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的内部审计工作分析(共2675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县域的内部审计工作分析(共267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的内部审计工作分析(共2675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域的内部审计工作分析(共2675字)【摘要】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指派的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审查、评价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笔者从实际出发,立足国家审计角度,探索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途径。【关键词】内部审计;特征;建议;县域一、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自我控制的体现,具有自查、自警、自纠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作为三大类审计之一,能够降低单位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是审计发挥约束职能、监控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既能为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也能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1
2、.具有独立的“自”性。这种“自”性即建立在独立性基础上的自主性、简便性。这种独立存在使单位的经济运营或管理行为有了“自我”检视的第一道程序。由自己的审计人员构成的内审,必将能清晰而完整地把握本单位的经济运营及发展,形成了随时存在的“自视”。一旦发现经济行为异常,就会启动“自查”并对异常进行“自警”,通过审计行为,确定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实现单位内部的“自纠”。2.具有灵活的“化”性。内部审计的“化”性与“自”性紧密相关。一是“简化”性即“自我简化”,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审计,简化外部审计烦琐程序,实现审计既定目标;二是“净化”性即“自我净化”。内部审计能
3、够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经济、管理行为中存在异常问题的先期征兆,采取措施妥善解决,纠偏止误,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3.具有实践操作上的“广”性。内部审计在内容上、审查范围上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广泛性。内部审计的审查范围除了最常见的财务审计外还有内控审计、遵循性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等,以上都是内部审计在审查范围上的“广”性体现。二、县域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内部审计是单位内设机构,会使部分单位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不予重视。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会因“自”性与“化”性的过度拓展以及管理者的不重视而制约工作开展。1.未设内审机构或内审有名无实。因为部分管理者的不重视,所以没有设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部 审计工作 分析 267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