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语言文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汉语言文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基于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写作类课程面临着课时缺乏、课程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类课程能够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一个传统专业,历史悠久、覆盖范围广,在全国大部分综合院校均有开设。鉴于汉语言文学肩负着对本民族语言、文学进行研究和传承以及使受教育者获得较好的语言文学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责任,目前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学、理论及写作四大版块。
2、而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及专业面临着向应用型转型的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更侧重技能培养的写作类课程或许就成为汉语言文学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一写作类课程改革是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在企业管理领域首先提出。它指公司、企业、部门的主要能力,是单位主体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他对手很难到达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优势。核心能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长期性的特点。将此概念应用于专业建设同样适用,指毕业生在将来工作中具有持续比拟优势的独特能力,这也是一个专业能否立足发展的基础。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行业需求调研,我们发现社会对汉语言文
3、学毕业生最大的等待即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讲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能力。而此核心能力最终是要把学到的语言文学知识落实到运用上。就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版块的设置来看,语言类的课程包括当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教授语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文学史类,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讲述文学史上的诸多文学流派、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等,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总论性质的理论课程。相比之下,只要写作类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侧重写作技巧的教授。因而,在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总体要求下,写作类课程首当其冲,成为
4、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专业改革的排头兵。二写作类课程现状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均开设写作类课程,较为常见的有大学写作、应用写作、基础写作、创意写作等。各大院校根据本身情况自主设置。固然开设写作类课程特别必要已经成为一个共鸣,然而目前写作类课程的开设能否真的获得理想的效果还值得进一步商榷。根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并不明显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多少与目前写作类课程的现状有关。1课时缺乏,课程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在目前绝大多数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写作类课程处于特别尴尬的位置。十分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培养作家这一意识的影响
5、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老师为例,一旦成为专职的写作课老师似乎就与专业研究分道扬镳,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职称评审似乎都不占优势。在这种认识下,写作课就成为语言、文学、理论课程之外的点缀。尽管各学校开设的写作课程名称不尽一样,内容也各有侧重,但课时总数却相差不大。多为一学期学完,每周2课时,也就是一次大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单是教授理论知识已是非常紧张,更别讲要兼顾写作训练。除此之外,写作类课程还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一种知识的教授、一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门课程,一个学期就能够完成。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古代文学知识的教授为例,一般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唐宋诗词选读、国
6、学研究等一系列课程共同完成。而目前,大多数院校写作类课程只要一、两个学期的一两门课程,似乎这一、两个学期学完,学生交一篇作业获取学分后,写作水平就有了保障一样。很显然,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经过,需要全方位的规划、投入更多的时间。2内容上重理论目前写作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是以讲授写作理论为主。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长期以来对写作理论的研究要明显多于对写作实训的研究,这样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写作理论的介绍自然偏多。第二,受老师本身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的写作课老师大多数并非职业作家,而是植根于大学校园中的学者,其精神更多的是投入到写作规律、写作学的相关研究中,而很少去进行除学术论文之外的文学
7、训练。这样就造成教课经过中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写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只能隔靴骚痒似地进行一些理论指导。当然还受一些观念上的影响。在不少人看来,作家是没有办法培养的,更多需要个人的天赋。因而,写作课也就没有办法像工匠学艺一样手把手的去教授。三写作类课程改革方向正是由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还存在各种问题,专业培养目的很难真正落实,写作能力的培养尚不尽如人意。因而,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调整。1课程设置体系化要想真正把写作能力培养落到实处,首先要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调整,增加写作课比重。比重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时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课程种类的增加。课程设置应该愈加系统、科学
8、。比方大一能够安排一些侧重写作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课程,如基础写作。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像怎样锤炼语言、怎样提炼主题、怎样谋篇布局等。大二由于已经有了一些写作训练,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开设一些侧重技能练习的课程,如应用写作、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等。应用写作侧重于应用文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和专业文书的写作。创意写作侧重培养创意思维,对接文化创意产业,为其提供具有原创力和创造性的写作从业人员。而文学写作则主要教授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体如小讲、诗歌、散文的写作方法。大三是专业提升阶段。根据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能够开设一些如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批评与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文学
9、评论与写作、新媒体写作等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到了大四,面临毕业的压力,应该配合开设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授专业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对专业知识与写作技能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整合。2注重写作技能的教授改变传统写作课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课堂上理论讲授不超过二特别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老师随时指导。当然要保障教学效果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要尽可能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方便每一个学生都能与老师进行直接的沟通;二是老师要掌控整个练习经过,将以前的结果教学法变为经过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指写作课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交上来完好的写作成品,老师点评。此方法的不利之处在于,学生学习了写作理
10、论后,在转化理论的经过中没有办法直接得到老师的指导,对理论的消化有时是不成功的或者缺少详细可行的途径,结果只能依靠僵化的写作套路完成练习,效果自然不理想。而经过教学法则能够弥补上面的缺乏,将一个最终要完成的作品,按写作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步骤,学生按提示来逐一进行练习,环环相扣、最终自然而然完成整个作品。此做法即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又让学生把握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课堂时间被有效利用,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压缩课堂理论的讲授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更多的写作训练,看似老师退居次要位置,其实作用至关重要。老师要愈加具有责任心,要对写作经过进行细致而合理的规划设计,要
11、随时解决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要详细可行,便于操作。因而这本身也对写作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与社会实践对接写作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练习,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直接与产业对接,把学生的学习、创作活动与社会实践严密结合,最好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产品、市场的需求进行写作。这既培养了学生敏锐捕捉社会前沿信息的能力,可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对此,专业能够积极地与各对口实习基地建立联络,一方面邀请对口单位、企业走进校园、走入课堂,面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必要时聘请文字工作人员来学校授课;另一方面可以以让学生走出去,用尽可能长的时间如寒暑假、周末、业余时间到实习单位跟班学习,介入企业的行政管理和文化宣传工作,了解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文体,写法。以上只是写作类课程改革的一种思路,各学校还需要根据本身情况灵敏应对。但无论怎样,写作类课程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在改革的经过中也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专业、学校去考虑、去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专业培养目的落到实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