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五首,诗词五首,观刈麦,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课文导入,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和揭露官场黑暗面。后期遭受贬谪,潜心佛事,以知足常乐、“独善其身”自居。,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
2、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写作背景,刈 荷 箪 饷 灼 秉 敝 晏,字词检测,刈: 倍: 覆:田家: 荷:壶浆: 丁壮:灼:敝筐:,y,h,dn,xing,zhu,bng,b,yn,割,更加。,遮满。,指农民。,挑着。,用壶盛的汤水。,烧,晒烤。,指青年人。,破篮子。敝,破旧。,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
3、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课文朗读,1.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笫三层八句: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课文分析,场面一:烈日割麦。 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
4、能够多干点活。,2、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各有各的侧重点在哪儿?,场面二:抱子拾穗 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3、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4.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描写方法景物描写
5、: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用“ ”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说。,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与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名句赏析,总 结,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
6、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反馈练习,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覆f陇lng箪dnB.稚zh携xi饷shngC.灼zhu 敝b晏yn,B,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五月人倍忙( )妇姑荷箪食( )但惜夏日长( )左臂悬敝筐( ),更加,挑着,珍惜,破旧,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哪两个词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 _4.“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答: _,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蒸、灼,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
7、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诗词五首,赤壁,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的风云人物。杜牧经过此处,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课文导入,作者简介,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有樊川
8、文集。,诗写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时,(842-844年)他过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蒲昕西北长江南岸),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的成败,借题发挥,虽以地名为题,实则咏史怀古。,写作背景,折戟():未销:将:磨洗:认前朝:,字词检测,认出戟是东吴破朝时的遗物。,磨光洗涤。,拿起。,没有完全锈蚀。,折断的戟 。戟,古代的兵器。,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课文朗读,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探究赏析,引起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
9、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中,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作用?,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注。,末两句的“东风”指什么?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且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结尾这两句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反
10、说其事,间接地(侧面)通过东吴两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豪爽胸襟,生不逢时,空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馈练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选自 ,作者是 代的 ,他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2.在赤壁中,作者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樊川文集,唐,杜牧,小李杜,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谈到面对生与死,谁都会脱口吟出:“人生自古谁
11、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使文天祥这位南宋文学家、著名抗元将领,名垂青史,万世流芳。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过零丁洋。,课文导入,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文山先生全集。,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路过零丁洋时所作。1275年,他起兵勤王。1278年10月26日为汉奸张弘范之弟张弘正偷袭,被俘。张弘范逼文天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版 初中语文 30 诗词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