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在投资效率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质量在投资效率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部控制质量在投资效率的影响摘要: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投资的效率,对于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盈利能力、成长时机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企业投资效率并非总是有效的,会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投资缺乏或过度投资),严重影响企业成长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对企业价值的估计。导致企业投资非效率性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也会较高,也能够有效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问题引起的非效率投资。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希望为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投资决策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信息不对称;投资效率一、投资效率(一)投资
2、效率内涵通常会用某项目最终获得的收益与最初投入项目资本之间的比值来反映企业某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率。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假如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预期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该投资被以为是高效的投资,能为企业带来财富和价值的提升。但企业投资并非总是有效的。基于某些原因,企业可能会将资金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称为过度投资。过度投资下,企业原始投资到期后不能全部收回,造成企业损失,降低企业价值;企业有时也会由于资金缺乏而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被称为投资缺乏。投资缺乏会让企业失去财富积累的时机(Myers,1977)。企业无论是出现过度投资还是投资缺乏,都会使企业的资本配置失衡,偏离最佳配置水平,造成
3、一定程度上生产资料的浪费。(二)信息不对称与投资效率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市场活动介入者把握的信息量并非完全一致的。加上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处于非完全竞争状态,市场的介入者并非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重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造成活动介入多方把握的信息量不一致。拥有信息较多的介入者会比信息贫乏的介入者更有利,地位的倾斜,很可能导致市场产生“柠檬问题。导致企业的投资偏离最优水平(Akerlof,1970)。Bushman和Smith(2001)在研究中指出,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会加剧企业资本的非效率配置。1信息不对称导致过度投资当市场中产生新的投资时机时,企业会调动
4、各方面的气力对该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对预期收益、回收期限以及总体盈利能力进行估计,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市场潜在投资者由于本身能力的限制以及获取信息的成本,难以全面把握有关信息,所以大多数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公布的投资计划来对股票做出估计。假如股票被市场高估,投资者会注入大量的资金到企业,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即便该项目投资失败,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可以以通过股票被高估的价值部分得到弥补,所以企业最终还是获利的。这就导致在考虑能否进行投资决策时,净现值能否大于零不再是管理者主要考虑因素,投资过度行为由此产生。2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缺乏投资者,由其是机构投资者,一般不会直接介入公司的日
5、常经营管理,不会介入企业决策经过。所以无法直接对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包括企业新的投资计划,以及企业将来的盈利能力状况。在当前资本市场整体面临资金趋紧的形式下,为了最大限度躲避风险,机构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会采取慎重的态度,和资金充裕时代比拟起来,会缩减投资规模;或是要求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加重企业筹资难度。投资者获取到的关于投资项目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信息量和管理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信息量的差异会阻碍投资者投资,会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足够的筹集到所需资金,失去投资时机;或者会由于需要付出过高的筹资成本筹集基金,导致投资收益难以弥补成本,造成得不偿失而放弃筹资。最终导致企业放弃那些净现值大于零
6、项目,导致投资缺乏。(三)委托理论与投资效率1股东管理层委托问题与过度投资股东是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但股东不直接介入企业经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问题由此产生。由于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导致股东和管理层冲突。管理层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会主动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在投资了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后,继续利用剩余自由现金投资,造成过度投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的动机大致能够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商业帝国构筑。企业通常会设置一定的内部鼓励措施来鼓励管理层,积极努力工作,壮大公司规模。管理层出于本身利益考虑,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绩效奖励,会通过不断投资新项目来增加业绩
7、。当企业有多余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寻求本身利益最大化,拒绝发放现金股利,投资用于知足本身利益的项目,导致过度投资。(2)声誉提升。社会知名度的提升可以能是管理层的谋取的私利之一。因而管理层会选择投资于一些短期回报快的项目,以到达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本人声誉的目的。(3)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管理层拥有的企业经营权很容易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高估项目收益低估项目风险,造成心理预期和实际情况偏离。(4)职业担忧。出于职业前景的考虑,管理层会想办法保证本人的业绩,所以可能会选择风险大、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2股东债权人委托冲突与投资缺乏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也会存在冲突。和股东相比,债权人处
8、于信息劣势,很难对股东行为施行有效监督。股东很可能在债权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债权人的资金投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债权人和股东共同承当高风险,但是项目成功带来的超额收益却由股东获得,债权人只能获得最初许诺的利息回报。造成债权人承当的风险和报酬不对等,造成“资产替代效应。所以债权人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以及资金的安全,会参加限制性条款,如限制资金使用处径,或要求更高的利息水平,增加企业筹资成本。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投资缺乏。二、内部控制质量(一)内部控制内涵COSO委员会于1992年公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的了界定: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别人员共同负责组建的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序,
9、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在内的五要素。(二)内部控制质量评价1基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评价方法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能够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属于“先天缺陷,无论后续怎样调整,怎样提升执行力度,都不能到达目的;运行缺陷属于“后天缺陷,是由于执行不力或执行方法造成的,能够通过调整实现目的。重大缺陷评价法,以企业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质量为基础,对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低进行评价。AshbaughSkaifeetal(2007)和Doyleetal(2007)研究发现,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如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产状况不佳),内部控制存在缺
10、陷的可能性会远远大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林斌和饶静(2009)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假如是有效的,管理者通常会选择通过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方式,将信号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相反,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如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产状况不佳)通常不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质量,许诺(2014)。研究还发现,那些资源选择对内控进行披露的企业,由于违规遭到处罚的概率较小,王逊、刘丹(2010)。这种评价方法以被审计单位的披露意见为根据,能够对被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情况、运行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属于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且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做出大致的评估。2基于内部控制要素为基础进行的评价Strin
11、gerCarey(1995)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分别选择对应的二级指标分级,最终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陈关亭等(2013)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同时引入内部控制的缺陷类型,并采用AHP法对各指标都赋予权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多项指标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框架。以内部控制要素为基础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是基于要素的衡量方法。该种方法使不同企业之间具有了可比性。但该种评价方法的重点在要素上,所以只能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要素建设能否完善进行评价,对于相关制度和流程怎样执行,以及能否执行到位以及执行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不能给予恰当评价的。3基于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程度进行的评价构建内部控制的总体
12、目的就是要确保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改善企业管理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详细目的能够分为战略目的、经营目的、报告目的、合规目的以及风险管理目的。Moer-land(2007)从内部控制保证资金资产安全的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指标,构建了一个构造明晰的内部控制披露指数。ChilYangTseng(2007)从防备企业的整体风险入手,选择相关对应指标,分别用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五目的的实现程度,构建了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风险管理指数。王宏等(2011)基于五方面详细目的,引入内部控制能否存在重大缺陷,设计出了较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张兆国等(2011)采用打分评价法,对内部控制详细目的完成程度进行打分
13、,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该方法是结果衡量法。内部控制五方面目的的实现程度能够反映内部控制的效果。但是通过该种方法,无法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经过,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的完善情况以及运行情况,该种方法无法做出恰当判定。三、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一)内部控制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非效率投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信息与沟通作为内部控制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信息与沟通存于企业内部:股东能够通过对企业信息的搜集,了解包括企业整体的成长能力、潜在的风险、将来的盈利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也能够根据了解的信息,做出相关决策,如能够通过投票的方式,否决企业投资风险偏高、收益不确定
14、且支出较大的投资项目,防止过度投资行为。信息与沟通可以能存在于企业与外部信息需求者之间:外部投资者能够通过信息的搜集,如财务报告,了解企业信息,以便做出能否投资的决策。债权人也能够通过借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做出能否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决策。企业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监督整个企业会计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程序,能够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保证,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减少信息传递障碍,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筹资成本过高的情况,减少投资缺乏的发生。李万福等(2013)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对公司投资决策的作用机理后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较多的企业,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采取
15、非理性投资行为。孙慧、程柯(2013)选择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该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会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而显著提高。方红星、金玉娜(2013)根据非效率投构成机理的不同,将其区分为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和操作性非效率投资,同时对企业性质进行区分,分别研究国有和民营企业。同时引入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监督和鼓励机制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和鼓励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改善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意愿性非效率投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操作性非效率投资。刘琦(2014)通过理论推导非效率投资行为两大根源(信息不对称和成本),以为高质量的内
16、部控制能够提高盈余质量,借此发挥对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二)内部控制通过降低问题抑制非效率投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也能通过减轻由于问题引发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存在冲突,即通常以为的“第一类问题。经理人出于对本身利益的考虑(可能是基于声誉、财富等),趋利避害,会有意识避免由于投资失败而承当责任。容易导致企业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造成投资缺乏。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完善的鼓励政策,鼓励经理人积极进取,介入市场竞争,研究市场投资时机,选择有效的投资途径,助力于公司发展和股东财富的增长,实现发展战略,进而减少投资缺乏的发生;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构建明晰的权责分配制
17、度,也能对管理者的盲目扩张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制,进而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于改善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即“第二类问题)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大股东拥有较大的控制权,会倾向于通过干涉公司的决策来对公司进行控制,牺牲小股东的权益换取本身目的;大股东可以能会利用本身的控制权优势,挪用企业资金来谋取私利,甚至会因而“掏空公司资产。导致企业在面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时,苦于没有自由流动的资金,导致投资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干涉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十分是企业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通过权利的制约,能够减少或杜绝大股东“掏空行为,避免投资缺乏。(三)内部控制通过减轻“行为金融心理抑制非
18、效率投资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维护投资者利益,也能够对管理层“行为金融心理进行抑制。完善的内部控制,需要企业构建完善的组织构造、治理构造以及决策机制,能够互相牵制,构成平衡。采取集体决策的形式,能够避免由于管理者个人因素(包括个人认知偏差和心理偏差)导致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另外,高质量内部控制相关的约束和鼓励机制,能够鼓励管理层不管是出于对本身价值的考虑还是出于对投资者利益以及企业成长的考虑,都会积极的介入到市场竞争中,认真分析投资时机,减轻避免承当责任心理。四、结论和建议根据前文分析能够得出: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效率是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降低企业信息不对
19、称;也能够通过相关制度确实立,缓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缺乏。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下面建议:第一,公司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担负起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并对内部控制施行经过和效果进行全面监督和及时反应,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优化公司投资管理水平的正向作用。同时,要紧随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部控制做出灵敏的调整,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加以防备和控制,尤其是识别出的新的风险点要,逐步建成一个系统性强、内容完好全面、灵敏高效的控制体系。第二,相关部门继续深化引导工作,为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在内部控制制度层面上丰富内部控制相关指引内容,在内部控制施行层面上应该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加大惩戒力度,为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三,加强企业内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完善沟通渠道,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对关键信息,尤其是企业投资决策信息,要及时予以披露。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同时完善鼓励机制,鼓励管理层以提升企业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而努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