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与社会管理论文.docx
《税收管理与社会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管理与社会管理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税收管理与社会管理论文一、拓展社会权利是当代社会管理的出发点一般地,当代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和出发点就在于:不断拓展公民的社会权利和应得权利,促进和深化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过上他们以为适宜的那种生活。社会权利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个人权利,根据美国公民理论家托马斯亚诺斯基的观点,社会权利主要由四项权利构成:能力权利、时机权利、分配权利和补偿权利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则规定,社会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利、维持基本社会水准的权利,以及免于饥饿的权利、医疗和健康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3。当然,社会权利的理论认识和政策实践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经过。从理论上讲,社会权利
2、概念最早是托马斯马歇尔在(公民权与社会阶层)中提出的,他将英国17世纪以来的公民权发展归纳为三类权利: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利。其中,社会权利是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与保障权利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拥有根据当时社会普遍生活标准的文明生活的权利,与此严密联络的机构是教育系统和社会服务机构。马歇尔之所以提出社会权利概念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他对英国社会正酝酿着的重大改革的敏锐观察,二是他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为此,马歇尔通过提出社会权利概念并将社会权利纳入公民权序列中,创造性地将公民身份与福利资格等同起来,并把这一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福利资格,也即公民社会权利作为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公正的
3、首要手段。后来,波兰尼和艾斯平安德森等人对社会权利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波兰尼从国家、市场和社会三维视角讨论社会权利获取的合理性,他以为,真正的市场社会需要国家在管理市场方面发挥积极功能,并且这种角色要求政治决策。艾斯平安德森则以为,社会权利界是一种“去商品化的包容能力,其衡量标准应是人们不依靠于纯市场气力去制定他们生活标准的程度5。这样,“非商品化就成为研究社会权利与福利国家之间的一个桥梁,并使二者有机地联络起来。从实践上看,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就制定了(济贫法),进而成为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门槛之时对人类社会安全需求的第一个回应;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创设的社会福利法则为当代社会保障制度
4、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以公民资格与公民社会权利概念主导的福利政策主要是在“二战以后才出现和逐步发展的,此时,社会的“去商品化努力被吸收到福利国家体制概念,实现社会权利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事实上,社会成员对本身权利的争取本身经历了一个发展经过:18世纪争取的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或曰“经济权利上,进入20世纪才主要表如今“社会权利方面。所谓公民福利资格,是指决定一个共同体中的成员能否享有以及享有多少由共同体提供的福利支持,这个共同体能够是家庭、宗教、宗教组织、同业工会和国家等。不同的共同体有不同类型的身份认同机制,如血缘、信仰、职业、公民身份等;详细到福利资
5、格,它或者是基于身份认同,或者是基于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福利资格中的“福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内涵,主要表现为国家在教育、健康、养老、失业、住房等几大方面的支持。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等等,公民社会权利在中国也获得了重要进展。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意味着获取最低生活保障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贫困是社会现象而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结果,因此所有处于贫困中的公民都有权利得到国家的支持。在教育方面,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得义务教育作为社会权利得到了立法和政府财政的保障,对于
6、缩小城乡福利差距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社会保险覆盖面方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6。然而,社会权利的拓展也遭到了相当的限制,事实上,社会保障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使个人购买力成为知足福利需要的主要;,进而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尤其是社会权利理应属于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公民“拥有普遍性的福利资格及其相应的义务。这一普遍性的福利资格意味着,除了必要的收入审查之外,不涉及任何其他标准,如性别、种族、宗教等,进而将权利平等进一步扩展。但是,迄今为止,身份仍然是国内公民获得社会权利的主要根据。例如,从最低生活保障权方面,
7、以属地原则为管理基础的“低保制度将一大批工作、寓居在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排除在外;在义务教育方面,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由于财力等原因仍然对一些非户籍学生进行限制。显然,户籍制度与地方化管理体制对中国社会基本社会权利的落实和拓展构成了重大挑战。在社会保险方面,非正式部门雇佣者、从事农业的农民,以及一些由于下岗、早退、失业等原因缴费缺乏的人被排挤在社会保险受益人之外。据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中国14岁下面的流动儿童达1980万人,其中,农村户籍儿童占74%,即1460万人;有关专家测算,他们的中位数年龄为7岁,据此推算,其中的义务教育学龄儿童约有800多万人。因而,拓展和深化公民权利应该成
8、为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二、公共品供应是拓展社会权利的主要内容拓展社会权利是当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那么,如何才能拓展社会权利呢?这就涉及社会权利的基本内容。一般地,公民社会权利需要通过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应才能得到确认和保障,受教育、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构成了公民社会权利的主要内容。托马斯马歇尔曾指出,社会权利指健康照料、寓居、教育(不仅包括对特殊阶级或身份施行教育,还包括让每个个体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教育时机,包括义务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和得体的收入。同时,社会权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在不断拓展的,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认知的提高,当代国家中免予匮乏和保障安全
9、已经逐步包含在社会基本权利的范畴之内。相应地,公共品的内涵也获得了不断扩大,就业时机、工作环境、医疗卫生、住房福利、社会保障等都被逐步纳入公共品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公民享有应该享有的社会权利,就要不断优化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应,不断丰富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应内容,不断扩大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应范围,不断缩小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应差距。譬如,相对于“衣食行而言,“住被纳入基本社会权利范畴的时间就要晚得多;但是,就像人的生存权等权利一样,获得住房也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基本社会权利。譬如,联合国文件(人权普遍宣言)第2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适于他本人和他家庭健康与福利的生活标准,包括食品、穿着、住房
10、、医疗、必要的社会服务,以及在失业、疾病、残疾、年老或者其他本人无法控制的环境中缺乏生计情况下享有保障的权利。这里我们可以以作一比拟:尽管西方社会自启蒙运动始就把财产权视为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保障私有财产也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但财产本身并非属于绝对的私人领域;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权认知的提高,免于匮乏和保障安全的自由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免受贫困所苦而享受合理的生活水准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所崇尚的价值。所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成认人人有权为他本人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足够的食物、穿着和住房。正因如此,当代社会已经
11、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住房、教育和投票等列入个人基本权利,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尽可能地有限知足其国民的此类需求,即便现实情形还不具备知足所有人“住者有其屋的条件,但很多执政者都将“住有所居视为其基本理念。事实证实,只要坚持这种理念,人类社会才能不断接近“住有所居和“住者有其屋这一理想。否则,假如由于条件的不知足而放弃这种责任,或者将住房需求完全交付市场来配置,那么,必然会离“住有所居和“住者有其屋这一理想越来越远。正是由于市场体制往往不能知足社会的最低标准,也未能产生有效率的住房数量,因而,欧美各国及其各级政府都试图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来对住房进行干涉,都将“保证每个家庭在本人财力范围内拥有一个体面的
12、家作为基本目的。例如,德国政府就把买得起房、租得起房视为人民的基本需求,将住宅与教育、医疗一起视为社会福利的一环,而不是把房地产视为推动经济成长的主要产业或税收的主要;。同时,公共品供应又与民生问题联络在一起。从根本上讲,民生问题就是权利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是保障基本社会权利的重要内涵。为保障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与个人生存相关的基本物品应当得到保障,基本物品必须根据社会成员的集体理解同人的基本需要相称,而这些构成了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详细而言,社会权利一般包括义务教育、针对儿童的家庭津贴、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以及保障性住房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既是
13、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平稳的需要。为此,当代社会管理应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解决民生问题中,公共资源应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同时,由于人类社会本身就存在各种自然的不平等,包括能力的不平等和福利的不平等。而根据当代平等主义观点,人们不应该因本人的无过错而生活得比其别人差。因而,当代社会管理要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三、政府而非市场应成为公共品的供应主体社会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有赖于公共品的供应,那么,公共品又由谁来供应呢?一般地,公共品供应的基本主体是政府。尽管当代主流经济学竭力
14、推崇市场机制,把市场视为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机制,但实际上,市场中商品生产所基于的是效益原则而非效用原则,它只生产那些能为它带来最大收益的那些产品,进而主要为那些出价最高而非效用最大的人生产。维塞尔就写道:“在商业界里,只要社会的财物供给还把握在那些想要从中牟利并为本人的服务获得报酬的企业家手里,成为最高原则的就是交换价值而不是效用,因此“生产出来的不是那些可能有最大效用的东西,而是人们需要付出最高价钱的东西;财富上的差异愈大,生产上的矛盾也愈显著。它给浪荡公子和饕餮之徒提供奢侈品,而对贫困不幸的人的需要却充耳不闻。譬如,尽管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它为不同的人所占有时往往就会导向不同的用处:贫
15、穷者将会盖经济适用房,而富有者则可能用来盖豪宅、建车库或围花园;住房的市场化使得一些房地产大鳄公开宣扬,他们只盖富人住的豪宅,也应该只要富有者才能买得起房。正是在效益原则的主导下,每个人追求私利最大化而置社会需求于不顾,进而造成了私人丰裕和公共贫困的共存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性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占人类需求的比例越来越大。黄有光指出,在温饱过后,私人消费已不能增加快乐,而对环保、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则越来越大。也就是讲,富有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些基本的公共事业,如道路、学校、医院、贫民窟去除、城市再开发、公园、游乐场、博物馆、低价住房等,这些方面构成了影响人们快乐的愈益重要的因素。加尔布
16、雷思在(富有社会)一书中就强调,任何一个运行良好或管理有方的社会都应该使得公共服务跟得上私人生产,并将私人产品和服务与政府产品与服务供应之间令人满意的关系称为社会平衡或社会平衡,例如,“汽车消费的增加需要增加街道、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停车空间。正如我们需要医院一样,也需要警察和高速公路巡查这些保护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社会性需求都是源于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而非市场的诱导或劝讲,进而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加尔布雷斯写道:“在学校、医院、平民窟去除、城市再开发、卫生、公园、游乐场、公共安全和其他迫切的公共服务中,有大量现成的需求。不幸的是,这些日益增大的公共需求在纯粹市场机制中却往往得不到知足,究其
17、原因,一方面,这些公共品的消费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因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私人往往不愿意提供;另一方面,医院、公园之类公共品所需的庞大资金,使得个人无力单独提供,进而导致这些公共品的缺失。正因如此,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难以构成社会平衡:“私人部门的富有不但与公共部门的贫乏构成了令人震惊的反差,而且私人产品的丰富性显然是造成公共服务供应危机的原因。这就是私人富有与公共贫困的共存现象,加尔布雷斯强调:“未能使公共服务与私人生产和商品使用保持最低限度的关系,这是社会紊乱或经济衰退的原因。一般地,纯粹市场机制越是得到推崇,私人产品和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失衡情形也就越明显:一方面是华贵豪华
18、的别墅花园、昂贵奢侈的私人飞机和琳琅满目的金银绸缎;另一方面则是破烂不堪的公路、充满臭味的河流、拥塞肮脏的公共交通。正因如此,公共品供应的主体就不应是市场,而应是政府等公共机构,它们根据效用原则而非效益原则提供公共品,能够知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社会性需求。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规模以及公共开支都获得了迅速增长。最早注意这一现象的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为此提出的瓦尔纳定律强调:经济发展需要公共开支的增加。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扩张的市场和这些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变得愈加复杂,进而将产生对商法和合同的需要,这些都需要建立仲裁制度来管理,而且城市化和高密度的生活将导致外
19、在性和拥挤,因此也需要公共部门来干涉和管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富有程度的提高,人们在知足本人最基本的温饱和寓居需求之后,可能会追求其他更高级的需要:教育、健康和文化等,而教育、文化、卫生和福利等公共品都具有高收入需求弹性,在经济和收入增长的同时,这些方面的公共开支将以更大比率提高。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以为,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部门投资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法律秩序等基础设施支出方面;在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政府不仅需要提供公共品作为私人投资增长的补充,而且还要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收入再分配这一职能也在日益扩展。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
20、体制中,政府承当着几乎全部社会职能,以单位为基础对社会实行总体控制,包括工作、教育、生活福利、婚姻家庭、养老抚幼等。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社会组织体系发生深入变化,传统的行政化单位体制逐步弱化,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依托单位承当社会职能的组织基础,同时强调在改革中剥离单位原来承当的社会职能,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以及某种程度的市场化)。一般地,当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经过,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且根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经过。但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面临的问题是,社会自我发展空间仍然较小,相对于强大的国家
21、和市场而言,社会还处于弱势地位,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条件有限,甚至难以有效承接经济组织在改革中剥离出来的,以及国家相对退出后留下的社会管理职能。正因如此,伴随着住房自有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改革,中国社会也滋生出了日益严重的公共贫困现象。这种公共贫困集中体如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身上,他们在迁徙、寓居、工作和求学等四大社会权利方面都遭到长期的制度性歧视。托马斯马歇尔指出,社会阶层的分野以及阶层之间事实上的经济不平等是当代社会不公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后果。因而,当代社会管理要求政府重新承当公共品供应的基本职能,尤其要保障弱势者对基本公共品的享用,这是保障和拓展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 管理 社会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