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浅议(共414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浅议(共4146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浅议(共4146字)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体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资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银行进一步放开了信贷业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信贷范围。虽然信贷息差给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再加上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匹配等问题,这就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因此,要实现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要把银行信贷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转移到风险控制这个层面,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风险管控,切实推动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关
2、键词:银行信贷管理;管理目标;风险控制一、引言理解银行信贷业务,需要从两个关键词入手,一是信用,二是贷款。信用是一个抽象概念,主要指在资金借贷行为中,对借贷方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资产、财务状况、行业评价、资金流通现状以及有无不良信贷行为等。贷款是银行针对借贷对象的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货币资金的放贷。可以说,银行信贷业务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比如外部因素,市场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市场经营环境、金融利润率等都会对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内部因素,银行的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信息反馈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信贷风险状况。反观部分银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消费信贷项目,扩大客户群体,
3、过于注重绩效目标考核,忽视信贷风险管控,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因此,必须要结合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从风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管控等多个角度入手,尽可能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二、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一)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使用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是银行进行信贷管理的首要目标。首先,安全性。银行要做到对投放资金的有效控制,对信贷资金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信贷资金选定最安全、最合适的投入对象。其次,流动性。银行内部的货币流动性如果下降,那么银行就会发生一定的亏损,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保证内部资金的流通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银行的信
4、贷能力取决于存贷比,这个比率要求稳定,控制在70%左右,如果高于70%,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如果低于70%,则表明银行有部分的资金闲置,存在亏损风险。再次,效益性。效益性是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商业银行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合理分配、使用信贷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贷效益的最大化。最后,使用率。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信贷资金要着重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倾斜,逐步退出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领域。尤其是要投向现代信息产业、交通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医学产业等,切实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率,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从而助力经济的转型发
5、展。(二)集中信贷审批集中信贷审批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主要目标。部分商业银行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目标客户群体,往往会委托一些代理机构执行信贷业务,放开审批权,但这种方式会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因此,银行信贷管理目标就是集中信贷审批,逐渐收回贷款审批权,确保资金向大中城市汇集,从而控制信贷风险。在这一目标要求下,银行要对各地级市以及县级的分行根据其管理水平、效益指标和不良贷款比率来规定不同的可操作权限和放贷等级。(三)优化信贷资金配置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基础性目标。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要参考“良币驱逐劣币”的理念,树立“好企业驱逐坏企业”“好客户驱逐不良客户”的信贷资
6、金配置原则,为优质企业和优质客户建立专门的信贷绿色通道,不仅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信贷服务,而且可以向社会公开授信,从而真正用好和用活信用评估体系。(四)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保障性目标。一方面是建立综合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银行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就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设置不同的财务效益、偿债能力、资金运营以及发展能力等不同指标,每个指标下设若干个量化指标或者是非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指标完善来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信贷决
7、策机制,银行在办理有关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要强化调查、审批以及动态监管等环节,并且进行环节的分解,建立起不同层次的贷款审查委员会,以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三、银行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策略(一)增强信贷风险管控意识银行要有效控制信贷管理风险,就必须要增强信贷风险管控的意识。近年来,部分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资产规模,不遵守消费信贷规定,导致银行出现了贷款业务超支、无担保贷款额增加、消费信贷逾期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还在于银行缺乏信贷风险管控的意识,这就要求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必须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强化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其综合素质,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意识和能力,在
8、开展新的业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的信贷制度,从而具备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另外,银行要不断优化内部工作环境,尤其是在信贷管理目标方面,不要一味地注重绩效目标,这样反而会增加信贷从业人员的压力,使其盲目地寻找目标客户群体,甚至出现了内部的不良竞争。为此,银行要将信贷风险管控纳入绩效考核中,规范业务人员的不当行为,做好风险培训,不断提升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二)强化动态监测要实现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还要强调动态化的监测。在以往的信贷活动中,往往更加重视事前的评价分析和事中的业务办理,忽视事后信贷业务的追踪管理,这就使得信贷资金的回收再利用阶段往往会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这就要求银行必须加强
9、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不仅要对大额贷款进行动态监测,而且要对高频小额消费贷款进行全过程监测,评估客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了解客户的资金往来状况,保证银行的权益,防范贷款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信贷资金损失。(三)升级信贷业务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要对信贷业务进行改造和升级,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发生的根本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信贷业务不能再单纯地考虑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而是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的信贷能力入手,根据企业的转型发展状况来调整银行信贷的标准,使得银行现在的标准能够精准地对接更多市场项目。同时,银行要在信贷
10、管理中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率的目标要求下,综合考虑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整体的经济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把一批优质且有潜力的客户群体列为信贷主体,同时设置合理的信贷额度,引导信贷从业人员逐渐向这些优质客户靠拢。(四)做好定期检查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固然为信贷风险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能够收集更为全面的客户资料。但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这些信息技术来进行风险评估,则容易出现机械性的问题,例如:网络信息不对称、更新延迟等。因此,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比如,银行
11、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年度和月度来进行信贷专项检查,安排和督促下属各分行开展信贷专项检查,全方位审核信贷项目,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另外,要明确银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主体责任,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必须要对每一笔贷款提出意见并且进行记录,用来作为后续专项检查和风险承担的凭证,从而完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五)健全抵押评估机制当前,银行无抵押信贷业务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是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就要逐渐缩减无抵押信贷的规模,同时建立完善的抵押资产净值评估制度,客观对抵押物的资产来进行估值,并且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确保抵押品的保值性。如果抵押品存在变现困难的问题,那么不予以支持抵押。四、结语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优化和调整信贷管理模式,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从而推动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赵林.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1(02):76-77+80.2侯玲丽.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探讨J.财经界,2021(05):47-48.3吕品.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20(19):109-110.4韩宏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45.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