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金融学第六版13货币政策调控ppt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科)金融学第六版13货币政策调控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金融学第六版13货币政策调控ppt课件.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主讲人:(本科)金融学第六版-13货币政策调控ppt课件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调控下篇 金融宏观调控篇THE BUSENESS PLAN货币政策及其目标CONTENTS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目录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理论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货币政策及其目标l 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第一节l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4l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1.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各种政策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2.构成要素图示 货币
2、政策三要素及其关系货币政策工 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目 标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61.货币政策目标内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四种类型:(1)单一目标型,即稳定币值;(2)双重目标型,即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3)三重目标型,即前两个目标加上国际收支平衡;(4)四重目标型,即前三个目标加上充分就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个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时期不同而不一致、因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问题。西方七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化一览表(二战以后)7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美 国充分就业稳定货币稳定
3、货币稳定货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价格合适的长期利率英 国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稳定货币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加拿大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法 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意大利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日 本德 国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82.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1)稳定币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稳定币值即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
4、。稳定是相对的,即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的。(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既要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4)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93.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1)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3)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
5、矛盾与统一;(5)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6)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04.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1)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背景条件的新变化:肆虐中国宏观经济的既可能是通货膨胀,也可能是通货紧缩;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制有弱化的趋势;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国际收支状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1(3)基于上述新变化,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应相应做如下调整: 要将“保持货
6、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修改为“保持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要增加充分就业的内容 要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入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21.中介目标的涵义及其标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可测性:能够易于获取和监测 可控性:能够有效地控制 相关性:与货币政策目标高度相关 抗干扰性:较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可选取的中介目标主要有利率、货币供给量、银行信用规模、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股市价格指数等。实践中,可选的中介目标主要为前两个,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32.货币供给量
7、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缺点 优点: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可以明确地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缺点: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存在有一定的时滞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43.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我国历来锁定单一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理由: 股票大多不被央行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所持有,央行不能左右股票价格的变动。 我国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人数有限。近年来随着上述情况的变化,有必要将货币供应量与金融资产价格并重: 股
8、票持有者正呈现向机构集中的趋势。 参与股票投资的群众基础雄厚。 股票价格对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反应敏感,具有可测性、相关性和超前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l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l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5l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l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6含义: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1)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一、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7(2)效果和局限性效果:体现在它对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及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货币乘数效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局限性: 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当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部分抵消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循环派生实现,存在一定的时滞;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3)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完善按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10、(大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中小型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8(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并以此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从而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特点: 公开性:在市场上公开买卖,竞价交易。 灵活性:灵活选择买卖的时间和数量。 主动性:可主动出击,确保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 直接性:可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 2. 公开市场业务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9图示13-2 公开市场
11、业务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0(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优越性: 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可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 操作可灵活安排,可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致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强的逆转性,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的突然变化,迅速作反方向的操作; 国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交易对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1(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局限性: 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公开市场业务因操作较为细微,所以对大
12、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较弱; 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2(3)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013年1月,立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截止到2018年9月,央行公开披露的SLO操作共29次,其中26次为投放流动性,3次为回笼流动性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3(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及其作用含义: 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
13、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融资 货币政策告示 宏观间接调控2. 再贴现政策 激励商业信用票据化 加速资金周转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4(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优点: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能调节信贷的结构。缺点: 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 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可能导致再贴现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 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5(3)我国再贴现政策的完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14、问题: 再贴现利率长期固定不动,再贴现利率传导渠道尚未生成; 再贴现利率与市场利率脱钩,再贴现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 统一而非差别性再贴现利率,难以充分发挥再贴现利率的结构性导向效果,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与其他企业以及大中小金融机构都实行单一的利率,显然制约再贴现利率发挥影响资金流向的政策作用; 较小的再贴现总量难以在庞大的社会融资中充分发挥结构调整作用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26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向中央银行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
15、融机构。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短(目前大部分为1个月以内)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以抵押(担保品)方式发放,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它与常备借贷便利期限区别主要在于借贷期限为3月以上、1年以内。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27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它是中国人民银行定向为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主要用于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
16、“走出去”项目贷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大额资金来源,采取质押方式发放,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它指的是商业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临时流动性便利(Temporary liquidity facilities,简称TLF),为春节前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TLF 工具在基础货币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结构满足了现金需求,是一种“隐性的临时降准”。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8选择性货币
17、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1.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3.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4.优惠利率: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29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
18、行直接控制。 1.直接信用工具2.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第三节l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l 货币政策时滞30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21.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凯恩斯开始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 货币与利率之间的
19、关系,即流通性偏好途径。 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具体思路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突然增加后,首先产生的影响是利率下降,然后又促成投资增加。如果消费倾向为已知量,则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民收入增加。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3还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有效需求的改变并不与货币数量改变相一致。 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会发生递减现象。 各种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会使其供给弹性不同。 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工资单位即有上涨趋势。 边际生产成本中各生产要素的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4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如下: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i 表示利率,I
20、表示投资,P 表示物价,y 表示收入。上述传导机制很可能因以下两个因素而被堵塞: “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52.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按照托宾的定义 :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I表示投资,Ps表示股票价格,y表示收入。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q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6(2)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米什金描述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为:上述表达式中,V为金融资产的价值,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为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其他符号含义同前。米什金还认为,上述分析也可适用于对住宅的需求。
21、所以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途径为:其中,H为新住宅的支出;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前。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7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弗里德曼及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较为直接和迅速,并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样间接和迂回。两者可用以下模式区别:凯恩斯学派的一般模式:货币学派的一般模式: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8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述表达式中,A为金融资产,为消费,P为价格,代表可能存在但还未被揭示的过程,其他符号含义同前。弗里德曼认为,从短期来看,货币数量的变化是决定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的主要因素,或者说,货币数量变化是决定经济变动的主要因素。而从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只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金融学 第六 13 货币政策 调控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