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追问.docx
《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追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追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追问 摘要分配正义的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的互相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安然平静公正的经济秩序,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的使用时机是平等的;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共享的收益和承当的责任是公平的。然而,当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窘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 关键词金融化;分配正义
2、;经济哲学追问分配是经济活动健康运行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罗尔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一书中表达了关于分配与正义之间的真实洞见:经济分配的不公平会削弱公民的平等自由权的价值1P88-96。当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既存的“责、权、利分配原则,主要表如今: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金融运行的基础是以财富实力为核心的信誉,“嫌贫爱富的资源配置方式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这意味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之初,使用资金资源的时机是不平的;由金融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和金融
3、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导致收益与责任分摊上的不公平。更须提及的是,金融通过杠杆运作制造了一种财富幻象,通约着政治权利、社会意识和价值准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挑战。这是由于财富幻象遮蔽了分配问题,使得分配正义失去了被反思的社会基础;金融权利通兑政治权利,“最后贷款人的政府角色遵从金融逻辑,使分配正义失去了被追问的制度基础。因而,立足于金融化的经济现实,对分配正义进行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反思与追问,是保卫人的生命尊严,提高人的存在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一、金融化视阈中分配正义面临的窘境资本经历了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嬗变。希法亭曾经在(金融资本)一书中深入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
4、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实现了对经济的主导与控制。金融资本的出现,在希法亭看来,使“覆盖在资本关系上的谜团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加难以捉摸和理解不了解金融资本的规律和作用,就不可能明察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更不可能对经济和政策有任何科学的认识2P1。列宁在分析帝国主义垄断特征时,也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他以为是金融资本加大了世界经济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20世纪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黄金非货币化,宣告了完全信誉货币时代的到来。充足的货币量和金融监管的放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创新,金融不断拓展着资本增殖的边界
5、。一方面在实体经济中为产业部门提供融通资金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在虚拟经济中进行“价值创造。也即通过“实现价值流通和“经营活动资本化两个渠道,掌控了整个经济的资金命脉,将社会运行统摄到金融逻辑当中,打造了“金融主导经济的图式,构成了经济“金融化的景象。对于“金融化的定义,简而言之,是金融活动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化,西方左翼学者进行了比拟具体的研究。戈拉德A爱泼斯坦以为,金融化是指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介入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及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3P14-21。他还进一步指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的兴起是过去30年全球经济变革的主要特征,其中金融化是关键,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都是金融资
6、本的霸权实力在世界重新兴起的表现。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从金融化的表现形式出发,以为资本主义的金融化是指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产业部门甚而从众多正在扩大中的服务业部门转向金融部门,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事件之一4P9-13。迈克尔赫德森以为资本主义构成了私有化、金融化和全球化的三位一体,通过将在垄断行业获得的大量租金流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泛金融部门,使世界经济进一步金融化5P6-12)。大卫科茨以为将“金融化取代“金融统治,能够准确把握近几十年来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变化,更好地揭示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性作用6P5-14。由以上可知,固然各学者对金融化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认识,但都集中于下面两个事实:一是从广度
7、上来看,金融活动已广泛渗入到经济体系当中;二是从深度上来看,金融已经获得了对当代经济的支配权。金融化颠覆了既有的分配秩序,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窘境。金融在资金分配上“嫌贫爱富,因此在经济活动初始,人们对资金资源的使用时机是不平等的。这源于金融的运行机制建立在以财富实力为尺度的信誉之上,这种信誉与人的操行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即是讲,财富实力越强,则信誉越强,越能从金融部门融到更多的资金,而真正缺乏资金的人则由于信誉较差,很难得到金融资源。威廉配第在分析英国银行业时曾鲜明地指出:“信誉在一切地方十分是在伦敦都只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假如对人们拥有的财富或实际资产毫无所知,那就不能了解人们是不是可靠,我想证
8、实:尽管比拟穷困的人一般都比别人勤勉,但假如每个人都能随时将其资产状况写在他的前额上,那我国的产业将会因此大大发展。7P90因而,由金融主导资金配置,必然导致“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分化。在一个开放性的金融市场中,高回报率决定了金融资源通常会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财富实力弱的人手中转向实力强的人手中。在金融的分配逻辑中,决定其资源流向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当下的财富实力;二是将来的升值预期。前者是传统的通行标准,后者主要表现为当代金融的风险投资。从经济的运行后果来看,源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成本共担,导致收益和责任分摊上的不对等。金融资本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在经济的金融化语境中,虚拟经济
9、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为分配问题带来新的挑战。这是由于,金融市场解构了传统经济社会中的商业交往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金融合约所消解。产品交易无需考虑生产经过,因此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金融产品是一种无形商品,因此无法在外观上被感悟,也难以在经历中被检验。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纯粹的智能设计,财富获取的高度或然性与赌博类似。金融产品的载体金融合约在内容上极具复杂性和高深性,投资者和开发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人们的投资动力只是出于“赚钱的原始目的。金融市场是人们宣泄财富狂热的场所,被财富欲望所驱动的人性,使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得以高度张扬,
10、每个人所关心的只是本人资产的增殖,而对于金融市场非平衡发展所引发的后果并不知晓。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脱域,刺激了虚拟经济的过快发展,这对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是一种不公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分析,在于揭示资产主义财富生产的奥秘是活劳动,不是资本。而作为资本最高级形式的金融资本,其本质内涵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主要在于“调剂资金余缺和“经营活动资本化,“流通是其内核,尤其是虚拟经济中的巨量资产从本质上看只是一种数字符号。也就是讲,资本在虚拟市场中的增殖只是一种数字的增殖,在实体中并没有生产出与之相对应的物质产品。然而,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一种转换机制,即虚拟资产能够兑换实体经济创造的
11、物质财富。这意味着,金融资产不生产物质财富,却具有分割物质财富的权利。虚拟资产的总量越大,对社会总产品的分割就越大,这对从事产业部门的劳动者而言,是一种分配权利上的不公平,正如弗格森所言:“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越强,生活在其中的金融知识丰富的人时机越大,而金融文盲趋于贫困的风险更大。要十分强调的是,在整体收入分配方面不再强调世界是平等的,由于相对于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的回报而言,资本回报率一直在飙升。这种回报史无前例的庞大,使那些金融知识匮乏的人遭到了强烈的冲击。8P10在虚拟经济领域,金融的运行机理是把将来作为知识推断的目的,运用数理逻辑的论证和复杂的公式计算,将预期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进行交
12、易,由此实现了“将来与“当下之间的价值转换。这种价值是对将来预期的价格估算,建立在自信心的主观性基础之上,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是由于投资者、交易员,甚至经济学家、政府和媒体,都容易被金融流量中飞速上涨的数字假象所蒙蔽,进而助长投机和市场不公平。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具有两面性:对将来经济形势的盲目乐观,会导致虚拟资产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对危机的极度恐惧可以以导致资产规模的迅速缩水。实体经济永远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资本回报率的增长速度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食利者阶层增加,会使商业社会背负沉重的负担。此外,源于虚拟部门的通货膨胀吞噬了实体部门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金融危机在惩罚那些贪心的
13、金融投机者的同时,也冲击了诸多无辜的诚实劳动者,危机的成本最终会转向社会,由全社会承当。近些年来,经济危机大多源自金融领域,比方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虚拟经济不可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真正做到“自我循环,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发展到一定限度,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甚或金融危机。最后只能诉诸于政府救助,将成本社会化,让大多数人承当少数人因贪心所犯下的错误。这会导致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让少数人享授权益而社会全体承当成本。二、被财富幻象所遮蔽的分配正义问题在金融化语境中,财富构成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使得财富分配领域中的不平等
14、和不公平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工人与资本家是一对明确的对立主体。而金融化颠覆了这一情形,它打造了一个异质性的混沌世界,模糊了剥削与被剥削的施行主体,并改变了传统的财富分配规则。金融通过工具创新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以技术手段的假象掩盖了金融市场之中的人对实体经济部门劳动者的财富攫取。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一条反应回路,资产价格上涨会带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物价上涨,最终引发通货膨胀。使从事生产制造的劳动者,陷入辛勤劳动实际收入却在下降、倍感剥削但又不知被谁剥削的茫然境地。金融市场中没有生产关系是分配正义被掩盖的重要原因。金融市场没有商务会谈,不存在雇佣关系,以通讯工具为媒介的交
15、易方式,不需要与人打交道,投资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子式个人。他们都被计算机转化为量的存在,遵循着数量的机械逻辑,因此没有交往关系。在金融市场中,个人被取消了物质的实体而成为抽象的存在,变成由符号、数字、图像所组成的程序交易中的质料。持有暴富欲望动机的投资者像一个个做着布朗运动的原子,通过数字的跳动和图线的波动表达本人的乐观、恐惧、自信、疯狂等主观情绪。在这样一个连续的、无摩擦的、完全流动的市场中,人们追求财富的无度和无节制不仅是值得提倡的,而且是保持市场繁荣的内在根基。这里所践行的是霍布斯的“丛林法则,诸如正义、道德、伦理等社会情感和社会责任,被这样一个抽掉了质而只要量的运行机制所消解,所否认。
16、金融市场提供了财富获取量上的无限可能,使得追求高额资本回报率的意图成为裁决一切的尺度。目的的单一性和机械的数理逻辑,使人们失去了对本身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的反思,也忽略了由此所导致的正义问题。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会导致投资者“动物精神的张扬,进而失去了对金融市场飞速上涨的价格能否脱离现实,以及资产价格的飙升吞噬了劳动者的实际财富等社会问题进行反思。账面资产的上涨数字成为投资者意识的对象化,上涨的行情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通过媒体的渲染,使这种高涨的乐观心理在更大范围内的人群之间扩散。对将来的普遍看好,诱使更多的投资者参加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中,而无暇顾及资产的实际价值。当市场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配 正义 经济 哲学 追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