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语言文化中龙比较研究(共4394字).doc
《中外语言文化中龙比较研究(共439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语言文化中龙比较研究(共4394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语言文化中龙比较研究(共4394字)摘要:当下中美两国交流日益频繁,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中美“龙”在语言文化中的体现进行了根源性探索;对中美“龙”的词源、身份、结局进行对比,展现中美“龙”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语言文化体系中龙的意义与形象运用都与美国文化对“龙”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对中美语言文化上、翻译上,需要对“龙”进行重新定位和翻译,进而使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顺利稳健。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龙;美国龙当前美国与中国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国与国之间交际频繁。跨文化背景之下的语言交际,不仅需要充分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体系,同时也需要在语言交际中规避因文化背
2、景不同造成的误解。中国的12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龙与其余11种真实存在的动物不同,它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在众多传统文化元素中,已经上升到了代表中国的一种文化形态。全世界爱国的华人华侨与国内民众保持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大家都是龙的传人。在美国“龙”往往象征着巨大的实力充斥着危险的气息。因此很多美国人看到中国文化中的龙元素,就会将中国与恶龙进行联系产生误解。因此以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中美两国语言文化体系中的龙确有必要。一、中美文化中“龙”的起源与词汇探源中国目前发现的最为久远的塑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在远古人们要面临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难,希望能够找到一
3、种精神寄托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创作出了龙图腾,将内心的期盼告诉神明,希望能够得到庇佑。这种与神明沟通的方式,虽然是民众自己内心的一种想象,却会让人们从最初的自我安慰发展到欢欣鼓舞。西周时期龙的形象已经初步完备,开始向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转变1。唐代龙逐渐由传递普通人与天神之间的信使,向人格化的神明转变2。在历史与社会的变迁中,各民族的族群意识逐渐淡化,民族之间的共同信仰对龙的崇拜,渐渐成了国家认同意识3。美国的历史并不悠久,龙文化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地女神与天神所生的龙形人,非常狰狞、恐怖、凶狠。龙的形象在圣经之中被刻画成邪恶喷火的形象,与恶魔撒旦直接挂钩。这种“龙”的起源通过文
4、学故事代代流传,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民众对于dragon邪恶的形象根深蒂固。尔雅和易经对“龙”没有做任何词源的解析。说文解字讲:龍,鳞虫的统领,能暗能明,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论衡 纪妖里提道:“祖龙死,谓始皇也。龙,人君之象也。”龙是皇帝的象征。化城寺大钟铭序中“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龙代表不平凡的豪杰之士。汉语体系中形容书法雄健华丽,可称笔势如龙蛇盘曲,文章有气势可称龙虎文,文章华美可称龙章,用词华丽可称龙藻。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韦氏足本英语语言大百科辞典中dragon是一种身体硕大有双翅、有爪,会喷火的爬行动物。随着dragon一词的不断延伸,dra
5、gon还常常被翻译为凶恶的人、悍妇。二、中美文化中“龙”的身份差异中文化中龙是交通工具之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将龙作为与天神之间进行沟通的交通工具。希望龙能代替人们进行人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国出土的多种文献中均出现君王骑着龙的图示。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乘龙,群臣后宫跟从者七十余人。乘龙即升天,龙是带着黄帝到天上的交通工具。汉武帝内传描写西王母带着豪华车队来会汉武帝时,王母乘紫云之辇,驾车的是九色龙。在道教文化中对于龙的作用解释为沟通天地的重要交通工具,道教文化体系中天庭设立了“金龙菱龙驿吏”“玉龙飞龙驿吏”专司龙运工作。在美国的文化体系中“龙”为守护者。先民们乘坐船只到海上捕猎,不仅能够看到深海
6、中的各种生物,还能看到环海小岛上类似蜥蜴或鳄鱼一样的动物。比起单调的海洋食物,一些勇猛的美国先民认为洞穴中有美食,因此也有一些勇士会自告奋勇前往到两栖动物的洞穴中探宝。这种行为在人们的想象中逐渐演化成英雄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全到洞穴中探求秘藏,然而守护的dragon却执意阻止人类获得宝藏。三、中美“龙”文化象征意义对比研究龙与皇权进行挂钩的历史从黄帝时期就开始了,黄帝将龙文化纳入自身的统治体系之中升天乘龙。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于龙的崇拜丝毫不减,早在秦朝时,龙袍上就有龙的形象。与皇权进行结合的龙的形象,慢慢地演化成帝王正是龙的化身。“龙升”指的是天子上位,“龙辇”指的是天子的乘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语言 文化 比较 研究 439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