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反思教育论文.doc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反思教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反思教育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反思教育论文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路上永不停止、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你对于教育改革有什么反思?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反思教育论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05 方案)颁布以来,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依托学科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阶段。纵观 05 方案实施十余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 思政课 )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积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课堂教学方法
2、改革多元并进、实践教学机制创新步伐加快、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积极探索教学评价考核等。黑格尔说: 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 。因此,对任何事物的本质进行考察,都必须进行反思。反思是在否定中省思,是在批判中创新。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就要反思其在改革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要反思其改革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和矛盾,就要反思其未来走向与走势等等。笔者以为,目前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处于向纵深发展阶段,更需要反思。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观 教学方法观是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它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乃至教育观念。 教学方法观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改
3、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方法观基础之上。教学方法观内在地反映着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究竟什么是教学?教学是一种知识经验的传授?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还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没有教师教学方法观的改变,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发生。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思政课教学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学更强调通过教学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学更是一种价值意义上的引领过程,所有的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活动)都为达成价值引领而服务。思政课的教学方
4、法观就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思政课所有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评价都为价值引领而服务,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终极追求。如果教学方法改革不能围绕着价值引领而展开,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无用的,甚至可能是负效应的。十几年来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基本上坚持了这样一种路向:从红红火火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推进,再到知性或理论层面的经验介绍与思考。这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首先从极具哲学思辨层面关于 教与学 的论争再到实践层面的探索、实施截然不同。可以这样说,目前,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缺少的就是对规律的澄清,经验的探索是从外部进行的感性的、浅层次的探索与总结,而唯有规律的探索才是深层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5、。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之初,教师的教学方法观并未确立,教师关于思政课的 教与学 、 教师如何促进教 等教学基本理论问题并没有清晰的思想,因而缺少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与能力,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 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方法改革,目前来看,仍然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观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教学过分关注 精彩性 、 活跃性 ,教学成为舞台,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有的课堂甚至让学生占用几次课的时间表演小品或话剧);第二,将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简单 移植 到大学思政课堂,不考虑大学教法与中小学教法的区别;第三, 过分 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导致思政课的技术化倾向。思政课堂
6、出现的这种娱乐性、简单性、盲目性、技术化倾向,与积极参与改革过程中的教师缺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观具有直接关系。富兰针对教育变革曾说: 第一,直到我们发现某种把教师置身于产生新的理解力的过程和框架的方法时,变革才能成功;第二,它表明我们所讨论的不是表面的意义,而是关于新的教和学的方法的深层含义。 这表明要使变革真正成功,教师必须对新的教和学的方法的深层意义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观是教学方法改革中 看不见的手 ,教学方法改革只有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观契合时,教师才会真正参与到教学方法改革中来。有学者曾指出, 教学方法观最具有基础性,它是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改革的总开关和总 导演 ,是自觉的教学方法改
7、革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所在,决定教学方法改革的走向、基本思路、层级和水平,它解决的是 为什么 的问题。其特点是宏观,且带有 观念性 特征,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灵魂。 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重视教师教学方法观的建立与培养。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方面的相应培训,重点、系统阐述教学方法前沿理念和知识;开展名师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侧重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分析;鼓励教师合作学习,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组织教师结合教学论知识自评思政课教学,唤醒教师的教学方法观;也可以组织师生座谈,从学生视角思考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教学方法观的提升是一项长时间而艰难的工作,无论国家层面、学校层
8、面还是教师自身,都应该认识到其重大意义。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问题杜威曾从处理材料的个人观点出发来阐述方法的含义,他说: 方法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处理 有效就是花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 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就是期望 花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 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总是围绕着这么几个关键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获得什么?我们以什么内容为中介来获得这种结果?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顺利达到这种结果?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关于这些问题,都是对教学方法改革有效性的追问,都是以
9、 教学方法改革是有效的 为基本前提。诚然,我们不能否认以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然而,问题是现实中许多教学方法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思政课实效不够理想的局面?是不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能扭转或改变这种局面?是不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可以显著提高思政课的效果?是不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可以完全达成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这些关于教学方法改革有效性的问题是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之初就应该抱有清醒认识的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一,教学方法改革仅仅是我们对提高思政课效果做出的努力,但是不能希冀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教学实效 立竿见影 。2013年,教育部召开了
10、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并集中部署了专题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工作。随后,面向全国高校实施了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择优推广计划 ,开展了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最近两年来,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常态化的形式在全国推进。可以这样说,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国家、各高校、教师等都在做着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依然存在。2011年,对山东科技大学2009级本科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3.59%的文科生和理科生表示对课程 很感兴趣 ,54%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为 一般 。有学者对陕西省十六所高校的
11、思政课教学效果测量中显示: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整体及其构成维度的评价分数在3.33 3.92之间(满分5分),并不理想;其中,大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满意度的评价较差(均值=3.33,标准差0.76)。就教学实效而言,它既受制于教学各要素的相互配合,也受制于其他诸多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形成的因素。例如,社会环境、家长的价值观、同学的相互影响,甚至于某些偶然事件的影响。尤其是当我们要求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并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时候,这种要求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要允许改革有失败和反复,也要允许改革
12、渐进推进。第二,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需要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的过程,不能脱离其他教学环节,单一追求教学实效。 虽然教学必然追求其有效性,但并不意味 有效 的追求可以囊括教学的全部意蕴,更不意味 有效 的追求可以僭越教学的本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仅仅是其中一环。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量化或质化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对教学效果具有明确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环节,其中任何一环都对教学效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教学方法仅仅是能够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说到底,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魅力所在依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思想政治 理论 教学方法 改革 反思 教育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