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应用(共7883字).doc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应用(共788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应用(共7883字).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应用(共7883字)摘要:区块链技术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智能电网领域的运用,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比较少。文章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加密算法、不可伪造等特征入手,从当前金融交易中个人隐私面临的风险着手,结合区块链技术,给出相应的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思路和建议。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一、引言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热点之一。个人金融信息与个人的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个人金融信息受到侵犯,会对个人的财产带来一定的侵害,同时随着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安全问题,给金融业的健康
2、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而,研发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已迫在眉睫。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的账本技术,能够对用户交易的信息进行记录,并通过开放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大大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效率,实现对信息来源和走向的追踪,其已在物联网、医疗等行业进行了应用,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用户信息隐私保护问题。因而,将区块链技术与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相结合必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加密算法、不可伪造等特征入手,从当前金融交易中个人隐私面临的风险着手,结合区块链技术,给出相应的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思路和建议。二、区块链技术在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运用的可行性(一)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范
3、围个人金融信息主要是个人在从事金融活动或金融交易时,产生的各类与个人金融相关的信息。个人金融信息可以分为7个方面:(1)个人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证件号码、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2)个人财产信息。主要包括个人收入、账户资产、不动产、车辆、纳税额度等;(3)个人账户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银行账户号、交易记录、开户行、账户资金信息等;(4)个人信息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卡使用情况、个人贷款情况以及其他信用信息;(5)个人金融交易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在金融机构开展各类业务所产生的信息,如个人支付、转账、通过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交易的信息等;(6)衍生信息
4、。主要是基于个人基本的金融信息产生的其他信息,如通过对基础金融信息的分析,得到个人金融消费习惯、个人消费特征信息等;(7)个人在开展金融业务时涉及到其他人的个人信息等,如法人代表的信息等。个人金融信息之所以重要,在于信息的集成带来的价值。单个的个人姓名、一次金融交易的信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海量的个人金融信息集成之后,就可以通过信息的关联度分析,实现对个人消费倾向、消费习惯、个人资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价值。因而,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二)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现状我国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往往采用的是制度保护,这种保护方法往往造成消费者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事前无知情
5、权、事中无选择权、事后无救济权的窘况。往往是亡羊补牢,不能真正地将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制止于发生之前,仅是在发生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之后,再对个人金融信息隐私权力进行保护,这样就很难达到对个人金融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对于隐私信息保护的预防不足。当前,我国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往往是规范金融机构的信息使用,对侵犯个人金融信息的行为进行打击,缺少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预防。(2)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的保护执行力度不强。由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主要的执行者是金融机构,而当前金融机构内部的部门较多,在执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存在层层审批,协调难度大的情况。(3
6、)金融机构系统存在漏洞。从我国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案例可知,金融机构网上银行存在的系统漏洞,为不法分子窃取个人金融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1。如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郑州市虚报瞒报漏报金融数据、过失泄露信息的47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处罚,罚款金额达716万元。(三)区块链技术在个人隐私保护中运用的可行性(1)信息不可篡改。在区块链上信息经过认证之后,将会被区块链永久的储存,信息不能篡改,即简单地对单个节点的信息进行篡改不能改变整个区块链对信息的储存,除非区块链51%以上的节点受到破坏,否则个人信息将会被区块链永久储存。(2)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信息的节点中心,给信息的获取带来巨大的难度,即不法分子即
7、使能够通过一个节点获得消费者的某些信息,但是由于这个节点上的信息并不完全,需要大量获得其他节点的信息后,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之后,才会产生有价值的个人金融信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法分子获得个人金融信息的难度。(3)可追溯。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溯,任何个人通过区块链访问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会被记录,并留下时间戳2。这就提高了个人金融信息被侵犯时的预警性,通过对不正常访问节点信息的个人的行为进行追溯,可以达到预防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三、区块链技术在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中的应用综上可知,采用制度对个人金融信息隐私进行保护,在事后的保护和惩罚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事前的预防效果较差。而采用区块
8、链技术能够通过去中心化增加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难度,通过可追溯实现对访问个人金融信息的异常行为的预警,从而能够较好地在事前做好对于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的预防3。因而,下文主要从区块技术在个人金融信息隐私保护的角度,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控制策略和使用授权进行分析(见图1)。(一)个人金融信息的控制策略(1)信息登记确权策略。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所有权进行确权是信息保护的关键。首先,要确定个人金融信息的所有权是用户,产生个人金融信息的用户对其产生的信息拥有所有权,因而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就是保护用户的权利,侵犯个人金融信息就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质上是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用户个人金融信息的保管者,个人
9、金融信息的使用也只能仅限于用户进行的交易活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其次,在对个人金融信息进行确权的基础上,采用区块链中的数字签名算法,采用私钥和公钥对用户产生的个人金融信息进行签名计算,生成数字签名。每次个人金融信息的使用应当采用数字签名匹配的方式,公钥对签名信息的准确度进行匹配,之后在信息匹配的情况下,个人金融信息才能被使用。每次匹配成功的验证,会被区块链记录,并在区块链中储存,便于追溯。每一个数字签名应当归属于用户本人,只有用户才能够使用。(2)信息防泄漏策略。由于区块链是开放性的,为防止个人金融信息在区块链上保存不被他人利用,可以采用对于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储存的方法,只有用户使用自己的私钥才
10、能够访问和编辑个人相关的信息。由于用户的个人金融信息被存储在区块链上是通过加密形式实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访问个人金融信息必须需要用户的授权才能访问,而且访问过程只能浏览和阅读,不能够篡改和复制等。个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个人金融信息进行授权时,采用个人私钥与银行等机构的公钥进行匹配来完成,并生成一个加密密码,这个加密密码能够确保信息在授权过程中实现二次加密。而用户可一个在授权中对密码进行解密和加密,确保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从而防止个人金融信息在使用过程中的泄露。(3)信息去中心化存储策略。去中心化存储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能够通过将加密后的个人金融信息保存到区块链上的多个节点上,
11、保证个人金融信息不能被轻易的篡改和丢失。即使某一个节点的个人金融信息发生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个人整体的金融信息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个人金融信息的掌控权属于具有加密权限和修改权限的用户个人,个人金融信息不再受到中心金融机构的掌控。个人金融信息的变动可以由用户通过加密和解密的方法,修改个人金融信息,并在区块链上进行加密,各节点信息在用户的数字签名下实现信息的同步更新,这就确保了个人金融信息不再为某一个金融机构掌控,确保了用户个人金融信息存储的准确和可靠。(二)个人金融信息的授权策略(1)应用创建策略。个人金融信息的使用授权主要采用应用的模式,即个人金融信息使用授权时针对特定的应用进行。每一
12、个用户对于个人金融信息的使用授权都是一次特定的应用,每次应用都应当包含应用的目的、使用期限、使用方式,以及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应用的信息都会被区块链采用智能合约的形式生成用户信息使用合约代码。每一个应用的创建都需要用户进行授权,经过用户授权后的应用可以获得一个特定的ID,每个特定的应用ID都有一个智能合约,对于使用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用户可以通过应用ID查看应用授权情况,针对超越了应用权限的操作用户可以取消授权。应用的创建本质上为用户个人金融信息的使用建立了技术上的使用准则,即满足应用要求的事项,用户才会进行授权,而且对于应用授权中存在的风险,用户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随时取消应用授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块 技术 金融 信息 隐私 保护 应用 78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