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第5章旅游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第5章旅游心理学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第5章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5章 旅游者的人格 旅游心理学 5.1 人格概述 5.2 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5.1人格概述 人格理论 -四种理论:特质论、精神分析论、学习论和自我论 5.1人格概述 -1)艾森克的理论 艾森克认为一个人是在多维空间生活着,他的人格也必然和空间维度有关。因此他认为人格可以从两方面描述:即一方面是外倾与内倾外倾与内倾。外倾是指变化的一端,内倾是不变的另一端;另一方面的神经质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5.1人格概述 -2)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 (1)人格结
2、构 本我 - -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弗洛伊德把这种原始动力称作“里比多”。外在的或内在的刺激都有可能促使里比多增加,而里比多增加时就会增加个人的紧张与不安。为了减低紧张,本我要求立即满足需求以发泄原始的冲动。所以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5.1人格概述 -自我 - -自我自我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人格部分。 “现实原则” 。 -功能:一是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二是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三是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四是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5.1人格概述 -超我 -超我是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
3、分,是由于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之后形成的结果。 道德原则 -功能:管制社会所不接受的原始冲动;诱导自我使其能以合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成完美的人格。5.1人格概述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一个正常的人,其人格中的三部分经常是彼此平衡而和谐的。本我的冲动应该有机会在合于现实的条件下,并在社会规范许可的范围内,获得适当的满足。5.1人格概述 (2)人格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格发展有两个前提:第一,强调发展,认为成人的性格是由婴幼儿时期的各种经验塑造而成的;第二,性力是一生下来就有的、
4、并随着个体心理的发展而发展。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比多投放集中于身体不同的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维持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快乐的来源。按照里比多投放的主要部位,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5.1人格概述 口唇期 这是在婴儿生后第一年,里比多重要投放在口唇部位,口唇刺激(吸吮 、吃手指、咬东西等)是愉快的来源,因为这样能减轻饥饿产生的紧张,并引起吸吮产生的快感。如果在这个时期内婴儿的口腔活动受到过分的限制,使口唇期本能发展顺利,就会影响以后的发展而产生“滞留现象”。若滞留现象出现在口唇期,将来长大后可能保留下一种“口唇性格口唇性格”。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具有口唇性格的人,
5、在人格上常偏向悲观、依赖、退缩、猜忌、苛求、甚至对人仇视等性格。5.1人格概述 肛门期 儿童从一岁到三岁,是人格发展的肛门期。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所得到的快感经验,因而对肛门的活动产生满足。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卫生训练很重要,训练的好坏可以影响儿童以后性格的发展。如果训练过分严格,儿童在情绪上受到威胁恐吓时,可能导致其将来性格冷酷无情、顽固、吝啬、暴躁,甚至生活秩序紊乱。按照弗洛依德的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肛门期不能顺利发展所产生的滞留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弗洛依德称之为“肛门性格”。5.1人格概述 性器期 儿童长到四、五岁左右,开始产生恋母恋母(男孩)或恋恋父父(女孩)情结情结。这一时
6、期的儿童在行为上有了性别之分,并且开始模仿父母中的同性别者,但却以父母中的异性作为爱恋的对象。与此同时,它们惧怕双亲中与自己同性的,“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双亲中同性的那样,于是就产生自居作用”。这导致儿童采取父亲或母亲的行为和评价。这样,“超我”就发展起来。5.1人格概述 潜伏期 青春期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人格类型与旅游行为 -1)心理学研究中划分的几种人格类型 (1)内倾、外倾 (2)男性气质、女性气质 (3)内控型和外控型 (4)自卑、自尊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2)旅游者的人格类型分析(1)根据旅游者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划分(2)根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 心理中心的人计
7、较小事,考虑自己,一般忧心重重,心情有些压抑,不爱冒险。 他人中心的人喜欢冒险、自信、好奇、外向、急于与外界接触、喜欢在生活中作新的尝试。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3)根据旅游者的其他因素对旅游者的划分 斯太瓦特(Sitewart,1993)对英国度假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度假行为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之上,比如人们越富裕就越愿意外出旅游,这样旅游的经验就越丰富;旅游经历越丰富,他们就越想去旅游;而且随着他们的富裕程度和旅游经验的不断提高,他们会更具冒险精神、更加自信。 根据人们的富裕程度和旅游经验将个体旅游者的度假分为四个层面。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
8、与旅游行为 -第一层面纯观光型旅游者 “透明罩旅游” -第二层面追求理想经历的旅游者 倾向于文化和地域差异更为明显的度假地 -第三层面开阔眼界的旅游者 他们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求表现为更加以自我为导向的、范围更大的旅行。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第四层面完全沉浸的旅游者 最后,旅游者几乎达到超越旅游的层次。他们的旅游动机不是感受地道的外国文化,而是创造出犹如该国本地人的文化体验,完全融入该国的语言、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中。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5.2.2 旅游者的人格结构 -加拿大临床心理医生埃里克伯恩博士在其专著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格结构理论。该理论把人格分
9、成三个部分,或者说人格是由三种自我状态构成的,它们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1)三种自我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 -一个人最初形成的自我状态就是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由自然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构成。一个人按他的儿童自我状态行动时,他或者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叫做自然儿童自我状态;或者按他小时侯所受的训练来行动,称为顺应儿童自我状态。 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2)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处理的部分。 (3)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是人们通过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在其心目中具有父母一样的权威人物而获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父母自我状态提供一个人有关观点、是非、怎么办等方面的信息。5.2旅游者的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2)人格结构与旅游行为 -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成了三个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都分别支配着不同类型的行为,这为我们分析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旅游服务行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角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