很不稳定。据统计显示,1998年发展呈上升趋势,但随后又趋于平缓;2002年发表的文章是2003年开场上升,后面几年又有回落;同时研究的人员少,直到2006年到2007年间才出现了一个研究的高潮。这期间,我国的电教工作者发表了大量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
3、重要的教育传播学教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这一时期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热门是围绕着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定位问题展开的,人们热衷于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和研究,而无暇顾及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便没有大的进展。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和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本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猛速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进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2对教育传播学理论研究相对重视,缺乏系统性、深化性的研究纵观整个教育传播学研究的现状,学科理论体系建构
4、严重滞后,理论研究的持续性不强是主要问题之一。我国理论研究的持续性缺乏,理论指导教与学的研究就显得薄弱,这讲明理论体系建构相对滞后,因而不能构成学科强有力的基础。与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编著的繁荣景象比照,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编著基本上属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从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编著来看,目前拥有的教材指导书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如宣伟伯、余也鲁著的(传媒教育当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高蕴琦、林克诚等编著的(教育传播学),魏奇、钟志贤著的(教育传播学),邵培仁编著的(教育传播学)以及南国农、李运林编著的(教育传播学)等。这些著作中即使近年来有的进行了修订,但内容更新仍然比拟少,新的理
5、论著作就更少。2003年金振坤主编的(远程教育传播学基础)一书,从某种层度上讲也只是教育传播学的一个子系列研究远程教育传播研究,但已经是新世纪以来少有的与教育传播学相关的论著了。还有,教育传播学理论指导教与学的深度、广度也明显缺乏。这些都必然导致学科研究的推广度不够大,进而无法使教育传播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有效应用的工具与方法。3研究作者所属机构集中在高等学校由于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未对教育传播的研究足够重视,研究作者所属机构几乎集中在高等学校。资料显示,教育传播学研究论文的作者85来自高等院校,小学老师却只要5。这讲明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相对重视,其他部分则相对疏忽。
6、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并且鲜活的教学实践也孕育着新的传播形式和理论。不仅高校的研究者需要走向教学实践,一线老师也需要通过研究教育传播的理论以改良本人的教学。4教育学界专门就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较少,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教育传播学,在有些论文中只是做很少的描绘。此外,专门供教育传播研究的文献也较少。而教育技术专业作为教育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受研究领域界定的困扰,尤其是AECT94定义的出现,使得教育传播学这一基础理论的研究时兴时弱,还曾出现过研究断层现象。从发表的文献类型看,我国理论讨论类文章较多,占45,因此教学实践
7、类较少;从发表的刊物级别看,一般刊物居占54,国家核心刊物仅占45,讲明论文总体发表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从期刊论文分布情况来看,教育界的一些研究较为关注群众传播领域,有跟着市场打转之嫌,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偏少。就算是教育技术界,目前专门研究教育传播学的学者也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教育技术界主要的任务是开发技术,再加上网络技术的挑战,教育技术界顾及不到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这也造成对教育传播学的忽视。而目前,研究也大都专注于技术、认知、技术哲学等领域,水平有待提高。5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两个学科的互动和合作偏少从上面提到的专著编著者的学科背景来看,国内学者中以传播学作为学科背景的较少
8、,大多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背景。纵观传播学的刊物,传播学界对教育传播的研究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而且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两个学科的学者的合作很少。在期刊论文方面,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者中,大多数研究者来自于教育技术学,传播学领域的学者参与的较少,即使有也多是一时的关注,缺乏持续性,成果偏少。另外,从的期刊分布来看,教育传播学方面的论文大多发表在电化教育、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科技教育类期刊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报上,在传播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较少。6太多专注于学科的界定划分,对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不够重视就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现状来看,很多学者太多专注学科界定划分。基于某种教学媒体的单一教育传播现象研究有所重视
9、,而理论层面研究太少。而且缺乏研究的持久性、深人性和系统性,未能构成良好的气氛,致使我国的教育传播学研究多停留在外表,没有体现其作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地位。在广大从事教育传播活动的一线人员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地位凸显不够。再加上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教育传播史学研究的缺失,使得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大而空,显得枝叶不全、纵深度小,指导教育传播活动的效力缺乏。7缺乏传统与当代的建构和融合一方面,很多学者呼吁构建合适我国特色的教育传播学,但是从我国传统文化汲取相关教育传播理念的研究太少,造成了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有学无史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愈加强调群众教育、公众教育、终生教育,这些特点就要求研究者不能仅以教学媒体论中的那种目光看待问题,大教育观念势在必行。目前,对传统群众媒体以及新媒体的教育传播功能效果缺乏,研究偏少,传统与当代的构建、融合缺失。总之,传播学研究要走向繁荣和科学就要积极汲取各门学科的相关成果,不断开拓、创造学科发展的新局面。它需要一大批传播学者的支持和介入,才能获得介入国际传播研究沟通与沟通的时机,并为国际传播学术作出奉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