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的税制改革思路(共8280字).doc





《促进消费的税制改革思路(共828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消费的税制改革思路(共8280字).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促进消费的税制改革思路(共8280字)内容提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提振消费的指导文件,提出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提升消费水平,对现有的税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税制的整体结构、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四个方面中均存在着对消费的制约因素,未来还应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提高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加速房地产税改革等措施,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关键词:消费内需税制改革一、新时代下提振消费的必要性分析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框架内,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求管理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整、熨平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200
2、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通过大幅度增加投资的“四万亿”计划,积极对冲了出口下滑的负面影响,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不过,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原有的资加速计划引发的风险被放大,很难再大幅度增加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长期动能。首先,出口需求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下降。近十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显著下降。2018年7月6日美国对340亿美元的我国产品加征了关税,随后在9月份进一步扩大到2000亿美元。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的产能输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将加剧我国的经济波动,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其次,大幅度增加投资的
3、系统性风险显性化。近年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PPP等大幅度扩张,加上地方政府操作不规范和不透明,形成了较为隐蔽的地方政府债务。一方面,政府债务的膨胀加大了地方政府的支付压力,直接对其他类别的必要支出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债务还可能传导到金融系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每年的名义赤字率都控制在3%以内,但赤字率与债务规模的反差,说明低赤字率不能作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依据。最后,提振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动力。我国的人口、经济和地理等维度为消费的增加提供了可能。但是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长缓慢,消费外流越来越多,消费的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与出口需求的短期波动性相比,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更强
4、,更能在长期内支撑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此外,投资虽然也能在短期内带动经济增长,但是短期内的投资往往成为长期的供给,供给的增加会在下一个阶段加剧需求不足,因此短期内扩大投资只是在时间维度上重新分配了需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与投资不同的是,消费的需求属性更强,是一种彻底消化产能的良性需求,因此也更可能健康推动未来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二、现行税收制度对消费的制约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致税收制度的部分环节与经济基本面出现错配,制约了国内消费的增长。这种制约主要来自
5、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税收筹集的公共资金占经济总量比重过大,侵蚀了居民消费;二是累进性不够的税制设计在结构上不利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而这部分居民恰恰是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群体;三是税制随基本面动态调整的机制不够完善,增加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中的摩擦,从而增加了社会总福利的无谓损失;四是与其他资金流向的征税幅度相比,我国的高流转税制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成本,使居民收入或流向国外消费,或被挤出到投资等其他领域。这些因素在各税种中均有体现,我们从税制整体结构、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税收制度中对消费的制约因素。(一)税负总量及税制结构对消费的抑制1.公共资源占比过大侵蚀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6、。收入水平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公共资源的占比越高,则居民消费水平必然缩减。在税负方面,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基本持平。然而,讨论公共资源的占比不能单纯从税收占比上看,更应该看公共资金的使用和流向。OECD成员国多属于发达国家,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较高,更多的公共资金直接流向民生类支出。在财政支出中,除教育支出外,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两大类民生支出的占比要远低于OECD成员国。民生类支出不仅能将个体风险分散到社会层面,为居民提供更安心的消费环境,而且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带有纠正性质的集体消费,将原本需要居民自己承担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支出纳入公共支出
7、的范畴,从而让居民更自由地安排收入中的其他部分。可见,民生类支出可以充分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而我国在宏观税负与OECD成员国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占比却远低于他国,导致实际的公共资源占比过大,侵蚀了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2.在税制结构上,以间接税为主体不利于收入再分配,抑制了社会总消费。按照凯恩斯消费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则,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其用于消费的比例会逐渐减少。所以就社会整体而言,如果将一部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则富人减少的消费要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社会总消费将得以提升,这也是收入再分配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税收层面,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税制设计的累进性,即向高收入
8、者征收更高比例的税收,而给予低收入者更多税收优惠。由于直接税不易转嫁,所以天然具有更强的收入调节效果。相比而言,间接税税负可转嫁,最终税负承担者不够明确,所以收入分配效应较弱。又因为间接税对商品实行普遍性征税,以占居民收入比重来计算的税收负担对低收入群体会更重,若进一步考虑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流转税对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侵占显然要高于高收入群体。我国的流转税制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收入再分配设计,如增值税的多档税率、消费税等,都指向于降低基本生活品的税率而提高奢侈品税率,但从经验检验上看仍呈现出相当程度的累退性,不利于收入再分配的实现。近年来,随着直接税征管手段的改善以及间接税税制的改革,间接税占比
9、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税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有利于社会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但在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流转税中制约消费的因素1.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整体上提升了商品价格,不利于消费的扩张。我国自2009年后施行消费型增值税,由于允许抵扣购进投资的进项税,故最后的征税对象就完全是消费,制度上通过环环抵扣的设计将税负转嫁到最终的消费上,成为居民购买行为时所支付价格的一部分。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正常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带来市场整体的需求量下降,所以流转税本身对消费的抑制是必然的。但同时,流转税凭借其诸多优点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种,评价我国流转税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不能
10、单纯与不征税的情况比较,更合理的是与同类型国家的横向对比。在税负比例上,我国自2018年5月1日起将增值税最高税率下调至16%,但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范围内,还是与实行现代型增值税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增值税率都是相对较高的。虽然欧盟成员国的税率普遍略高于我国,但其高收入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状态保证了居民消费对商品含税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所以,综合上看,我国的流转税税负较高,对居民消费存在较大的抑制作用。2.流转税制中缺乏随经济基本面调整的机制,增加了由制度带来的无谓损失。制度对市场的调整应以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基础,但在消费理念等不断快速更替的今天,流转税制却没有相应的机制对这些变化作出调整。例如,某些消
11、费税设立之初所认定的高档消费品,如化妆品、小汽车、摩托车,早已成为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必需品,而贵重珠宝、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等也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成为未来主要的消费增长点,但由于税制相对滞后,仍采用高税率对其征税,这无异于增加了税制整体的累退性,使居民消费受到挤压。3.高流转税造成了国际间的商品价差,导致部分消费流向国外。随着国际间交流和旅游成本减少、人次增多,非正式渠道的跨国消费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年境外购物消费额不断扩大。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内商品在供给上存在结构性的短板,无法满足部分消费的需求;二是相同商品在国际间存在价格差,消费者倾向于在国外用更低的价格采购,而造成这种
12、价格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外流转税率的差异。特别是一些高档易携带的消费品,如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由于其本身不含税的基础价格较高,税率差带来的价格差较大,给了居民更大的激励去国外采购这些商品。税率差带来的价格差将部分国内消费挤出到国外,不仅对国内消费总量,而且对财政收入、经济活跃度等造成了不利影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值得关注的问题。(三)所得税中制约消费的因素1.个人所得税中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缺乏随价格动态调整的机制,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工资薪金所得,其制度类型为基本减除费用加多级超额累进制,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物价水平上涨较
13、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为2.8%,且该指标并未将同是基本生活保障的住房纳入进来。同时,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物价水平因地而异,根据“我国地区价差指数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组(2014)的测算,2011年我国物价水平最高的上海比最低的宁夏高出30%左右,同期上海房价更是宁夏的3.9倍,这一比率在2017年扩大至5.2倍。可见,不管在纵向的时间维度还是在横向的区域维度,我国的物价水平均不平稳。然而,以保证基本消费为目的的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却采用全国一刀切政策,导致高物价地区居民的保障性收入也进入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而在时间维度上,个人所得税中基本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消费 税制 改革 思路 82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