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pptx
《(本科)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主讲人:(本科)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刑 法 学(上册总论)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目录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第三节 犯罪过失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第五节 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第二节 犯罪故意思考题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第一节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必然或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第一节二、犯罪主观方面的特征(一)犯罪主观方面是支配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的心理状态。(二)犯罪主观方面主要体现为行为人对其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三)犯罪主观方
2、面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心理状态。(四)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第一节三、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一)对定罪的意义查明行为人行为时是否具备具体犯罪所要求的特定罪过与犯罪目的,有助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二)对量刑的意义罪过形式与罪过内容不同,所反映出的主观恶性程度也就不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也就不同。法律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规定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查明主观方面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犯罪故意第二节一、犯罪故意的概念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1.犯罪故意与故意犯罪:犯罪故意是一种罪过心理;
3、而故意犯罪是一种犯罪形态。2.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故意”:刑法中的故意是行为人对行为所造成结果的态度;而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只表明有意识实施某行为,不包含对结果态度。犯罪故意第二节二、关于犯罪故意的学说(一)希望主义:只有当行为人意欲实现构成要件的内容时或希望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故意。(二)认识主义:只要行为人对构成要件事实有认识或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时,就成立故意。(三)容认说:行为人只有在有实现构成要件的意思时,才成立故意。(四)盖然性说: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盖然性(可能性很大),还实施该行为,就足以表明行为人是容认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我国采容认说:行为人认识到危害行为
4、与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就成立故意。犯罪故意第二节三、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一)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1.认识的内容:具体犯罪构成所必备的客观事实因素。(1)对行为的认识,即行为人对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2)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即行为人对行为产生或将要产生危害结果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3)对其他犯罪构成要件客观事实的认识。包括法定的行为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的认识。犯罪故意第二节争议:违法性认识是否属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原则上,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只要求对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认识,但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却不知其行为违法性而不知道行为
5、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可不认定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故意第二节2. 认识的程度:“会发生”,包括两种情况:(1)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犯罪故意第二节(二)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1.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抱着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该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直接追求的目的。2.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反对和不设法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第二节(三)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关系1.认识因素是意志因素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行为人对结果发生采取希望
6、和放任的心理态度,是建立在对行为及其结果的危害性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的。2.意志因素是认识因素的发展,如果仅有认识因素而没有意志因素,即主观上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就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不会有故意犯罪的行为。3.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有机联系,在犯罪故意认定中缺一不可。犯罪故意第二节三、犯罪故意的分类(一)理论分类1.根据成立犯罪故意所要求的认识与意志不同,将犯罪故意分为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行为故意就是行为犯的故意,结果故意就是结果故意犯的故意。犯罪故意第二节2.根据行为人对构成要件结果的认识内容与认识程度,将犯罪故意分为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1)确定故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
7、果,而且还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2)不确定故意:仅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但是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还不十分的明确。又可以分为:未必故意、概括故意和择一故意。犯罪故意第二节3.根据要求行为人所认识的构成要件结果状态,分为实害故意与危险故意。4.根据行为人意志中策划过程的有无,分为预谋故意和非预谋故意。5.根据行为人对行为刑事的意志选择,分为作为故意和不作为故意。犯罪故意第二节(二)法定分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1.直接故意(1)概念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表现形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
8、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故意第二节2.间接故意(1)概念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特征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第二节(3)情形行为人为追求某一非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突发性犯罪中,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故意第二节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关系(1)联系:认识因素上,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9、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上,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2)区别: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与危害结果的关系上,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不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决定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与否。量刑上,直接故意主观恶性重于间接故意,量刑上酌情从重。犯罪故意第二节四、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一)犯意转化1. 概念犯罪转化,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过程中,改变犯罪故意从而导致此罪与彼罪的转化。2. 情形(1)预备阶段的此犯意在实
10、行阶段转化为彼犯意。原则上按照吸收犯处理。(2)实行过程中的犯意转化。(二)另起犯意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某种情形出现,停止原犯罪行为而另起其他犯罪故意,实施另一犯罪行为。原则上应按数罪并罚处理。犯罪故意第二节(三)二者区别1.行为在继续过程中,才有犯意转化问题;如果行为已经终了,则只能是另起犯意。2.针对同一被害对象才有犯意转化问题;如果针对另一不同对象,则只可能是另起犯意。3.在两个法益之间具有包容关系时,才可能存在犯意转化,如果没有包容关系,则应认定为另起犯意。4.犯意转化的本质是此罪转化为彼罪,因而仍为一罪;而另起犯意是在前一犯罪行为停止后,行为人又另起犯意实施其他犯罪行为,故实为数罪。
11、犯罪过失第三节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一)概念: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二)特征:1.认识因素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已经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犯罪过失第三节(三)犯罪过失VS犯罪故意1.认识因素:犯罪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却没有预见或只是预见并非现实的可能性。2.意志因素:犯罪故意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的是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态度;犯
12、罪过失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的是根本否认的心理态度。3.危害程度:故意犯罪的危害性大于过失犯罪,对其处罚要比过失犯罪严厉。(四)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主观上行为人过失的心理态度+客观上造成危害结果犯罪过失第三节二、犯罪过失的分类(一)法定分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1)概念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特征认识因素:行为人未能认识到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预见能力判断标准?)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过失第三节2.过于自信的过失(1)概念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
13、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特征认识因素: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过失第三节(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是否认识到行为可能导致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已经有所预见。犯罪过失第三节(二)理论分类1.根据主体及其违反的规范内容,分为普通过失和业务过失。2.根据过失程度,分为轻过失与重过失。犯罪过失第三节三、犯罪过失的认定(一)容许的危险与信赖原则容许的危险:某种行为虽然潜藏着损害法律权益的危险,但该行为的目的具有正当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 本科 犯罪 主观 方面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