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科学技术】谈地区煤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3853字).doc
《【煤矿科学技术】谈地区煤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385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科学技术】谈地区煤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3853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煤矿科学技术】谈地区煤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3853字)摘要:铜仁位于鄂湘渝黔前陆褶皱冲断带之黔北隆起区,成矿单元属黔北隆起Mn-Hg-铝土矿-磷-煤-煤层气-页岩气-Ni-Mo-Pb-Zn成矿带。以贵阳梵净山北(印江木黄)断裂带为界,分别属于务川开阳北北东向变形区和松桃福泉北东向变形区。铜仁地区煤炭资源分布于北西部之沿河、印江、德江、思南、石阡等5县,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含可采煤层1层,以贫煤、焦煤为主。至2018年底,累计查明资源量16507.35万吨。铜仁地区煤矿在省内不占优势,但在区域上具有较好的潜力,加强勘查和科学规划,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能源资源支撑。关键词:贵州
2、铜仁;煤矿;地质特征;资源潜力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之西南,东部江口、碧江、松桃、万山、玉屏等县(区)除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石煤资源外无煤炭资源分布,西部的沿河、印江、石阡、思南、德江等县均有煤矿分布。区内煤炭资源开采历史久远,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以前,区内煤炭资源开采达到顶峰。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大部分因兼并重组而关闭,现有煤矿生产不能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求。1.区域地质特征铜仁大地构造属上扬子陆块之鄂湘渝黔前陆褶皱冲断带之黔北隆起区,以贵阳梵净山北(印江木黄)断裂带为界,分为两个片区(见图1)。铜仁北西部属务川开阳北北东向变形区(-1b),构造方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南北向次之
3、。褶皱组合样式以隔槽式褶皱为主,为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组合型式。断裂主要发育于北部紧密褶皱区。地层以古生代至中生代为主,次为元古代和新生代地层,寒武系至白垩系均有分布,广泛分布有二叠系含煤地层。产煤、硫、页岩气、石膏、汞、重晶石、萤石等矿产。该区是铜仁的产煤地区,区内已开展地质工作煤矿42处,其中思南10处、石阡10处、德江9处、印江8处、沿河5处,将晚二叠世吴家坪组41个煤矿划分为6个矿区,见图2。铜仁南东部属松桃福泉北东向变形区(-1c),构造方向以北东向为主,褶皱组合样式为隔槽式褶皱组合,是侏罗山式褶皱组合型式的典型区域,在梵净山地区,形成一个大型穹状背斜,由新元古界变质岩及岩浆岩构成的隆
4、起区,出露新元古界梵净山群与板溪群,二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主要地层为新元古界至寒武系等老地层,主要矿产资源为锰矿、汞矿、金矿及工业岩石类非金属矿产广泛分布,尚未发现煤矿。2.含煤地层及煤层2.1含煤地层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在沿河北端有中二叠世梁山组煤矿一处。吴家坪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分布于贵阳梵净山北(印江木黄)断裂带为以西地区。由一套海相沉积的灰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铝土质泥岩、煤层组成。底部一般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与下伏茅口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或灰黑色硅质灰岩,与长兴组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或灰黑色燧石灰岩整合接触。产少量
5、腕足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蕉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一般底部含煤层1层。在铜仁地区125m372m,平均175m。梁山组分布范围大体与吴家坪组相似,在思南、沿河、德江一带为灰、深灰色黏土岩、含粉砂质黏土岩、炭质页岩,夹灰、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细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及煤(线),下部或底部时为灰、浅灰色铝土质黏土岩夹铝土岩及铝土矿,与下伏奥陶系、志留系及石炭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石阡、印江一带,以黏土岩为主夹砂岩,个别点上夹劣煤,与下伏寒武系至石炭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铜仁地区梁山组一般厚1m15m,仅沿河北部塘坝一带厚度达30m80m,平均厚度约60m,含可采煤层1层。2.2煤层区内吴家坪组一般含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科学技术 煤矿 科学技术 地区 地质 特征 资源 潜力 385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