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创新(共6380字).doc
《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创新(共638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创新(共6380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创新(共6380字)摘要: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呈现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本文探讨媒体融合对传媒生态的改变,思考广播电视学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不仅要坚持专业特色、坚守新闻理想、人文精神培养不变,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要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有融合思维观念,打造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业界教育实践资源,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对传统传媒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综合素质高、业
2、务能力强的新闻专业人才是摆在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1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1.1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描绘“媒介融合”图景的是尼葛洛庞蒂,他在媒体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制造未来一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互联.1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指出,媒介融合是各媒介呈现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原本文字、声音、视频等平行的信息呈现方式在同一块便携移动终端集聚呈现,媒介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1.2媒介融合改变传媒生态“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革新带
3、来新的传播形式,新的传媒形态.当下的媒体融合,并非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主动的行为,而是科技发展倒逼的结果.媒体融合深刻影响了广播电视传媒业:1.2.1融媒技术对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再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7.31亿,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其中手机网民5.95亿,85%以上的手机用户的手机终端是智能手机.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广泛使用,使文字、声音、视频等这些信息同时在同一块便携的屏幕实现.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使之由单向直线传播转向双向互动传播.互联网用户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信息内
4、容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去,广播电视新闻信源构成与传播主体发生改变,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垄断权和特权被打破.1.2.2融媒技术改变了广电传媒业态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以“互联网+”模式把传统新闻传播的阅视听进行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即时性弱、互动性不强的特点,互联网媒体抢夺了大量传统媒体的用户资源.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的大众传媒以“+互联网”模式被动迎接互联网媒体的挑战,由最初简单的“触网”到传统传媒平台与互联网平台融合,由此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融媒体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传媒产业.1.2.3融媒技术促进广电传媒组织管理的改变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的融合发展经历简单的组织融合、资
5、本融合阶段,发展到传播手段的融合.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通过“中央厨房”这样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不同类型媒介之间内容上相互推销、资源上实现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协同.融合发展的终极是传媒形态的融合,一种媒介融合全部媒体的优势特点.2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瓶颈根据百度百科对“广播电视学专业”这一词条提供的全国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院校名单进行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全国(包括港澳地区)一共有163个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数3万余人,整个新闻传播学类每年在校生23万人.一方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就业需求几乎达到饱和.另一方
6、面,媒介融合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2.1理念滞后,学科体系落后于融媒体发展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突破物理的时空限制,人们的社会生活在媒介环境的变迁下由“线性”转向“非线性”,原本无法“逆转”的广播电视传播的时间序列被打破.碎片化、多线程的新媒体使用,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压缩重组了时间价值.丰富的移动场景带来“碎片时间”的重新整合与利用,人们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广播电视内容,广播电视的时间的意义生成烙上强烈的“空间性”.2广播电视的时空转向,原本单向直线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媒介融合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职
7、业的重要性,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新闻记者、传统媒体的“专利”,“草根记者”越来越多,新闻的信源结构日益多元化.融媒体技术也革新了传统新闻操作流程,信息采集更为灵活,也促进了媒体“中央厨房”建立.终端的融合要求新闻产品的形式多样化.面对媒介融合发展的现状,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媒介技术的革新.3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输送从事编辑、采访、节日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4然而随着融媒体新闻发展,传统的按媒介类型设置专业方向和教学体系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现实需要.2.2教法陈旧
8、,缺乏理论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师资目前,高校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研,重学术轻实践,重出身轻能力的怪现象.包括广播电视学教师人才引进在内,高校招聘看有无硕博学位,是不是211、985名校;职称评定看科研,看多少篇,是否核心.师资引进与培养忽视新闻专业的实践能力,割裂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与义务教育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相比,广播电视学等大学生课堂的专业教育往往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即使是新闻实践的案例只是照搬照抄,缺乏新意.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感觉自己理论功底扎实,而真正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却感到不知所措,很多是从头再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缺乏传媒业界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与实际的脱离,教学成了“无源
9、之水,无本之木”.2.3轻实践教学,学生应用型能力不强作为一个偏重应用型的专业而言,广播电视学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现实的教学实际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基本上课堂教学完成的,实践环节少,传媒机构的参与度低.这一教学现状造成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量少质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理论实践脱节.广播电视学教育本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果学生应用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新闻摄影摄像能力不强,后期制作技能薄弱,进入传播行业后不懂活动策划,甚至连一篇像样的通讯都做不好.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有许多客观原因,如传媒业对实习生接纳能力有限;因学生安全因素,学校不敢组织实习.但是广播电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时代 广播电视 人才培养 创新 63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