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应用分析(共6663字).doc
《比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应用分析(共666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应用分析(共6663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应用分析(共6663字)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比较学的视角,分析高职学生社区与居民社区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高职学生社区管理“一站式服务中心”新措施,从管理理念、创新机制和服务等方面探索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促进高职学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关键词:居民社区;高职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城乡社区服务创新。高职学生社区是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和高教后勤社会化中应运而生的一类特殊教育型社区,在管理上充分借鉴参考了城市社区,是高职生从“
2、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过渡时期的重要学习、生活载体。因此,探究如何创新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加强社会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和借鉴的方法论,本文将从社会学社区的内涵出发,在高职生社区和居民社区之间的比较基础上,分析这两者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以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居民社区作为社会学理论的资源库和参照物,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区改革为例,进而探讨可适用于高职生教育型社区的创新管理举措,使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特殊基层单位的高职院校,让其学生社区管理既能契合社会管理的要求,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有效促进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一、基于比
3、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内涵(一)高职学生社区和居民社区概念界定“社区”的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社区与社会(1887年)中提出。在我国最早将“社区”概念引入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48年)。社区明确的定义可见于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1986年),该意见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高职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社区概念的延伸,是基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背景下,教学区与生活区分离设置的一种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模式。即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外的生活、休息、学习、交往、娱乐、
4、个体及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1。(二)高职学生社区和居民社区比较分析高职学生社区与居民社区虽然有着许多共通性,如集中性、生活共同体等。但高职学生社区和居民社区在居住对象、功能结构、社区活动可控性、社区环境可塑性等方面不尽相同。1居住对象。高职学生社区的居住对象由年龄相仿、文化层次相似的青年群体组成,人员结构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小,目的相对统一,即从“准职业人”转化为“职业人”。居民社区是由对该地区有一定认同感的城乡居民及其生活环境所组成的区域,是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文化创造和选择的产物。2功能结构。高职生社区不仅仅具有简单的生活功能,更主要在于教育功能,以社区为载体培养高职生的社会生活素养、职业素
5、养等方面,促使高职生自我成长。居民社区则只是简单的生活区域,其管理的主要出发点即在生活上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3社区活动可控性。高职生首先以学校的学生身份居住在社区之中,因此,必然要遵照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而高职学生社区相对统一、独立的场所,也较易于学校社区管理者管理。居民社区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在文化、习性、情感、归属感等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居民社区管理者很难掌握和把控居民的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4.社区环境可塑性。高职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学校会对社区环境施以一定目的的塑造,高职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会反作用于社区环境。由于居民社区居民的千差万别、居民社区管理者的难以把控、居民自我发展需求首先基
6、于职场而非社区等因素,则自然很难对原有社区环境进行塑造。基于上述比较,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社区与居民社区的由于居住对象的不同,直接导致社区功能结构的区别,表现在管理目的上,高职学生社区是促进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化,居民社区则更多是在促进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的基础上做好社会管理。二、高职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以学生寝室为基本细胞,隶属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部门,由入驻社区的思想政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作为协调保障,涵盖日常管理、勤工助学、道德教育等各方面,最终形成分工明确、层级明晰、科学有效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然而,高职学生社区发展历史较短,
7、其理论与实践还不够成熟,仍存在诸多问题2,特别是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目标不清,很少将之与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化相结合。(一)对“物”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没有形成有效合力自从社会化的物业管理进入学生社区后,高职学生社区的行政管理逐步淡化,学生社区管理呈现多部门和多头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区管理工作者没有明确职业化的身份和工作任务,使管理者本身也缺乏职业认同感。另外,高职学生社区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不及时和不完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对学生社区管理的不认同,其根本原因是校外物业管理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服务目标有悖于高职院校作
8、为高校的育人为本教育宗旨。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缺乏对经费、设施及校外物业公司的监管劝,导致管教分离,教育、管理“两张皮”现象。(二)“自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在学生社区管理的实践中,吸纳学生参与管理,成立自治组织成为许多高校摸索出来的经验做法之一。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以及高职生年龄、社会阅历、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因素。高职生在在社区的自我管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均显不足。而在传统居民社区中,居民自治有成熟的制度依据,居委会选举有规范的程序,居民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现自治,而且,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大部分社区均通过居民大会或听证会进行决策。高职学生社区可以充分借鉴传统居
9、民社区的做法实现“自治管理”。(三)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不能同步发展学生社区在原有的公寓管理基础之上已具备安全、纪律、卫生、文化等方面管理功能,且这些功能日益得到强化。高职学生社区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管理思路与方法没有摆脱旧的公寓管理思维,存在着“管理在前、服务在后”、“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这降低了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为此,高职学生社区应该学习社区服务比较健全的传统居民社区的做法,获得学生认同感,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四)学生社区管理目标和原则不够清晰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普遍对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从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不成熟。因此对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的目标
10、与原则这些纲领性的理论从观念上不重视,较模糊,导致了在实际中缺乏指引,工作中不能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并实践3。随着高职教育从增量到提质量的转变,高职学生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势必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发挥学生社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准居民”意识,促进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化是当前高职生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三、构建高职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的实施途径目前,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应该以城市居民社区管理的理念和经验为可借鉴的模式,而非照搬照用的模型,一方面吸取居民社区在服务型社区、社区自治、社区文化等方面的成熟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形成高职学生社区自身的理论和运行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视角 高职 学生 社区 管理 应用 分析 66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