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探究(共5566字).doc
《融合教育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探究(共556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教育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探究(共5566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融合教育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探究(共5566字)【摘要】目的探究适合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转衔模式及其实现融合的课程支持体系,为更多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方法选取康复机构2名听障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个案干预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个案信息、了解个案需求,设置听觉口语课程、融合教育、家长指导及集体亲子活动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个案的听觉、言语与沟通能力。结果2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和沟通互动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有专业团队支持的普通教育机构中进行听障儿童转衔,转衔时间会缩短,且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普通教育机构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康复机构与普教机构有效结
2、合,不仅有利于听障儿童顺利实现融合,且对于不同安置方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和研究支持,是康复机构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融合教育;转衔;听障儿童;个案干预融合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90年代逐渐发展成世界范围内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融合意味着不拒绝、不排斥,完全地接纳,提倡在普通学校教育环境下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要1,满足所有学生的受教育需求,无论种族、性别、家庭环境、语言等有何不同,都应该在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2。听障儿童需要的融合教育与其他类型残疾儿童有着本质区别。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3。目前,我国学龄前听力障
3、碍儿童大多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他们融合到普通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仍需经历被接纳的过程。我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4指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随着早期干预的抢救性补偿,康复技术支持体系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后,具备了一定聆听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应该与健听儿童一样接受义务教育。转衔是协助特殊需要儿童改善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在未来能够走向学校、社区、进入社会等各个生活阶段5。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中,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对于听障儿童,早期干预
4、使其接受听觉刺激的时间提前,确保神经发育、听觉和言语发展按照健听儿童的发展顺序进行6。与健听儿童同步的听觉言语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7,为其顺利进入普幼接受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听障儿童本身的听力损失,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健听儿童仍然存在差异,特别是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受到影响,为其在普通学校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麻烦。因此,在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服务辅助其顺利融合,真正实现学习交流无障碍,享受高质量、有保证的义务教育,从而实现听障儿童的融合。本文通过对从听力语言康复机
5、构毕业的听障儿童、家长及康复机构教师进行跟踪访谈,探索适合听障儿童转衔阶段中的康复课程与融合教育期间的康复模式,分析听障儿童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顺利适应学校生活。2研究设计全面康复模式的内涵是以学前教育阶段的5个领域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等干预技术为支撑,促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多维度地发展其个性和社会性的综合能力,见图1。该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听障儿童获得与健听儿童一样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针对听障儿童的需求,提供更多与同伴、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听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心智技能的生理发展。本研究涉及的关于听障儿童
6、康复教育转衔指从康复机构毕业后,到普通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听障儿童面临的特殊时期。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由家庭、康复教师、听力师、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康复教育,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当听障儿童转衔至普通学校后,在融合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听障儿童需要的支持范围也会扩大,除原有的专业团队外,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加入,帮助其更好地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听障儿童融合的过程是通过提升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从完善个体内部系统,过渡到学会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并和谐相处,最终能够以积极的状态适应外部环境,形成良好的和谐统一状态。2.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然情景下收集多
7、种资料的个案研究法8,对2名听障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参与式观察、与老师和家长访谈,描述和解释个案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个案建立融合中需要的听觉言语能力,分析影响个案顺利融合的因素,寻求更好地解决方案。2.2研究对象本研究个案为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目前在普通教育机构融合,具备一定聆听习惯,能够使用口语沟通交流。个案A,女,年龄3.9岁,听觉年龄2岁。出生时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出生后3个月,诊断为先天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格雷费斯能力见表1。个案B,男,年龄4岁,听觉年龄1.7岁。出生时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1岁9个月不会说话,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
8、合征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呈逐渐下降,听力损失为中重度,配戴助听器。2.3岁时因高烧再次复查听力,单耳听力下降反复波动,降为极重度听力损失,随后植入人工耳蜗,其格雷费斯能力见表1。2.3资料收集方法文本资料包括个案的评估鉴定报告、成长资料、教师的教案和工作计划等。影音视频资料包括个案上课照片、视频以及家长反馈作业的视频资料等。访谈包括开放式访谈与半结构式访谈,分别对班级教师、家长和部分幼儿进行。观察法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在引导家长和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观察个案的反应。2.4干预课程实施在实施干预前,笔者对个案进行课堂行为观察,详细记录其在课堂上的听觉言语和沟通交往行为表现,结合综合能力评估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融合 教育 下听障 儿童 康复 探究 556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