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分析(共6229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分析(共622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分析(共6229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分析(共6229字)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起步于1978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涵盖投入、产出等多个环节,涉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演变历程,本文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宏观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点,结合税制改革把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划分为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781993年,实施促进科技进步战略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中共中央召开科学技术大会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
2、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新时期我国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开端(梁正,2017)。当时科技政策的重点是强化科技地位,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对国外先进科技的跟踪模仿,促进科技进步。配合国家战略,我国进行了两次大的税制调整:一次是建立了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内的涉外税制,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企业;另一次是通过两步“利改税”明确国企和国家的分配关系,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这一时期,科技税收政策主要以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为目的。国家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外资企业和引进先进技术企业实施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以及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给予关税优惠等来实现
3、科技进步。(二)第二阶段:1994200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随着科技战略的调整,科技政策也从单纯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转到强化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向。与此同时,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建立了增值税、营业税并存的流转税制度。这一时期,科技税收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技术研发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家通过对重点支持的计算机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以及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给予税收优惠来实现科教兴国。(三)第三阶段:20062011年,实施自主创新战略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
4、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的重点转向全面支持自主创新的轨道。2008年,我国进行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制,有效降低了内资企业税负,这有利于内资企业从事自主科技创新。这一时期,国家除了对企业自主研发给予税收支持和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率优惠以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也扩展到了风险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通过多主体、多环节的税收优惠来实现国家科技跨越式发展。(四)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
5、016年,国务院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科技政策的重点是实现科技创新强国。2012年,我国率先对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试点,历经四年完成营改增,目前已经形成增值税覆盖全行业的流转税制度。科技税收政策的重点是鼓励万众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这一时期,国家继续实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与此同时,增加对创新成果商业化、中小科技企业以及对创新人才的税收优惠,通过对科技创新全过程的税收优惠来实现科技创新强国。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科技税收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国家发
6、展战略的每一次调整必然伴随着税收制度和税收优惠的深刻变革。为了顺利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税收政策适时调整成为必然。二、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税收政策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的科技税收政策已经覆盖现行主要税种,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政策效果有目共睹。但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税收政策受旧有思维影响仍存在诸多问题。(一)分散化的科技税收政策降低创新效力我国科技税收政策主要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海关总署以及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制定的。这些科技税收政策散落在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由于政出多头,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当前科技税收政策呈现分散化和
7、碎片化的特点,降低了政策实施效力。此外,由于各部门职责定位不同,政策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衔接不畅、交叉重叠甚至互相冲突的问题。当前,为应对经济增长压力,我国增加了短期化或临时性的科技税收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刺激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但从长期看,这些短期的科技税收政策不利于激发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二)科技税收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性不足首先,特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抑制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选择特定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支持,来实现科技赶超。这样的模式导致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具有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王波等,2018)。当国家处于要素和投资驱动时期,政府根据技术先进国家经验,选择
8、特定产业或企业给予支持,对实现科技赶超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国家处于创新驱动战略阶段,科技创新已经由技术引进、技术追赶转向科技引领和科技带动,企业由技术应用主体转向技术创造主体,科技税收政策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以引领和带动为主,科技创新已经没有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加之,科技创新具有的不确定性特点,任何一国的政府都很难对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进行预测,通过选择特定产业进行税收支持的方式会锁死科技创新的方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对科技创新方向判断上的失误导致高科技产业整体落后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惕。其次,促进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缺失。创新是一个复杂的
9、过程,涉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机构,各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同才能实现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支持政策,但是没有对各创新主体之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出台税收支持政策。这造成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关注科学研究,忽视与企业互动;企业更关注生产和市场开发,忽视科技创新研发等问题。协同创新政策的缺失导致创新主体注重自身发展,不注重合作,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聚集效应很难形成,抑制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力。(三)增值税税制设置不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我国增值税制度建立于1994年,经过营改增,增值税已经覆盖所有行业,这对确保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避免企业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科技 税收政策 分析 62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