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探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探究【摘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屡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损害公众利益。本文旨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真实盈余管理的管理提供理论根据和实证根据。本文以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施行真实盈余管理可能性较大。【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一系列美国著名公司财务造假给公众带来宏大的损失,导致人们丧失了对金融市场的信任。随后,美国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迫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加大对金融诈骗的处罚力度,使管理层必须在公众监督下继续完善内部控制。该法案让广大公众重拾对美国股市的信任,拯救了美国资本
2、市场。因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真实的盈余管理是管理层通过调节盈余来欺骗公众的一种行为,内部控制制度对它能否产生效果值得探索。2研究设计2.1研究假设由于两权分离让股东不能实时了解公司情况,管理者由于维护本身利益有可能进行真理盈余管理,尽管这会损害公司和公众的利益。但是良好内部控制能够监督管理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是负向变动的。2.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删除了下面公司:一具有本身特点的金融保险上市公司。二未公布内部控制质量信息。三因会计信息不合规而遭到处罚的上市公司。四2013年
3、因违背规定而被ST发行或退市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了2388份有效的研究样本。在数据来源方面,内部控制质量指数来自迪博数据库,其他来自国泰数据库。本文采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3变量定义与度量3.1因变量: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1生产成本模型首先正常生产成本由销售产品成本和存货变动构成。本研究根据Roychowdhury2006的观点用期望销售成本模型与期望存货模型来表示期望生产成本估计模型。模型如下:其中,RODPit为i公司第t年的真正的生产成本,SALESit为i公司第t年的销售收入,SALESit为i公司第t年的销售收入变动,SALESit-1为i公司第t1年的销售收入变动,Ait1
4、为i公司第t1年年末的总资产。异常的生产成本等于真正的生产成本减去期望的生产成本,即1中的残差,用符号E_PROD表示。2酌量性费用模型其中,DISEXPit为i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费用。实际的酌量性费用与期望的酌量性费用之间的差值,即2中的残差,是异常酌量费用E_DISP。3经营现金流量模型Roychowdhury(2006)以为正常经营现金流量是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额的线性函数。模型如下:其中,CFOit为i公司第t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SALESit为i公司第t年的销售收入变化额。异常经营现金流量E_CFO为正常经营现金流量和期望经营现金流量之差,即3中残值。4真实盈余管理
5、总额模型由于公司通常使用多种方式调控盈余,故要考虑上述三个因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RM等于异常生产成本减去异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异常酌量性费用支出。模型如下:若计算出的RM为正值时企业施行了正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为负值时则施行了反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但这两种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3.2自变量:内部控制的度量本文用采用的是迪博的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符号ICQ来标识内部控制质量。3.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如表1。3.4模型构建RM=0+1ICQ+2BOARD+3FIRST+4ROA+5LEV+6DUAL+7LOSS+5这个模型是验证内部控制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
6、影响。4实证分析本文运用stata对样本数据进行描绘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4.1描绘性统计本文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描绘性分析:1RM的均值为4.001,不难得出企业间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最小值为0.629,最大值高达23.804,1.190的标准差表明盈余质量在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差距。ICQ的均值为657.157,极小值为593.56,极大值为895.21,不同企业之间内部控制差距大,普遍较好。2第一股东持股比列高达36%,讲明我国如今还是处于集权时期,容易发生大股东干涉公司管理等问题。不同公司之间盈利能力差距很大,股票市场上公司良莠不齐。大多数公司都有盈利没有发生亏损。4.2相
7、关性分本文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得,首先,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低于0.5,故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其次,在5%显著性水平下,M与ICQ显著负相关,即越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往往伴随着高程度的真实盈余管理。4.3回归分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本文基于模型对内部控制质量和真实盈余管理进行了回归分析。总的来讲,调整R2高达39.2%,该模型解析性较好,能够合理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真实盈余管理在5%的水平下显著相关,假设成立。假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就能够降低盈余管理,保证股东和公众权利。不能忽视ROA与RM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主要由于盈利能力越差时,管理层越是想要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对净利润进行修饰。5结论和瞻望本文通过对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就表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开场发挥作用,不再流于形式,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高管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希望本文得出的结论能够为治理公司提供一点点指导作用。本文还存在很多问题,控制变量相对较少,没有进行细致分析。没有引入多变量进行分析,存在内在局限,不能很好分析影响的本质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