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报建筑美学理念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奎报建筑美学理念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奎报建筑美学理念探析摘要 在古代社会,建筑不单单是作为住所存在的,它从设计、选材、题名等方面都会与居住者的审美趣味紧密结合。可以说,建筑是古人审美情趣的直观外化。李奎报的诗文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庭园、楼、轩、堂等方面的诗文,展现了李奎报对于建筑之美以及建筑与修身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了东亚士人对建筑自然之美、德行之美、和谐之美的追求。 关键词 李奎报;建筑美学;自然为美;“非直为观美”;高丽朝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22)01-015-05 收稿日期 2021-12-06 作者简介 路庆帅,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东亚文学与文
2、化交流。(曲阜 273165) 李奎报(11691241),字春卿,号白云山人,高丽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国内学术界对李奎报的关注由来已久,各类版本的朝鲜(韩国)文学史著作中都列有专章论述其诗文创作及艺术特征;论文方面,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李奎报汉诗与散文的本体研究。关于李奎报的建筑美学研究,学界目前关注较少,清华大学的王贵祥教授是为数不多地关注并涉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遗憾地是王氏更多地集中于文献整理工作,学理性阐发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本文意在对此深挖,探析李奎报诗文中所蕴含的建筑美学理念。 出身于上层两班家庭的李奎报自幼便熟读汉文典籍,积累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中,李奎报曾自述道: 余自
3、九龄始知读书,至今手不释卷。自、六经、诸子百家史笔之文,至于幽经僻典梵书道家之说,虽不得穷源探奥,钩索深隐,亦莫不涉猎游泳,采著折华,以为聘词搞藻之具,又自伏羲以来,三代、两汉、晋、隋、唐、五代之间,君臣之得失,邦国之理乱,忠臣义士,奸雄大盗成败善恶之迹,虽不得并包并括,举无遗漏,亦莫不截烦撮要,览观之记诵,以为适时应用之被。其或操舰引纸题咏风月,则虽长篇巨题多至百韵,莫不驰骋奔放,笔不停辍。虽不得排比锦绣,编列珠玉,亦不失诗人之体裁。1(563) 李奎报的读书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四大类,阅读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对“幽经僻典梵书道家之说”也颇有研究。广泛的阅读和强烈的思辨精神,使得李奎报坚定了
4、儒家济世的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李奎报全部的诗文创作中,也影响了李奎报对于建筑的观念。在李奎报的诗文中,建筑与修身紧密相联,形成了以自然为美、“非直为观美”的美学思想。 李奎报记载: 距斗城数百许步,有地之控形胜吸秀气,势成金盏者,于焉有洞曰万石其后果有士大夫多来家焉。今又本兵枢府相国朴公来卜其居,方新其宅也。邀予及宾友落之,且令阅其所营制度何似。予观之曰:“美矣尽矣,无以复加矣。”大抵世之富贵者之构屋也,多以回万牛之材,丰其栋,宏其柱。壮则壮矣,侈云侈矣,然未有潇洒出尘之意。今公所构,有异于是,大小得中,不挎不隘,其华靡则可谓臻其极。而然中有洒落物外之想,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此岂公之心匠眼匠所
5、致然耶?凡作堂三间,用二间为厅事,其上皆以承尘填之。凡十二井,悉文以丹o藻缋,光彩焕发,夺人目睛隔一间为佛室,作斋心之所,乃至佛仪,无所不备。入处可以清心,因名曰静虑,盖取禅那,此云静虑者也。其傍边左右地,净如湔洗削平,人不敢唾焉。绕宅环延,皆植以黄花,花凡十八种,繁艳异常其余花草之奇,非止此耳,迟春乃见耳,此不得叙。夫以清净心,居清净地,是即神仙也,何必玉京十二楼之要处耶?吾尝言男儿于世,得宰相难,得而得至致政又难。今公以枢府带左揆,先期得谢,优游于此,日与亲旧作挥金之乐,是亦人之所难得者。噫!可谓明哲保身,乐性君子者欤。2(242) 朴枢府相国在万石洞附近修建了有嘉堂,四周遍植菊花,秀姿卓
6、,品种繁多达十八种。除却菊丛,郁郁竹林环绕其外犹如江南胜景,还有许多奇花异草,不至暮春几无可见,李奎报大发感慨,“以清净心,居清静地”,并表示“男儿于世,得宰相难,得而得至致政又难优游于此,日与亲旧作挥金之乐,是亦人之所难得者”,1(503506)并称朴枢府为“乐性君子者”。为何李奎报会对“有嘉堂”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认为即使宰相之位也难以与之相比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回到李奎报的建筑美学观上来。 在东亚士人的认知里,“自然”是最高的美学法则,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165)自魏晋以降,自然山水便成为文人的审美对象。他们在建造园林时,将所有的艺术匠思都投放在如何巧妙
7、地融入自然之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自然山水的景色呈现出来,追求巧夺天工的最高境界。 李奎报对于“有嘉堂”的赞美首先表现在它是在万石洞附近,这恰恰迎合了对于自然之景的追求。这一点在里也有体现:“当时茂苑残庄而已,公得之,寻泉脉之攸出,筑石而L之,凡饮吸盥漱,煎茶点药之用,皆仰此井。因泉之泛滥者,潴作大池,被以菱芡,放鹅鸭其中。至于风轩水榭花坞竹阁,无不侈其制,使三十六洞之景,尽入于朱门华屋之内矣,又何必肥遁远游,然后享山水之乐耶。”4(532)知奏事于公在近乎荒废的小丘和面临倒塌的建筑上进行改造。一方面于公寻找泉源开凿水井,不仅可以饮用,还可用来洗脸、泡茶、煎药;另一方面,他还利用不断流出的泉水开挖大池塘,种了很多莲花放养天鹅和水鸭。风轩、水榭、花坞、竹阁等也修饰着这个极乐世界,天下胜景,皆汇其中。这些都反映了李奎报在家居建筑上自为性创造的思想。但仅仅如此还不能满足李奎报的愿望。当朴枢府“令阅其所营制度如何”,李奎报感慨道:“美矣尽矣,无以复加矣,大抵世之富贵者之构屋也,多以回万牛之材,丰其栋,宏其柱。壮则壮矣,侈云侈矣,然未有潇洒出尘之意。今公所构,有异于是,大小得中,不挎不隘,其华靡则可谓臻其极,而然中有洒落物外之想。”2(504)李奎报不仅要求建筑的辉煌,还强调要有能够激发人们超脱物外的信念,惟如此,才能是尽善尽美的。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