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共3634字).doc
《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共363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共3634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共3634字)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及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建议与对策;嘉定区1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概况1.1种植面积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是指以本地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并以此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嘉定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667hm2左右,在发展家庭农场前,全区70%以上的粮食生产面积为合作社或“四定一奖”(定面积、定农本、定产量、定报酬、超产奖
2、励)的集体经营模式,另外30%采用较松散的承包管理模式。全区粮食种植户中本地人员占13%,外来人员占87%。嘉定区政府制定、颁布关于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试行)后,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签约、组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53户(其中52户合同期1年,1户合同期3年),种植面积460.6hm2,相关信息录入了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管理系统;至2015年6月,签约家庭农场又新增了48户(合同期半年)。目前,全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有101户,种植面积874.72hm2,占全区粮食(水稻)种植面积最低保有量的20%。1.2经营模式目前,嘉定区组建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均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3、,平均每户种植面积8.66hm2,每户家庭长期用工12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采取麦(绿肥、休耕)-稻轮作方式,农场主负责所经营田块的种、管、收、售等全程作业和安排,与家庭农场签约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烘干等相关机械作业,所在村委会(合作社)负责种子、农药、肥料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和日常监督管理,同时负责粮田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与其它地区采取的经营模式不同的是,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依托了本地较为完善的农机合作社服务体系,采取大机专业化、小机家庭化的农机服务模式。2取得的初步成效和经验2.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村社会管理家庭农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人参与粮食生产,正逐步改变嘉定
4、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外来人员的困境,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家庭农场能吸引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农二代”从事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后继有人。2.2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形成“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模式随着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发展,嘉定区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退出种植环节,土地交由家庭农场耕种管理,合作社在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统供,耕、种、收机械服务和烘干、加工、销售等方面加强服务,形成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互助力、相互提升的新型经营模式。2.3激发粮食生产潜能,增加农民收入家庭农场充分发挥了嘉定区土地流转率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田设施完善等优势。通过专业化种
5、植,家庭农场的专业务农经营收益较为显著。以2014年秋播和2015年秋收为例,家庭农场在扣除农本和地租(700元/667m2)外,绿肥或休耕-稻种植模式全年每667m2纯收入850元以上,麦-稻种植模式达1000元以上。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1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不均衡嘉定区部分乡镇、村领导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导致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过多考虑眼前利益,片面认为按现行相关政策发展家庭农场,个别农民增收了,但村里集体收益每667m2至少减少200多元,尤其在一些依靠土地经营脱贫的经济薄弱村,家庭农场发展阻力更大。(2)有些村的农户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定区 粮食生产 家庭 农场 发展 研究 36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