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制度研究(共6572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制度研究(共657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制度研究(共6572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制度研究(共6572字)摘要: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针对科技创新教育中存在的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考核制度对学生约束力不够,指导模式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将学分制引入科技创新教育考核体系的考核制度,以及构建研究生帮扶制度的指导模式。通过创新考核制度与指导模式,以期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完成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考核制度;指导模式;学分制;研究生帮扶制度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笔者统计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数随年份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1)国家级项目的
2、立项数在20072011年基本维持在50项左右,在2013年之后,国家级的立项数稳定在100110项之间,整体而言,10年来国家级项目数有大幅增长,幅度达到118%。(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级项目分为校重点和校一般两个级别,其中校重点的立项数由20072014年持续增长,之后项目数开始减少;校一般项目20072011年立项数比较平稳,2012年开始,项目数开始大幅减少。(3)院系项目,主要是学院自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创新训练,2013年开始,项目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20项左右。(4)就每年的项目总数而言,20072014年,每年的项目总数整体呈增长趋势,2015年、2016年立项总数出现了回
3、落。但2016年较2007年项目数增长了13.5%。笔者统计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单项经费随年份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国家级项目的经费稳定在每项20,000元,省部级及校重点项目的经费为30005000元,校一般项目的经费为8002000元,院级自筹项目的经费10003500元不等。就创业项目而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13年和2014年只设立了校级的创业训练项目,每年70项,每项给予1000元的经费支持。其中从2014年开始有创业实践项目立项,每项给予3500元的经费支持。2015年、2016年学校每年设立的创业训练和创新实践项目有11项,都为国家级,每项给予
4、20,000元的经费支持,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但是就立项数而言,大幅减少。综上分析我们可知:(1)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校重点项目的数量呈增长的趋势,校一般项目和院级项目呈减少的趋势,即增加了经费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减少了经费支持力度较小的项目。(2)无论是创新项目还是创业项目,学校整体的思路就是“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切实通过提升项目经费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期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通过项目做出成绩,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或就业提供实质性的锻炼和帮助。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制度创新现阶段,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考核,主要以“中期考核,结
5、题答辩”的形式进行。现有的考核制度,对项目的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督,导致有些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编造材料,蒙混过关,这样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就毫无意义了。另外,这种考核制度缺乏较为广泛的激励措施,只有少部分通过项目发表了论文或者申请了专利的学生能获得奖励。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与科研动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半途而废。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并不是每位同学最终都要或取得什么成果,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训练,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3。笔者基于以学生需求出发的理念,提出了“将学分制引入考核体系”的建议,以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
6、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补充和完善现有考核制度,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训练成效。学分制的本质特征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强调目标管理和学制的弹性化4。现阶段,高校自选课程中加入了创新教育相关的课程5,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然而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这样的实践活动仍不能视为选修课程6,不能获得学分。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参与创新训练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大量学习课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试验过程中需要学习试验原理、试验方法、仪器操作等,在数据处理时需要学习相关的软件及数据处理方法,在论文写作时需要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对科研基本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故将创新训练
7、列入公共选修课,完成创新训练获得相应的学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将学分制引入考核体系,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激发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参加学生基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课程主要包括了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的一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关联。将学分制引入到科技创新训练的考核体系中,即学生完成一项创新训练项目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将通过完成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的学分认定为公共选修课板块的学分。学生完成项目可以获得对自己毕业和申请学位有帮助的学分,如此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增加参与科技创新训练的人数,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同时学生
8、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中,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二)建立多目标考核体系,提高训练成效将科技创新训练与公共选修课等同,通过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要求,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平时需要提交什么阶段性成果,最终需要提交什么结题材料等7,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对学生执行项目的约束力度。将课程考核体系中的内容借鉴到科技创新训练的考核体系中,丰富了考核内容,细化了考核的指标,能有效督促学生在平时将更多精力花费在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上,防止学生平时不做工作,结题时编造数据,应付答辩。将学分制引入考核体系,建立多目标的考核制度,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训练的成效。(三)完善淘汰机制,提升学生主观
9、能动性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参与人数一般是35人,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并不能各司其职,很多时候都是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大量工作,有些学生就是在浑水摸鱼。将学分制引入考核体系后,参与并完成项目的同学都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但并未完成足够工作的学生也获得相应的学分显然是不合理的。通过学分制建立多目标的考核体系,能有效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对每个阶段每位学生的工作进行考核,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将淘汰出课题组,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此,进一步完善了淘汰机制,对每位学生都施加一定的压力,有效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题组每位学生分工协作,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项目的完成质量。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10、指导模式创新笔者通过6年多来指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的切身经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项目批准之前积极主动,与指导教师积极沟通交流,但是项目批准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问津了,大学生自身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严重缺乏自觉性、主动性8。另外,大学生专业知识欠缺,遇到问题难以深入思考,而且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出现故障如何处理等,大学生往往一无所知,需要有人在旁时刻指导着,这些都需要指导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大学生本身存在主观能动性不足,基础知识薄弱,实验能力缺乏等问题9,若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需要导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是教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繁重,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不可能时刻在实验室陪着学生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科技 创新 教育 考核制度 研究 657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