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1).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1).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寓言特征,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的道理,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韩非子,郑 人 买 履(zhng rn mi l),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
2、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等。,指导学习文言的基本方法:,1、熟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2、把握重点实虚词,根据语境联想拆解。3、熟悉文言特有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式等。4、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增删,表达完整。,初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疏通文义 : 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合作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1,而置之其坐: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然后”;1,而忘操之:表转折,译为“却”;2,至之市:动词,到去;2,置之其坐:指量好的尺寸;2,而忘操之:代词,指量好的尺寸;3,市:集市,交易物品的场所;4,“已得履
3、”之后语意有省略;5,持:拿着;6,取:拿;7,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8,自:自己;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时,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因此说“无自信”而不说“无信自”。,(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人有欲买履者,是“定语后置”结构,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的)郑人。 “定语后置”结构是为了突出中心词“郑人”。,特殊句式:,(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2)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前往
4、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4)及市,市罢,遂(su)不得履,等到他又返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6)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检查所学,及时巩固:A重点实虚词解释:B一词多义:之、而、度C通假字:坐、反D倒装句并翻译:郑人有欲买履者、何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讨论:,分析郑人形象,固执、迂腐,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古代 寓言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