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浮箱制作工艺研究(共2798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种组合浮箱制作工艺研究(共279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浮箱制作工艺研究(共2798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种组合浮箱制作工艺研究(共2798字)摘要:自身式海工平台1作为近年海工市场开始国产化的产品,随着国内在制自升式海工平台数量的不断增加。当前国内海工平台的下水过程通常采用平台滑移并配合半潜船的形式,受海工平台项目周期的不确定性、深水码头及半潜船租期紧张、租赁费用较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工平台建造成本波动较大。因此如何提高海工平台下水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某用于自升式平台下水的组合浮箱项目为例,从装配顺序、焊接工艺等方面简述组合浮箱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关键词:组合浮箱;装配;焊接;海工平台组合浮箱总体由一个下部平台和十三个上部浮箱组成,总体尺寸长宽高:80米*40米*15.5米。下部平台
2、高度3米,长期放置于海床上,上部浮箱高度13.5米,可以依靠潜水泵调整浮箱内外水位差,实现浮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加载和漂浮。下部平台是所有结构件中尺寸最大的一个,长度和宽度达到80米*40米,高度仅有3米。对于这样大尺寸的非标结构件的制作,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吊装转运都是难题。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结构件的制作精度,避免因尺寸误差而导致的机构应力,减低结构件2的正常使用寿命。本文总结组合浮箱制作流程中的工艺优化、精度控制,进而提高组合浮箱的制作质量和制作进度,为大型非标件的提供参考。1材料预提数量控制因组合浮箱不属于常规产品,所选用的型钢也非公司港口机械所用的常规型材,为了减低因材料预提数量不准
3、确对建造成本或者建造周期造成影响,因此对材料的预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受项目进度的限制,从收到设计草图开始准备钢材的预提,接近3000t的钢材用量,为了保障材料预提数量的精准性,对每一个型材长度进行统计,并将型材的订货长度和焊接收缩余量考虑在内。2下部平台制作工艺因下部平台结构宽度达到40m,超出了车间最大允许宽度。综合考量车间的起吊能力和加工能力,将下平台划分为8个分段,在钢构车间制作成型后,在1600t龙门吊下进行合拢。2.1下部平台各分段建造流程(1)下平面框架反作装配焊接;焊接工字钢上表面焊缝和里面焊缝;(2)下平面钢板拼焊;因拼后面板尺寸40.5米*20.5米,不具备单面焊接后翻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种 组合 制作 工艺 研究 279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