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共3326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共332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共3326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共3326字)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然后阐述了培养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即以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动力;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个体的科技创新意识。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高等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承担相应教学任务的能力,还要具有完成专业领域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高等院校长远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促进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对于建设
2、创新型国家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特别是对于高职工科院校来说,专业设置更为贴近生产一线,教师的专业性也更强,这使得高职工科院校教室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易开展。但长久以来,由于政策、创新意识、创新氛围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系统归纳了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为高职工科院校师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一、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国内高职院校众多,高职院校教师也是我国科技事业持续有力发展的重要
3、推动力量之一。然而,高职院校教师所从事的科技创新工作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和足够的重视,致使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首先,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对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价值认识不清。大多数高职工科院校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还没有完全掌握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方向,没有制定科技管理政策,不清楚如何才能使得教师能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许多高职院校至今也没有制定政策、条例、制度来管理从事科技创新的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更是忽略了对科研成果后期转化的管理,使得教师科技创新活动的长远发展缺乏源动力。最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
4、没有设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很难对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水平、成果转化前景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没有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职称评定、经济收入、评优评奖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相结合,极大限制了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技创新,进行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二)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技创新意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过于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要求很高,但对从事科技创新的要求不高,甚至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成果指标和要求,所以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几乎没有意识到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纵向科学研究项目和进行知识产权性的成果积累。即使某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科技 创新 能力 培养 途径 研究 332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