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法善道教世家之谱系研究(共7110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叶法善道教世家之谱系研究(共711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法善道教世家之谱系研究(共7110字).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叶法善道教世家之谱系研究(共7110字)叶法善生活的小环境,则是松阳卯酉怀德里与叶姓家族。卯山浓厚的习隐风气与新兴的道教文化,特别是叶姓家族的习道世系传承,对叶法善成长的影响尤为直接。本文暂不探索唐前期的时代与社会,而重点在考释叶法善道教世家之谱系及其对道教的传承。一“、自曾祖三代为道”南阳叶氏,自汉末建安二年(197)由叶望举家迁居到松阳卯酉怀德里以后,后世虽有子孙陆续外出仕宦,但致仕后都归隐于故里,死后多墓葬于卯山一带。从卯山叶氏世系梳理下来,一直到叶望的十九世孙乾昱,似都未发现与道教直接发生关系。“逮乎祖乾昱,克壮其犹,永孚于德。墐户习隐,塞兑亿坤。硕肤长材,通理博艺。虽安车累至,而坚卧
2、固辞。”4乾昱是叶法善的高祖,约生于南朝齐武帝建武三年(496),活动于梁武帝中大通、大同年间(530546)。他以宏大的谋划而壮盛,以道德盛美、品性高尚而深为人们所信服;既堵塞利欲的窍穴,藏身于乡村野里,又心安于八卦“坤”形的地势;有着卓茕不凡的才能,精通事物的发展规律,博览诗书六经。即便朝廷屡次征召,赐乘小车,他仍然坚定地安卧于家而力辞不赴。乾昱承传叶望、叶琚“习隐”的传统,虽清心寡欲,遗世隐居,可并没有去习道和传道,也看不出其明确的宗教信仰。他充其量,只是位长才伟抱而有出世情怀、才德双具的隐士而已。有人说“叶乾昱的宗教信仰及行为习惯至少与道教有关,或者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士”;甚至称他是“叶
3、氏家族宗教信仰的奠基人”“、遹开道脉的人”5。那都是缺乏事实根据。前面的引文概括而笼统,反映不出叶乾昱的宗教信仰及行为习惯与道教的关系,更难作出“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士”、“叶氏家族宗教信仰的奠基人”的论断。卯山叶氏真正与道教发生关系,应肇始于叶道兴:厥考道兴,性守宫庭,道敷邦国,居鬼从地。率帅神从天,受箓以怛之,飞符以比之,扼魍魉之邪,刘台台之崇,有足奇也。4叶道兴是叶法善的曾祖,约生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南朝萧梁年间(502556),正是天师道在会稽、永嘉郡一带传布勃兴的时期。受其影响,叶道兴在松阳成为天师道在地方上“厌劾鬼神”的受箓道士,且擅长天师道符箓辟邪和劾鬼隶神之道术。他天性
4、守护坛宇,布施道教以匡扶国家,镇慑鬼蜮以归于地狱;率领众神归顺天道,授予道术秘箓以吓唬妖怪,散落符箓以击败魑魅;用力掐住山川中的魍魉,杀灭三台六星的灾祸,起用和推广“五行”道术,显示出他异乎寻常的奇秘。从卯山叶氏世系的道教活动来看,叶道兴才真是“遹开道脉”“、始构大门”的人物。叶道兴之子、叶法善的祖父叶国重的情况,李邕在叶有道碑并序中有专门的介绍:“先生灵承道宗,异闻训诱。仙骨有象,童心不萌。专精五龙,遍游群岳。聪以达远,明以察微。达生死之占,体物气之变。尝静贞动耗,息影归止。云卧牝壑,林藏仙居。人绝不邻,道阻且右。独往幽胜,永歌隐沦。放闲保和,习虚致静。捃五石之髓,撷三芝之英。事适玄同,神与
5、道媾。惟寂惟寞,不饮不食。数十载于兹,乃升闻帝庭。”4叶国重名仲,字雅镇,约生于南朝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开元间,玄宗追赐谥号“有道先生”。他有天赋的才智,自幼承继先辈道教的宗旨,因接受高道的开导而异于他人;专精于天师道的五龙安宅、役使藻召考等传统道术,遍游国内的五岳群山;耳聪能通晓未来,目明能察微知著;占卦能知晓吉凶生死,卦兆能体察自然的变化;平日里娴静贞洁,减省因运动而造成的损耗,处静以息迹,归隐以闲居;似白云卧于丘壑,如神仙养晦在林间;远离市井尘嚣,与尘世流俗隔绝,不与人结邻;独来独往于幽深胜景,长歌久咏其隐沦生活;放任于清闲安逸,保持个人心态平和,熟悉无形无象的天道,内修达到心无杂
6、虑而虚静空明;撷取道家炼五石散之精髓,采摘瑞草灵芝之花朵,用外药以服食养生;做事归向于玄学的同一,精神本体与天道自然媾和交合;生活中只有寂寞,精通辟谷轻身之术而可以不喝不吃;因为几十年都是如此,他行道已突破浙西南栝州一带,向当时政治、宗教中心区域帝京蔓延,并为帝王所嘉奖:“骏发皇眷,简木受命,降尊加礼,将之以文马,速之以畅毂”。4其家业再次兴旺发达,逐渐成为松阳的富户与大姓。朝廷虽一再延请与寻访,叶国重亦坚辞不赴,安于乡间的隐居生活。从碑铭可知,叶国重已正式走向社会,是一个一心向道的受箓道士。他在松阳虽也延续叶家道教的法脉,拥有众多的道徒,但始终没有外出行道,自甘寂寞而不求闻达,又没有著作存世
7、,因而也只能算个居家道士。叶国重的儿子、叶法善的父亲叶慧明的情况,李邕的叶有道碑并序亦有载“:公冈替厥繇,代增其业。启秘箓之高妙,扬玄津之洪波。道微若声,心么若气。吹律暖谷,运历知天。屡下辟书,终不应命。”4叶慧明字德昭,约生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四年(586),卒于唐贞观元年(628)。他是子承父业,世袭道箓,增广道学:开扩道家秘箓的高义要旨,提升玄学津渡的大波,吹奏管乐以暖和山谷,运用历法以知晓天地。朝廷虽也屡屡征召,他亦始终没有应命。叶慧明碑并序,因是专记碑主生前的事迹,兼诉悼念和称颂之情,所以,对他的记述就更为具体而深入“:降仙府,乘道流,追踪隐沦,叶契幽搜;结庐涧沚,考盘岩椒。同人利贞,遁
8、代勿用。雅好酒德,尤邃老经。话言解颐,精义绝倒。每至升月惟户,和风林薄,植杖啸谷,席皮琴山,泰然乐生,澹乎忘老。方且惟性寿,溯神仙,徇赤松之游。纵黄灵之术,外身先物,归根至柔。缘以大钧,持以大定,色理不荡,宠辱不惊。”6意即叶慧明降临仙府,驾御道学,追踪先贤;隐居山林,守操正道,匿身避世;以酗酒为德,尤精通老子道德经;言论精彩而令人开颜欢笑,精研事物的微义而让人倾倒每至月夜,和风吹木,柱杖席地,吹啸弹琴于山谷,顺天性自乐而忘老。他把寿命向上推求到神仙,为追踪赤松子而出游;释放神仙黄灵的术数,置自身于尘世物外,摆脱物欲的诱惑,归根于温柔本性;凭藉大自然,保持身心淡定,目对肌肤纹理而心旌不摇,完全
9、做到宠辱不惊,把得失置之度外。而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对叶惠明的介绍是“:父慧明业诗礼居儒,素不符荣宠,游玩山林,枕石漱流。行歌负薪,每结草为舍。预知未然”7这就是说:叶慧明平日习诗书礼义,训导蒙童;有暇则隐居山林,怡然自乐,不追求“荣宠”。他俨然以儒士自居。从“预知未然”,又可知他家传占卜与符箓之术,颇有道士的色彩。从上引的碑铭可知:叶慧明比起前辈上代来,行踪更远离世俗,情感更深藏不露,心态也更为淡定。从思想与活动来看,他更像一位在家受箓传道的职业道士,可传记又说他又是位宗儒的儒士。要么叶慧明是儒道兼宗的人物,或则是先儒后道的过渡性道士。叶道兴传至第四代为叶法善。其思想与活动、业绩与影
10、响,远远超越先辈之祖与父“:幼得父书,早传成法。夤念有训,迈亦自身,读天下之书,备方外之术,火涤淫祀,剑诛群妖。恩开五君,名动四国。其入也,排金锁,谒紫庭,为帝傲吏;出也,法玉京,坐玄寺,作仁宗师。”8叶法善少时就得到前辈的道教典籍,开始承传天师道的道法,钻研思考而掌握道教典式法则,因而能迈步在先人的功业之上。长大后,突破居家修道的传统,出守拜师求道,读天下之道书,具备方外的术数,用火荡涤不合礼制的祭祀,以宝剑诛杀各类妖魔。中年后,他为皇帝及皇室成员祈福、消灾、行道、授箓、问道,因而受宠于五朝君王,名声惊动四方邻国。他入朝时,卫士大开宫门来恭候,帝王在寝宫迎接,成为皇帝引以为傲的宠臣;出宫后,
11、他效法天阙规制,操守道教之法规,作世人尊崇的法师。李邕更从继承祖先事业而大力训育后代的角度,有力地肯定叶法善的操守与勋业“:袭上德,延庆灵,生而知之,学而习之,有专门之资,得丕成之业。才龀羽工道,既冠同玄,讯远岳之福庭,觏幽寻之方士。呵万鬼,搦百神,启阴官之符,变冥司之箓,追究往事,坐知来兹。膏肓无所遁其形,雾露不能滋其疾,奇迹多绪,嘉声日闻,是以大君孔休,辟命荐至,入自卧内,问以咎征,造膝必诚,偶事偕中。”6叶法善承继上天最高的道德,延续先辈的积善与福荫,少时就学习了“三玄”,又经常复习它们,故有天生的资质与专门的禀赋,得承前人的伟业。在孩提换牙时就能理解“道”,到成年就研习道家“三玄”,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叶法善 道教 世家 谱系 研究 71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