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2.愚公移山.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2.愚公移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2.愚公移山.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2.愚公移山(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2.愚公移山)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讲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克制的。22.愚公移山教学目的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入意义。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以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
2、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怎样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二、教学新课目的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作家及作品简介。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点拨示例:(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
3、二子/负二山。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老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早)(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宾语之提早)【省略句】(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3)帝感(于)其诚。(省略介词于)(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词于)【教学提示】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
4、的前提下,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行讲解。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目的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详细来讲,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讲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遭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构成鲜明比照,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身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教学 反思 22. 愚公移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