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誉信息数据库使用者的行为规范.docx
《金融信誉信息数据库使用者的行为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信誉信息数据库使用者的行为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信誉信息数据库使用者的行为规范摘要:深化分析金融信誉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在使用受权、使用目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四个方面的主要失范行为,在借鉴国外相关经历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为进一步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培训教育。关键词:数据库;信息使用者;行为规范;征信管理一、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的必要性一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是新征信业态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信誉深化和金融信誉信息基础数据库下面简称数据库二代征信系统的优化,信息的使用与日俱增。从使用主体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纷纷接入数据库,接入对象不断扩大。
2、截至2018年末,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分别接入机构3531家和3438家,基本覆盖各类正规放贷机构。从使用场景看,分享经济、体验经济、众创经济等新经济业态诱发了大量征信需求,催生了商业化、生活化履约场景,深化了信誉信息应用领域。从使用产品看,信息使用者广泛应用信誉报告、关联分析、数字解读、反欺诈等多种征信产品。因而,在信息使用主体日益多元化、使用场景多维化、使用产品多样化的新征信业态下,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尤为重要。二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是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的基本措施征信信息涉及身份信息、金融交易信息等众多企业及个人信息,兼具隐私属性及财产权属性1。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库信息的不当使用容易涉及侵犯信息主体
3、的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严重威胁信息主体信息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规范信息使用者的使用受权、目的、范围、方式,进而实现数据有效应用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动态平衡。三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是防止信息被滥用的重要手段据(财经)杂志报道,有80%的数据泄露是“内鬼所为,黑客和其他方式仅占20%2。这样的比例讲明信息使用者滥查滥用是信息泄露的主要源头,暴露出信息安全人防的脆弱性。部分信息使用者在经济利益诱使下利用职务便利盗取、出售、非法提供信誉信息,衍生出后续金融犯罪链条,给行业声誉和公众信任造成恶劣影响,极大冲击了金融安全,因此,监控和规范信息使用者的行为特别必要。四规范信息使用者行为是优化信誉
4、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信息使用是整个征信环节的落脚点,是产生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主要和最终环节3。信息使用者合规使用信誉信息,促使信誉信息在信贷活动中高速有序流通,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信息主体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誉抵押品,促进信誉交易的公平有序和信誉资源的优化配置,释放信誉红利,推动现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信息使用者的主要失范行为一使用受权不妥一是未履行告知义务。信息使用者在客户不知情且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查询并使用其信息。二是受权不明晰。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诱导客户开通网贷业务,损害客户知情权。三是受权不完好。接入机构未完好告知客户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格式条款
5、中也没有作出足以引起客户注意的提示。二使用目的不纯在信息宏大市场价值的诱惑下,个别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不是为了开展业务,而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成为信息犯罪的“内鬼。一是信息使用者将征信查询用户变成“泄露源。数据库运营机构征信中心为接入机构开设查询通道,接入机构借此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信誉信息,成为数据库最大的使用者。但个别接入机构却通过出售、出租、出借征信查询用户等方式从源头谋取暴利,致使信誉信息大规模、大范围泄露,造成严重后果。二是信息使用者监守自盗滋生信息黑市“交易所。个别信息使用者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拍照、截屏、拷贝、下载、打印等方式窃取大量信誉信息,与信息中介、数据公司、信息服务商、微型放贷机
6、构等需求方进行买卖交易,信誉信息被明码标价层层贩卖转手、层层利益分割,衍生出信息黑市产业链。三是信息使用者污染真实数据,开设信誉报告“加工厂。个别信息使用者利用科技工具对信誉信息进行不正当的二次利用和深化加工,根据需求“订单式洗白信誉记录,掩盖信息主体真实信誉状况,损害信誉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或不定项批量兜售伪造的信誉报告,使信息失真、市场混乱。三使用范围超限一是超范围开设查询用户。个别信息使用者为没有权限的机构私设查询用户,突破信息使用主体范围限制,擅自扩大信息使用主体。如部分农商行为其设立的村镇银行开设查询用户,使未接入征信系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镇银行也能够查询、使用征信信息,给数据
7、库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风险隐患。二是超范围查询。信息使用者为股东、高管、员工家属等信息主体进行人情查询、“方便查询,超出信贷业务查询用处的约定范围,随意使用征信系统。如某农商行一征信查询用户在2016年共查询1.7万余笔个人信誉报告,其中仅千余份为正常业务查询,其余均为没有业务背景支撑的非法查询。三是超范围解读信誉报告。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征信机构提供的信息供信息使用者参考,明确指出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使用,但部分信息使用者过度解读客户的信誉报告,将逾期记录妄加判定等同于央行“黑名单,对恶意与非恶意违约记录采取“一刀切拒贷政策,超范围使用信息歪曲了信誉报告的应用定位,损坏了信息主体的
8、公平融资权益。四使用方式不当信息使用者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引发征信合规风险。一是密码保管不善。信息使用者风险意识薄弱,查询密码设置简单或未慎重保管,造成查询用户被窥探、被盗用、被套取等事件时有发生,如2016年安徽辖内某银行9家分支机构11个用户被不法分子盗用,致使3万余条征信信息泄露。二是受权使用存在瑕疵。在纸质受权方面,个别信息使用者受权文本设计过于广泛,未明确限定被受权主体、查询用处、使用范围,在详细使用中存在一揽子受权、捆绑式受权、一次受权屡次查询等问题;在电子受权方面,个别信息使用者将受权文书混迹于信贷协议格式条款不明显处,会导致客户在手机APP程序中进行无意识受权。三是查询操作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信誉 信息 数据库 使用者 行为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