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研究(6篇)(共24532字).doc
《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研究(6篇)(共2453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研究(6篇)(共24532字).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研究(6篇)(共24532字)摘要: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针对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和本专业的特点,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改善和总结,提出并构建并实施了“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贴近,一深入为主要内容”、“以校内为基础,校外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以企业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立于2004年,通过十多年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构建了“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贴近,一深入为主要内容”、以“校内为基础,校外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以
2、企业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面向需求,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定位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常州工学院的以“扎根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因此,学生的培养也应该紧密围绕这一宗旨,为地方的经济,社会,生产的需要,培养需要的人才。而实践性强是工业工程专业一个突出的特点,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1。所以,我们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于“面向需求,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2以“三贴近,一深入”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内容(1)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实验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与知识体
3、系,运用系统原理,设计出一整套相对较为独立又密切联系,能覆盖各门专业课程与知识领域的、基于模拟生产环境的、多种实验形式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接近生产实际环境、内容等的模拟,加强学生对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2)贴近生产实际的生产实习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特别是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构建并实施了“以贴近企业生产系统实际为指导”、“以符合企业实际的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解决了以往生产实习中存在的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设计提出并实施“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设
4、计”新模式。该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内容、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解决了以往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内容空而脱离实际,既做不到“承上”,更做不到“启下”;过程松散,难以管理;效果不佳且难以衡量等问题。(4)深入实际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综合训练,贴近专业,结合工程,鼓励创新”的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思想,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地方型普通高等学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选题和过程严重脱离企业、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纯理论性毕业论文较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普遍薄弱,毕业设计(论文
5、)过程和结果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相符等突出问题。3整合资源、打造“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以校外本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1)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建成以现代供应链的运作为背景的基于微型工厂的工业工程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模拟企业的实际现状和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基于微型工厂的现代工业供应链系统的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相对真实的系统中开展各种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基地。(2)通过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加强校外本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院开办的“常州本土化总裁培训班”等面向本土的多层
6、次和类型的培训班,以及教师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通过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实现本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毕业设计(论文)能够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尽可能多的“贴近”或者“深入”实战。避免学生“学”和“用”之间的断裂,实现“学”和“用”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4建立以企业毕业生学校三者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全面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明确改进教学质量方向通过引入企业,学生特别是毕业生的评价,编制了毕业生定期跟踪回访,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制度,企业专家测评制度,监控反馈制度等,建立了真正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三全”实践教
7、学质量评价系统,形成“方案评审运行监控评价反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质量监控形态;实现了评价的“校内校外的结合”,“企业学生学校的结合”,“封闭式、标准化的评价与开放式、个性化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客观性。2。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从2008届至2014届,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均为100%,本专业江苏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在2012年学校委托麦可斯数据有限公司对2011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本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位于学校第三。自2006年以来,共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9篇
8、;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2篇。参考文献:1许彦;王鹏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型设计与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4,03(06):2032082郑玉巧;杨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2,31(06):3436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篇: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精神,结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特色,由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形成指南。【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一、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由于目前
9、客观以及主观的各种因素造成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并且欠缺校企之间的实际合作与沟通,学校内部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轨的严重后果。根据课题小组大量调研了解课程教学方法是高校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此环境下课题组在实际工作中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机制为例探讨创新应有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二、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应该是专业整合现有的资源实施的过程,通过复杂的企业环境提出的各种项目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
10、方法开发的过程通过课程标准、课程环境以及课程大纲的定位实现学生的最佳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三、我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方法设计实证分析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长三角地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作为根本任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步骤涉及:(一)毕业生、企业调研对江苏省174位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物流与供应链岗位和人才调研,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的指导;邀请学校教学教师走入企业进行一线岗位的实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指导学
11、校的教学;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企业经验,充分实现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三)签订课程开发协议与企业签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发协议,召开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分析会,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四、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取得成绩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机制设计的开展是学院当前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经达到以下目的:(一)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二)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三)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然而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发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一)学生实操能力弱在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开发的过程
12、中,企业专家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判断,然而企业专家并未从事过教学工作,造成企业专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性。(二)教师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程度不高课程改革的任务繁琐,需要参与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甚至不愿意进入企业实习,这些因素造成教师整体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三)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目标不同。一般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者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实际的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五、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建议目前的很多实践教学简单只是局限于专家讲座,在这些问题下面显现的是
13、课程教学开发的薄弱环节,包括学生走出校门后依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没有实现真正的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建议从教师、学生、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包括:(一)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教师”。企业可以请学校的教师进入企业做理论指导,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到教学中来进行兼职。(二)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于本科学生,这一因素造成了本科就业率不理想的后果。(三)企业提高企业的教学参与程度。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将企业的实际场景搬到教学活动中,总之
14、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合作场地、实训车间等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且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课程机制开发改革。参考文献:1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VocationalEducation)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2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第三篇: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模式改革与实践摘要针对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学招生背景,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了实习模式改革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基于实习过程视角的实习方案改革框架,探讨了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习模式改革策划、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践管理两个阶段所涉
15、及的关键问题。围绕实习过程的开展,对涉及的多主体(指导教师、学生、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并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规划设计一系列新的指导及约束文件,以支持新的实习模式的开展,并为达到预期效果提供有效支持。关键词工业工程;实习模式改革;创新能力;考核体系1引言实习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教学计划、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并将课堂理论转变为应用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认识工程实际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和社会距离最近的学习环节,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内涵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
16、能力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东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实习共分为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实习时间共有8周的时间。虽然每年也都基于学院现有的实习基地以及教师社会资源、学生个人应聘等不同方式进行着按部就班的分散式实习(除小内统一的金工实习外),但是,就近几年的观察来看,实习效果并不十分如意,存在一定的形式化,与预期达到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2016年开始工商管理学院所有八个本科专业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同时要对整体学分计划进行比较大的改动,势必会对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等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也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2)现有的三种
17、类型实习分散进行,时间太短,除去企业适应时间,真正在企业实习时间有限,难以达到好的实习效果。(3)实习企业不够稳定,指导教师难以了解实习企业状况,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4)实习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够引起学生充分重视。(5)实习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没能发挥足够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学生实习表现也缺乏实质性的评价。(6)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时缺乏经验。因此,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重要作
18、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设计一个全新的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习模式,这对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高以及经验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习模式改革如前所述,当前工业工程专业的实习(除金工实习)采取的是集中企业参观,然后分散实习的模式(分散实习企业不固定),这种实习方式指导教师难以控制和指导,同时企业方也未能完全尽到指导责任,进而导致考核方式也够合理。因此,在新的招生模式及培养方案指导下,拟按如下思路对实习模式方案进行改革及策划:(1)在工商管理学院已建的一批实习基地中,结合之前实习基地回访过程中的调研结果,同时考虑工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梳
19、理出一批适合本专业实习的企业的概况,对企业概况、生产经营模式及适合本专业的岗位进行描述。(2)对近3年的毕业生做一次毕业反馈调查,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实习情况以及现有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对新的课程设置、实习期望的反馈,进而指导新实习计划安排(还可以用于新的培养方案设置等其他教学改革)。(3)从学生归口处获取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同时参考新的企业招聘要求,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对新的实习模式进行提供决策参考。在学生培养方案目标的约束指导下,结合以上三个方面获得的信息,形成如下文件:(1)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新的实习种类安排(就目前学院研究讨论方案来看,拟将生产实习
20、和毕业实习合并),并撰写新的实习计划指导书,特别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专业化深入思考方面给出详细要求。同时,考虑到新的大类招生模式及培养方案,需要特别协商确定实习时间的安排(如实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安排等)。(2)多主体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实习考核体系。参考其他兄弟院校实习工作做得出色的经验,在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方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新的实习成绩考核体系,考核过程亦以创新能力提升为重要参考依据。(3)依据活动实习企业资料概况、生产经营模式及相关岗位信息,为了使校内指导教师能够对学生实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应对本专业校内指导教师提出实践能力提升要求,可以通过教师驻企顶岗实习、合作研究、网络资源学习等不
21、同方式来实习,同时制订相关提升学习方案计划。3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践管理3.1考虑企业需求的实习规划在每次实习前12个月,与遴选出的对口合作实习企业进行逐一沟通,确定当年的企业实习岗位需求(企业由于生产计划量等不同而导致需求岗位是的变化),并确定企业及校方双指导教师,由双方指导教师从理论及实践角度给出实习相关注意事项及需要掌握的预备知识;最后确定当年的实习计划安排,并制定一份对应的更具针对性的实习手册。3.2包含相关知识巩固及提升的实习动员及多因素实习岗位分配(1)在获取实习企业新的岗位需求后,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开展实习动员工作,并填报实习志愿(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对企业岗位需求和学
22、生实习志愿实施双向选择分配。从学生能力提升、企业绩效改进及学校声誉几个方面考虑,此处,应特别研究一种实习岗位分配方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相关岗位知识需求所对应的理论课程的课程成绩、校内指导教师答辩考核、依据学生个人简历的企业方遴选等。(2)在岗位分配完毕后,校内指导教师依据自己掌握的企业状况对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实习先导讲座,并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及相关视频等材料供学生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工作,达到预期目的。(3)根据学生岗位选择结果,签订实习安全协议,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约束管理。3.3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监控与管理在正式实习过程中,由校企双方
23、导师进行密切跟踪及指导,并针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制定应急措施。在此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导师分别完成不同的指导任务及考核任务:(1)企业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对其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实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现场考核成绩(实习鉴定表)。(2)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要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就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对学生遇到的困惑予以解答和帮助。同时,指导教师在此期间要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得的收获,确认实习过程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表现,并完成阶段性实习反馈表,作为实习的过程考核成绩。3.4以
24、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实习考核(1)在学生完成整个实习后,按照要求在双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此实习报告的呈现形式应为“提案改善”报告,从现状分析、改善思路、改善历程、效益评估、改善手段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体现实习过程对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的宗旨。同时,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同时给学校及企业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以便为后续实习安排提供参考依据。(2)校内指导教师应依据学生提交的最终实习报告,过程中形成的实习鉴定表、阶段性实习反馈表以及在实习考核体系中给出的其他考虑因素,给出最终的实习考核成绩。最终的实习成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工程 专业 教学研究 245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