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摘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而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如今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的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怎样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怎样安排教学,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原因其他学科的教师讲计算机课好上,是由于它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而计算机教师讲它难上,主要难在于学生水平
2、的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由于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致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笔者对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了解到有些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碰过电脑。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学,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等于比前者多学了4年电脑,那么差异可想而知了。2、学习条件各不一样,条件好的学生,本人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场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时机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时机。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
3、并且擅长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4、学生本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时机很少,或者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假如还是用老的教学方式,将一样的知识内容教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老师的太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以为讲解进度太快,本人无
4、法跟上,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越学越差,构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恐惧心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二、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经过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的,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到达目的要求。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2、坚持因材施教
5、、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三、分层教学的实验笔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怎样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首先,笔者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本人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特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能够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
6、老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安然平静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笔者
7、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教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讲,愿意接受比本人略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构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进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教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应,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需要下面五方面的分层:一、教学目的的分层教学目的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的。老师在备课的经过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把握哪些知识技能,到达什么程度。比方
8、,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的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的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把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的上,要求能够比拟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的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把握的知识到达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拟完成相关的操作。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讲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根据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
9、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把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把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二、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本人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能够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
10、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步骤,然后让他们本人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拟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把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三、课堂练习分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而,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考虑和实践。比方:在做比方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
11、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2到3种方法。但凡提早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能够让其担任教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四、测验分层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能够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比方:在学完word后,能够根据层次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如让他们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小报,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
12、让他们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学生根据本人的个人喜好设计一张电子小报。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拟着做。五、教学评价的分层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把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假如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把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而,笔者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愈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
13、本人。对中等生采用鼓励评价,既揭示缺乏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遭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把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气氛愈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很多。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制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喜好之间的矛盾,克制学生把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