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9).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七上《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9).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韩非子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文本赏析,郑人买履郑-春秋时一个小国名。度-忖度,作动词用计算、测量。后一个“度”名词,尺子。之-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座位。这里指一椅子、凳子一类家具。操-操持,带上,拿着。罢-集市解散。履-鞋子。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2、的疑惑之情。,文本赏析,刻舟求剑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 ,这儿代词。从其所契者-其,他;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认识寓言,举例说明:,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寓意。,韩非子,郑人买履,韩非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认识作者,郑
3、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l,d,su,nng,du,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du,量长短,L,鞋子,散集,到去,量好的尺码。,宁可,用,同“座”,座位,终于,同“返”,返回,郑人买履课堂练习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古代 寓言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