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共2694字).doc
《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共269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共2694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共2694字)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诸如化肥投入量、机械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灌溉面积等,以及提高粮价的同时分配给农民土地和调整种植业结构传统政策手段2等等;伍山林等通过对全国截面数据的回归得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主要因素为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肯定了人均耕地资源与对粮食产量的重要影响作用3;据马文杰等借助Cobb-Douglas函数构建粮食生产的PanelData模型,并通过粮食产出的弹性系数比较,得出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并建议增加粮食产量应该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4。笔者以此为研究起点,并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
2、现实的问题: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味扩大带有主观意味,在生产实践中可行性不大,笔者认为在既有耕种面积下,拓展粮食产量提升空间,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引入劳均耕地面积的变量,利用数学分析工具,站在公共行政视角,着重探讨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劳均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关系分析:回归理想模型的构建与解读此文所指粮食生产的理想回归模型,就是排除自然因素(如气候)和非农因素(如战争)以外的粮食产量与劳均耕地面积关系的回归模型。1以SPSS和EXCEL为工具的理想回归模型的构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关于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的数据,并计算,通过excel可以绘制图1,如其所示:粮食
3、产量与劳均耕地面积两变量呈非一次幂线性关系,可以尝试N次多项式进行曲线估计,并利用曲线估计进行本质线性模型分析。其中,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劳均耕地面积为解释变量,分析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拟合优度最高的是二次曲线,其次是三次曲线。由此可优先考虑二次曲线,但从输出的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二次曲线中包含回归系数的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因此,该模型不可采纳。这里可以考虑使用三次曲线,经检验显著性通过。2以MATLAB为工具的理想模型解读从函数表达式上可知,该模型为基础初等函数幂函数的复合函数,根据函数的和、差的求导法则定理,“如果函数u=u(x)和v=v(x)都在点x处可导,则函数u(x)v
4、(x)也在点x处可导”5,又因为基础初等函数均为可导,所以该模型可以通过求导的方式去分析其性质。3小结通过观察可知,在该理想模型中,曲线AB段“劳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其中处于O点时的增速最快。通过求导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这三点坐标分别为:A(4.89,38498.89),B(6.93,46069.01),顶点为O(5.91,40787.78)。亦即,劳均耕地面积在4.896.93亩范围内时,在已有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的积极性最高,生产工具水平得到尽可能的发挥,粮食产量得以呈现正增长趋势。其中,在劳均耕地面积为5.91亩时,增长趋势最快,粮食产量增幅最大。耕地规模经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地面积 粮食产量 关系 分析 269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