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态农业发展的缺陷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生态农业发展的缺陷及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生态农业发展的缺陷及建议1三亚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1.1独特区位优势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为三亚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1.2独特市场优势作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集散地,三亚市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阳光、沙滩、海水、气候、森林等风景资源、地热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聚居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令人神往。浓郁的乡土风情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当代气息交汇,客源充足,需求旺盛,为生态农业建设创造了条件。1.3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旅游业
2、相比,农业的比拟效益低,但对于保证就业、维持生计、保障社会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三亚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条件。产业构造日臻完善,当代农业生产要素广泛使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宏大动力;农业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为三亚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存在问题及不利因素2.1土地资源退化,农业生态环境遭到毁坏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强烈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导致土壤酸度大,阳离子交换量低,保肥性能差,自然肥力不高,土壤养分贫瘠化。长期大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
3、,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还导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富集;加速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还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大量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燃烧较多,堆肥还田再利用较少;加之周年不间断生产,土壤自然更新遭到抑制,土壤肥力下降。山林地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水资源虽丰沛,但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干季和湿季分明。节水灌溉尚未普及,土地地块狭小及不合理的利用,河、岔、沟、渠垃圾堆积,行洪、蓄水功能削弱,水质下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度、降水波动性加剧,农业有害生物波动性爆发,冷害、干旱、涝害及台风等自然灾祸及病虫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2.2快速城镇化,耕地面积减
4、少在城市建设经过中,主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规划的调整,很多村落和耕地面临征用,农户在拿到补偿金的同时也因而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且后备土地资源中耕地极其有限,十分是与主城区紧邻的吉阳镇、凤凰镇以及建设中的“国家海岸海棠湾镇。如吉阳镇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39hm2,缺乏全国平均值的1/2,农业呈萎缩状态。2.3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大量的农户分散经营,缺乏对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研判,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削弱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分散经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很难实现,十分是在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上,统防统治很难实现,规范规程形同虚设,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构成品牌
5、,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缺乏,附加值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脱节,流通环节繁多,农户利益遭到挤压,为了多赚钱只能以量取胜,产品质量却难以保证,这种有重大缺陷的半截子产业化难以知足市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2.4城乡收入差异显著,导致农业劳动力丧失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城乡收入、公共基础设施差距的逐步加大,加之农业的比拟效益低下,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能够享遭到的公共服务很少,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农村更难以留住喜欢热闹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3三亚市建设生态农业的对策在
6、新形势下,只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查找问题,才能因势利导,捉住机遇,统筹规划、创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3.1重新认识城市生态农业城市生态农业指城区或接近城市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和依托城市的科技、经济和市场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当代化农业体系,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城市农业相比,城市生态农业把生态功能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注重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已成为城市生态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随着三亚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吉阳镇、凤凰镇很多村落已融入主城区,现有的耕地、林地已成为城市绿地和城市生态农业
7、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基地及独具特色的景观绿地(如农业公园),既能增加城市绿地率和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城市抵御灾祸风险的能力,又使人们能在充斥着压力和竞争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身心放松的绿洲。如迎宾路很多苗圃等林地可更新成为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3.2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时俱进科学规划生态农业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打造龙头产品,避免重复建设和同业竞争,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环保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生态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市所辖的镇、场距离城市主城区、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和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当地
8、的种植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而,要将农业规划纳入整体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当中,根据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考虑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的结合、典型示范与逐步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不断调整、完善、落实、提高。如育才镇结合本身特点确定的“美丽事业、“绿色事业、“奔跑事业、“腾飞事业和“甜蜜事业就很典型。3.3合理选择生态农业形式一般以为,生态农业可分为生态农业形式和生态农业技术2个部分,前者喻为生态农业的硬件,后者喻为软件。生态农业建设实践表明,其核心和基础是形式建设。因而,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条件,利用各种组合效应选
9、择和组建较为适宜的生态农业形式并对其进行优化,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三亚市在推进一池三改的沼气复合环形式、水田稻、渔共养、瓜菜轮作间作、山林地种植、畜禽、蜜蜂养殖、庭院热带果蔬立体化种养、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都构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历,但要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形式示范、推广和创新,并加强配套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从生产组织、技术示范、产品包装、市场流通、信息服务、风险防备上狠下功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平衡、快速发展。3.4依海兴市、取财于洋鉴于陆域发展空间狭小的现实,开发利用海洋是必然的选择。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优先发展渔业,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
10、的经济增长极。作为海南省重要渔业基地和海产品集散地,要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实现“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收大益。还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养殖形式,实现养殖形式的创新,在养殖品种、养殖条件上下功夫,如建设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观赏鱼养殖等。通过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健全病害防治体系,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形式,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施行水产品精深加工工程,进行渔业产业价值链整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渔业还要捉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机遇,将海洋旅游、滨海旅游作为海洋渔业转移的新亮点,以休闲渔业为载体,编制规划,建设基地,开发观光渔业、垂钓渔业、海洋探险等特色产品,增加收入。3.5推行全产
11、业链生产形式,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怎样从源头抓起,建立覆盖产前(原材料种子、土壤)、产中(农药、化肥)、产后流通、贮藏、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形式,就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在国家已有的农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地方配套标准等。结合现实条件,部分标准还要拔高,构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其次,建立健全检测监督机制和常态化的工作形式,全程监督。最后,针对小户分散种植、销售难于监管,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难构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要引入龙头企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的全产业链生产形式。积极推
12、行“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种植、计划种植效益、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便于统一管理的质量保证、有较强市场定价权、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优势,构成品牌,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目前,全省已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通过登记,将承包地块、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赋予农民愈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土地的合法流转和集约化生产打下了基础。3.6以旅兴农,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穿插构成的新型农业开发形式,是亲近、回归自
13、然的产业。创意农业则可理解为“农业上的创意,是用文学创造审美意境的手法,来对待、完成农业生产的全经过。对于生产者来讲,丰富了农业生产的文化内涵,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对于消费者来讲,知足了只要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方能享遭到的审美情趣,而且将都市人强烈的回归自然、健体强身、陶冶情操等多种本能性需求得以知足。将来农村不再仅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农业的多功能性将愈加彰显,富有起来的城市居民将把农村作为理想的旅游、度假、观光、体验的好去处。作为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热带气候及丰富的资源吸引着大批游客,在此背景下,推动农业转型,充分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文化,以旅兴农,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创意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契机。目前,三亚市休闲旅游农业已有很大发展,如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小鱼温泉等。创意农业则刚刚开场,需要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建设,提升档次;严密结合农业与旅游业,深度挖掘农业旅游资源、文化;突出项目特色;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扩大宣传,改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三亚市农业比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在机遇与大发展的挑战面前,要在做好农业资源普查、生态农业规划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在彰显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助推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