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共404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羌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共4042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藏羌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共4042字)摘要:为了使地域文化更好的应用于藏羌建筑设计,更有效的展示独特的优秀地域文化,文章以藏羌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从自然生态环境、特色传统文化元素、特色民俗风情这三个方面剖析地域文化在藏羌建筑设计中的融合应用,构筑藏羌文化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空间,让藏羌建筑更具民族性与亲和性,为地域文化与藏羌建筑设计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地域文化;藏羌建筑设计;应用1地域文化的概述地域文化,即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脉、材料技术等,随着时间的沉淀逐渐发展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停成长、变化且持续性很长的过程
2、。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地域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民俗风情习惯各不相同,也因此孕育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建筑风格。2藏羌建筑的概述根据古典书籍记载,藏羌建筑之前被称为“邛笼”或“碉”。古碉,康巴藏话称为卡日或色尔卡,嘉绒藏话称为达尤,羌话称为欧罗,这些传统建筑,承载了这些地区民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物质之一1。藏羌族主要居住于四川省西北部,以岷江上游的阿坝州南坪县为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居民主要居住在特有的藏羌民族住屋,即邛笼(碉房)。传统的碉房建筑除了有居住的功能外,还有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等功能用途,碉房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四角
3、、六角、八角等样式,建筑技术主要是土夯和石砌,碉房构思精致巧妙,外观挺拔平整,整体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台锥形,碉顶四角尖翘耸立、气势磅礴,与周围陡峭的山势相互衬映、协调统一。传统的碉房在修建时不制作图纸、绑吊线、柱架支撑,全依靠工匠们精湛的技能与履历。藏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是藏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藏羌文明特有的地域特色与地域记忆。3地域文化与藏羌建筑的关系地域文化与藏羌建筑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地域性文化是藏羌建筑形成的基本元素,藏羌建筑的修建形成需要依赖于藏羌地区特定的生态风貌、生活习惯、建筑技术与材料、民俗风情等因素。而藏羌建筑的风格样式、建造结构、材料颜色等元素
4、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居民的生活形态。通过建造藏羌建筑,能够对地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剖析,运用技术与手段并结合当地的特色材料,将文化转化为更具象的装饰元素,并融入建筑本身,以建筑这种可视化的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以特定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的藏羌建筑独具特性,不易被复制与模仿,形成藏羌地区特有的建筑地域文化。如果建筑样式与特色地域文化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展现地域文化的形象与价值,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名片,在都市建设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地域文化在藏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4.1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碉房建筑是藏羌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具独特性的民居建筑样式,它
5、大多建于山顶之上,沿着陡峭的山势,屹立于群山绿茵中,雄伟的建筑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整个建筑形态与藏羌区域的地势协调统一。笔直的建筑外观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保持着视觉与空间上的层次感,整体和谐统一。碉房建筑始终保持与当地地貌及整个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凸显“任其自然”的民族性格和“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追求2。梁思成先生曾说:“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3。藏羌民族在修筑碉房时,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自然资源,修砌建筑的资源大多采用石头、木材、泥土等自然原料(如图1)。此外,藏羌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会反复使用石料与泥土,结合技术与材料,使得建筑坚固耐磨,不易摧毁。
6、藏羌民族不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发挥得恰当好处,他们不用烧制泥土、砖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在拆毁建筑的过程中,将毁损的材料用于修建道路、田地等,完美的将材料又重新归还于大自然,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作过建筑用的泥土是上佳的沃土,可肥地力4,既环保又循环利用了资源1。4.2融入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巨匠张开济曾说:“建筑设计不应该只顾及自己单一的设计,而是要和整个城市的风格协调统一”。将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中,一方面能够通过建筑这个载体将地域文化特点展现并传承下来,直观形象的展现地方特色及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建筑借助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元素,装饰其建筑空间富有
7、情感与辨识度,激发建筑的视觉识别空间效应与历史文化记忆。4.2.1融入当地特色色彩元素色彩元素在建筑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烘托一个空间的气氛,寄托记忆与情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激发情感的共鸣。当地域文化通过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手法,依托建筑的载体,直观的表述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时,体现了更具艺术气息与浪漫主义的感觉。当人们观瞻一座建筑物时,首先领会到的是建筑外观色彩所带来的视觉感染力与冲击力。藏羌民族由于虔诚信奉佛教,因此具有宗教意味的运用与设计在其建筑色彩风格与元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5。尤其是建筑外墙上的色彩元素,藏羌居民喜欢在建筑外墙上粉白或涂浆,是因为白色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象征着善良
8、、吉祥的蕴意。因此,藏羌居民较多喜欢用白色来装饰建筑。此外,在建筑的外墙上还会嵌上梯形黑框或红框小窗,与白色的大片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其具有强烈清晰的线条感。藏羌居民在颜色的采用上大多是中和朴素的,基本采用原材料本身的色彩,如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色、青色、灰色,木料部分则会涂上暗红色或黑色,使之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鲜明的对比。石块砌造的外墙上排列着整齐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在雄山高原与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座座碉房整齐划一,色彩绚丽。4.2.2融入当地特色装饰元素通过图形图案的提炼与重组,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一个区域的文化历史,同时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传播,在一定程
9、度上赋予了建筑灵魂与活力。藏羌建筑室内的天花上会装点丰富多样的图形,主要以祥瑞图案为主,天花板上绘制蓝、绿、红三色图形,寓意着蓝天、大地与大海,如图2所示。墙体的窗户突出的小檐聚集红、蓝、白、绿、黄五色装饰,房门和梁柱均绘满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色彩十分艳丽丰富,如图3所示。在建筑的装饰上,藏羌居民还会在屋顶上悬挂五色布条,飘动的五色布条为凝重坚固的建筑增加了灵动的生机,为空间氛围增添了魅力,如图4所示。此外,建筑物的屋顶上还会插着各色的经幡经旗,在建筑屋顶的四周插挂经旗经幡,以表安宁。随风飘动的经幡经旗给建筑增添了动感,使得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和生机。当地的藏羌居民还会将农作物与农耕工具作为装饰品
10、,装点布局,富有生活气息与特色,如图5所示。4.3融入当地特色民俗风情藏羌建筑独特的建筑空间结构与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藏羌建筑最高处的平台,记录并承载着藏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藏羌建筑最高处的平台除了用于居民日常晾晒食物等活动之外,在特定的节日,还会成为祭祀与家庭庆典仪式的重要场所,是藏羌民族生活与精神活动的空间。当藏羌家庭小孩成年、结婚之时,会在建筑的最高处举行庆典仪式,宽大的平台墙边悬挂着飘逸的彩带,跟着风的旋律一起舞动,渲染了喜庆的空间氛围。与民俗风情的融合,赋予建筑特有的烟火气息,凸显出建筑独有的仪式感与历史感,同时展现出建筑与人两者之间
11、的亲和感。藏羌的居民建筑风格充分表现了藏羌民族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崇高豁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与民族伟大的审美意识。在藏羌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运用地域文化,探索地域文化特色,又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设计的灵活性来演绎特有的地域文化与藏羌建筑结合的多元韵味,促进传统文化的优良习俗与装饰色彩元素的相互融合,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将本土的历史文脉渗透在藏羌建筑设计之中,创新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与个性鲜明的藏羌建筑,从而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为以后藏羌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刘波试论藏羌古碉的类别及其文化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07(06):173-1822李北东,连玉銮藏羌碉房:华夏文明传承的特别载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52-553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4袁晓文,王玲藏族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丹巴县中路藏族聚落环境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5-95吴珊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2):208-209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