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n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搜集n第二节第二节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n第三节第三节 频数分布频数分布n第四节第四节 数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n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搜集和整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搜集和整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后要求:学习后要求:n1.了解资料的搜集方法;了解资料的搜集方法;n2.了解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了解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组织形式
2、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种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n3.掌握统计分组方法;掌握统计分组方法;n4.掌握频数分布数列、累计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掌握频数分布数列、累计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n5.掌握统计数据误差掌握统计数据误差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3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资料搜集概述一、统计资料搜集概述(一)统计数据搜集的概念(一)统计数据搜集的概念n1、定义:、定义:统计数据搜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统计数据搜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3、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4n2 2、资料类型、资料类型原始资料(初级资料、一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原始资料(初级资料、一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次级资料(二手资料):是指已经整理加工过,由个体过渡次级资料(二手资料):是指已经整理加工过,由个体过渡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n3
4、3、意义:、意义:从统计工作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从统计工作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的搜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5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来源n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来源n1.直接渠道:通过统计研究来获得。对于使用者来直接渠道:通过统计研究来获得。对于使用者来说,这是第一手数据。这种统计研究被说,这是第一手数据。这种统计研究被称为科学试称为科学试验或统计调查验或统计调查。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现象数据的主。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现象数据的主要渠道,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现象数据
5、的重要要渠道,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重要渠道。(原始资料)渠道。(原始资料)n分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分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n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6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来源n2.间接渠道:通过现成的数据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间接渠道:通过现成的数据渠道获得有关信息,对于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因为这是对于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因为这是使用者所获取的别人调查或试验的第二手数据。使用者所获取的别人调查或试验的第二手数据。n二手资料来源:二手资料来源:n统计年鉴统计年鉴n期刊期刊n网站网站 n数据库:国家数据库
6、、部门数据库、单位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国家数据库、部门数据库、单位企业数据库。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7统计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搜集方法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计数。,如农业中农作物产量;直接计数。,如农业中农作物产量;2.报告法,又称通信法:分发给被调查者,再由其填报告法,又称通信法:分发给被调查者,再由其填好寄回;(问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好寄回;(问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3.采访法。分为口头询问和被调查者自填。采访法。分为口头询问和被调查者自填。4.登记法。如户籍登记。登记法。如户籍登记。5.实验设计调查法。实验设计
7、调查法。6.新技术应用。网络调查;卫星遥感等农产品产量估新技术应用。网络调查;卫星遥感等农产品产量估算。算。 如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等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8询问调查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及获得数据的一种方询问调查: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及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法。具体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具体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座谈会和个别深访等。座谈会和个别深访等。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
8、基础课程2 - 9二、统计调查方式二、统计调查方式n统计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方式n1.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方式方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方式方法。如,全国人口普查。法。如,全国人口普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方式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方式方法。如,对一部分职工家庭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全部职方法。如,对一部分职工家庭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全部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工家庭的生活状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9、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0统计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方式n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连续性的调查,它随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一般调查时期现象,如:产值、产量、原料消耗等。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例如:人口数,固定资产总值。n3.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调查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
10、程2 - 11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普 查全面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周期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普 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连续(经常性)调查不连续调查定期报表专门调查调 查范 围调 查时 间组 织形 式统计调查形式统计调查方式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2(二)常用统计调查方式(二)常用统计调查方式n1.普查普查n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n3.统计报表统计报表n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n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31.普查普查n普
11、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n它主要是用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对它主要是用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对国情国力的调查一般采用普查。国情国力的调查一般采用普查。例如,我国人口普查(10年,逢0)、工业普查(10年,逢5)、第三产业普查(10年,逢3)、农业普查(10年,逢7)和基本单位普查(5年,逢1和6)现在合并为三大普查,人口、农业和经济普查(5,逢3和平解决)普查组织形式普查组织形式:调查员直接登记普查和调查单位自行填表。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
12、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4n1953年年 第一次第一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5.82亿,亿, 性别比性别比 为为107.6n1964年年 第二次第二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6.95亿亿 性别比性别比 为为105.5n1982年年 第三次第三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10.08亿亿 性别比为性别比为106.3n1990年年 第四次第四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11.34亿亿 性别比性别比 为为106.6n2000年年 第五次第五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12.66亿亿 性别比为性别比为106.7n2010年年 第六次第六次 总人口为总人口为13.71亿亿 性别比为性别比为105.2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
13、。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5普查的特点普查的特点n(1)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或周期性调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或周期性调查);一般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一般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 n(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 n(3)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n(4)普查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普查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最基本的国情国力数据或特定的现象)(最基本的国情国力数据或特定的现象)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62.
1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n抽样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 。n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7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特点(1)根据)根据部分部分实际资料对全部实际资料对全部总体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的数量特征作出估估
15、计。计。(2)按)按随机原则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从全部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随机原则:随机原则:每个单位有相同的中选可能性。每个单位有相同的中选可能性。每个单每个单位的中选不中选不是主观所决定的。位的中选不中选不是主观所决定的。(3) 是运用是运用概率概率的估计方法的估计方法 。n例如:通过抽样推断得出,厦大学生的平均月支出例如:通过抽样推断得出,厦大学生的平均月支出在(在(820,870)元上的可靠性为)元上的可靠性为90%。(4)抽样推断的)抽样推断的误差误差可以可以事先计算事先计算,并,并加以控制加以控制。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
16、础课程2 - 18n抽样调查的优越性:抽样调查的优越性:第一,经济性强。第一,经济性强。第二,时效性高。第二,时效性高。第三,适应面广。第三,适应面广。第四,准确性大。第四,准确性大。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19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1)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的社会现象。)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的社会现象。n无限总体的调查。无限总体的调查。n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验。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验。n总体单位数过大。总体单位数过大。n没必要全面调查,如城乡居民家计调查、民意测验没必要全面调查,如城乡居民家计调查、民
17、意测验等。等。n特殊情况,如战备物资调查、矿产调查等特殊情况,如战备物资调查、矿产调查等(2)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03.重点调查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所谓所谓重点单位重点单位,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8、。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单位即为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占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重点单位即为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占较大比重的少数单位,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能够从数量上反映整个总体在该标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能够从数量上反映整个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1重点调查适用的条件:重点调查适用的条件: 当统计调查的任务只要求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当统计调查的任务只要求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比较适宜进行重点调而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比较适宜进行重点调查。
19、查。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可以选出鞍钢、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可以选出鞍钢、宝钢、首钢、马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以便宝钢、首钢、马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以便对钢铁产量有个大致的了解。对钢铁产量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24.典型调查典型调查n这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一个或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n在典型调查中,科学地选择代表性较高的典型单位,
20、利用个典型单位的典型资料来推算全面数据,能取得较理想的调查效果。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35.统计报表统计报表 n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n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
21、指标项目、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n分类:按填报范围不同可分:全面报表、非全面报表,分类:按填报范围不同可分:全面报表、非全面报表,按报送周期不同可分: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按报送周期不同可分: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按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可分: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按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可分: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4三、统计调查体系三、统计调查体系n统计调查体系是一个国家开展统计调
22、查方法和统计调查体系是一个国家开展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的总称。制度的总称。n我国现行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我国现行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5四、四、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1 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解决为什么(解决为什么(why)why)进行调查的原因?例如
23、:学费价格?进行调查的原因?例如:学费价格?n2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解决向谁解决向谁(who)(who)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资料?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资料? 例1:调查福建省乡镇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对象:全省所有的乡镇企业,调查单位:每个乡镇企业,填报单位:每个乡镇企业。 例2: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全国炼钢设备情况。调查对象:全国所有炼钢设备,调查单位:每台炼钢设备,填报单位:具有炼钢设备的每个冶金企业。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63、确定调查项目(内容)、确定调查项目(内容)解决向调
24、查单位,即调查什么解决向调查单位,即调查什么(what)?调查项目是指总体要用哪些指标来反映,以及这调查项目是指总体要用哪些指标来反映,以及这些指标要怎样落实到总体单位的标志上。些指标要怎样落实到总体单位的标志上。n4、调查表格或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表格或调查问卷的设计 n调查的具体的方式调查的具体的方式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7n5、确定调查时间(、确定调查时间(when)调查时间有两种涵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即调查资调查时间有两种涵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即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料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调查时间是
25、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时点现象时点现象规定标准时刻,规定标准时刻,时期现象时期现象规定现象的起止时间。规定现象的起止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送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十八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基础课程2 - 28n6、组织实施的调查计划、组织实施的调查计划 包括确定调查机构、组织和培训调查人员、包括确定调查机构、组织和培训调查人员、经费来源及资料的报送等等。经费来源及资料的报送等等。7、调查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统计数据 搜集 整理 显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