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共297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共2972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共2972字)摘要:文旅融合的时代为关中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带来重大契机。通过对关中民俗文化资源的梳理与解构,理清民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诊断出关中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根源,针对地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发挥关中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产业新高地。实现关中民俗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关中地区一、何为民俗文化资源 民俗文化资源顾名思义,指的是公众在民俗文化生产与生活中所创造及形成的各类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根据民俗学定义,主要由劳动生产类、生活类、社会组织类、节庆类、礼仪类、游艺类、传
2、说、文学、宗教与巫术以及婚丧嫁娶等部分组成。二、关中民俗文化资源梳理 关中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民间工艺、民间戏曲、民俗活动等方面。关中地区民间工艺绚丽多彩,如:关中剪纸、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马勺、关中皮影。三、民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关系 文化产业的开发,实质上是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提升,彰显其真正的价值,本质目的是为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可见文化资源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民俗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5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桑,关中民俗文化资源具备了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成为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5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践行我国对于非
3、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的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文化自信的新途径,是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新方法。6我国自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后,不断探索非遗保护形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但对于有效的保护一些濒临绝迹的民俗文化却显得捉襟见肘。如果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将适合产业化发展的民俗文化资源筛选出来,进行合理有效开发,使其适应当地民俗环境,与社会、经济、生态统一协调发展,形成相应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也不失为一条促进关中民俗文化创新型发展的便捷之径。四、关中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现状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关中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密切联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4、。关中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旅游式开发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来,业界人士一直在寻找文化和旅游的契合点,发现民俗文化旅游是其中的重要突破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是关中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品牌经营如“西安年最中国”为代表的节庆活动模式,以回民街为代表的社区历史(传统)街模式,党家村7、袁家村、马嵬驿的乡村模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西安市民俗博物馆等生态博物馆模式,8白鹿原影视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模式9-10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开发型。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体现了公众在劳动生活中的智慧,同时是当地生活环境与习俗的缩影,展现了人们的审美价值。”11关中民间工艺主流方向逐渐由实
5、用型转向了艺术欣赏和旅游纪念型,开发的比较成功的有凤翔泥塑、12西秦刺绣、澄城刺绣、旬邑彩贴剪纸、凤翔木板年画等。13三是表演艺术商业化经营型。关中地区的传统歌舞戏曲如华阴老腔、合阳木偶戏、秦腔、华县皮影戏等是蕴涵在丰富的民俗事象中的艺术因子。通过组建艺术乐团、以商业化经营为手段,不断将其搬上现代舞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华阴老腔,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保护开发成功的案例,并走向中国春晚的舞台,被视作与世界交流的文化名片。14四为门票经济型。创建民俗类博物馆与民俗品展销会,为民俗文化资源的展示搭建永久式与临时性平台,不仅满足公众对民俗文化体验的需求,创办者也获得了经济效益,实现生产性保护民俗文化资源。关中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赢得了巨大效益,民俗文化资源得到重视的同时存在资源浪费与过度开发的现象,甚至出现低俗化。例如,一些县市在开发当地民俗文化资源时,未经科学的策划规划与论证就开始投资建设,造成开业时名噪一时而后不了了之,并且衍生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坐地起价与黑导游泛滥,极不利于各地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千篇一律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及极少有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产品推出,民俗品牌建设严重不足,等等。这些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文化、社会、生态效益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关中民俗文化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五、提升建议 1.产业化开发与抢救保护并重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