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分析.docx
《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分析十八大后新领导集体务实开放的执政风格,为与宪政主义开展对话协商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根据宪政主义的基本主张,对话协商能够分作三个层面:坚决斗争的一面,能够争论的一面,需要妥协的一面。对话协商不同于民主协商,重在批判教育和讲服引导,对话协商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政治自觉。关键词:宪政主义;对话协商;政治自觉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学者吴敬琏讲:“在我看来,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假如不能够全面地推进改革,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这么一个关节点上,就会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造成严重的后果。1十八大前夕,各思想流派纷纷就怎样“深化改革问题密集发声,尤其是宪政主义的有关主张引起了各
2、方密切关注和剧烈讨论。1对话协商之缘起宪政主义可以直接称作宪政,本质“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个人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当代政制。2宪政主义来源于西方,背后的理论基础本质是自由主义。3“自由主义为了战胜其他价值,逐步将西方的自由宪政体制作为评判其他宪政体制的标准,由此不仅自由、人权成为宪政的核心价值,而且有限政府、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违宪审查之类的制度安排,甚至民主选举、多党轮流执政之类的政治制度都成为理想宪政的标准。4中国绝大多数宪政主义学者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汲取了宪政主义的合理成分,但主张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中国用西方的自由宪政体制代替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
3、度,通过制衡政府公权利,保障公民自由民主权利。宪政主义理论基础深厚、理论系统性较强,有一定的道义基础和群众基础,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宪政主义的影响力可能不断加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亲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施行之中。5联想到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向外界推荐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这让我们有可能提出这样一个理论课题:与宪政主义开展对话协商。2对话
4、协商之可能学术界普遍以为我国发展民主协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逐步构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文化为协商民主的实行提供了文化基础。6笔者以为对话协商不同于民主协商,重在批判教育和讲服引导,开展对话协商的条件要求低于民主协商,民主协商的条件具备,对话协商自然能够顺利开展。与宪政主义开展对话协商还具备了特殊条件,这种特殊条件能够概括为“天时、
5、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天时,十八大顺利召开,领导层更新换代,社会各界对新一轮改革等待很高;地利,当下中国一方面社会急剧转型,另一面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应大大加强;人和,中共新领导层开放、自信,执政2年多已经充分显示了坚韧的政治意志力,敢于涉险、勇于承当责任的精神,人民群众经历了多重洗礼、承受了无数风雨,愈加理性、自信和成熟。在此种气氛下对话协商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宪政主义或许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种视角。3对话协商之特点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既不同于政党协商,也不是民间协商,具有民主协商的一般特征:“1介入者是多元的;2介入者是平等的;3介入者表达意见和要求的方式是自由的;4介入者是富有理性的;5
6、介入协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6介入者是有责任感的;7)协商经过是公开的;8)协商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的;9)协商的目的在于达成广泛的共鸣,7还有其特殊性所在。3.1对话协商有既定前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进行对话协商的前提。这个前提不是人为设置,而是由以往历史经历与现阶段客观国情所决定,无论什么政治思潮、政治气力假如否认这个前提,必将陷入空想和虚妄。前提存在是事实,抛出前提却是对话协商的艺术,执政党需要在对话协商的开场慎重地提出,耐心地解释,将此作为开展对话协商的准入门槛。3.2对话协商无特定对象当前宪政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思潮,尚未构成固定的政治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公
7、认的领袖,详细观点内部也存在分歧,对话协商对象难以固定为某个团体和个人。因而,需要将宪政主义各个派别、各种代表性观点纳入对话协商的视野,但甄别对话协商对象的政治原色是基础,有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感的派别才有必要与之对话协商;拿捏对话协商主题是核心,有学理支撑、实践源头、阶层基础的观点才有必要与之对话;确定对话协商方式是关键,一般的方式如民主恳谈、询问质询、界别协商难以展开,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进行学术讨论、政策辩论应是能够尝试的选择。3.3对话协商双方能量不对称执政党把握海量资源,宪政主义处于社会边缘,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资源调配,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历练,双方均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在对话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政 主义 对话 协商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