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提升探究(共3689字).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提升探究(共368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提升探究(共3689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提升探究(共3689字)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认识总结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基于此,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心
2、理调节能力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以预防、缓解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整体素质。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发展性特点。此处的发展性是指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基于发展的角度坦然面对、积极解决问题,能认识到某个阶段的问题并不能成为其后续发展的障碍。这种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第二是参与性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是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心理调节的技能水平,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整负面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参与性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更积极的心理体验
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剖析,主动参与课程。第三是实践性特点。除了课堂以外很多场景均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团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的认知,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掌握理论的应用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四是主动性特点。这里所指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二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1。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
4、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讲解内容也多是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有些甚至十分晦涩难懂,使得学生很难深刻地对其进行理解与记忆,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上文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理论学习要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都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支持,即使有些学校社团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
5、升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的,这些教师本身专业基础知识就薄弱,再加之日常工作繁忙,无力再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即使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常也只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心理咨询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也同样不足。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再学习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长期忽略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久而久之便导致专业素养逐渐退化。此外,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技能,无法做到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有效结合,也无法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教师也很难采取针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课程 实效性 提升 探究 36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