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中我体会到:正比例、反比例知识是学生比拟难学的内容。在判定两种变量是成正比例、成反比例时,学生总是迟疑不定、优柔寡断,经常出现判定错误。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第8385页)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判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灵敏运用知识的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络等知识。难点:正、反比例的概念、判定及应用。课件。师:同学们,我
2、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后,揭示课题。1.比和比例。师:先举例讲讲什么是比?生: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如男生25人,女生5人,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5:5=5:1;意思可以以讲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倍。师:什么是比例?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师: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络?你能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吗?(课件出示下面表格)学生尝试完成表格;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沟通,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比比例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各部分名称比号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
3、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用比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生: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就是比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师: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络?试着填写下表,再讲一讲它们的区别。(课件出示下面表格)学生进行填表沟通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沟通,共同完成表格:联络例子各部分名称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58=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5:8=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分数既能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表示详细的数
4、量。除法是一种运算,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除关系。3.基本性质。师:你能讲讲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商不变的规律呢?生1: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生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分数的值不变。生3:商不变的规律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商不变。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生: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本质是一样的。师:你能完成下面的等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整理与反思的等式)生:a:b=ab(b0)4.正比例和反比例。师:你如何判定
5、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请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讲明。先跟小组的同学讲一讲。学生进行小组沟通;老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学生可能会讲:要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最关键的是根据数量关系式,假如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要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最关键的是根据数量关系式,假如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如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这部分知识,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样做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7.4 正比例 反比例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