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明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共6430字).doc
《谈三明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共643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三明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共6430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三明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共6430字)摘要:传承与传播三明非遗,发扬祖先智慧,是三明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的问题。动漫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研究三明非遗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它能够弘扬区域文化,挖掘其蕴含的有益价值,抢救、保护濒危的非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新的创作灵感,促使动漫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关键词:三明;非物质文化;动漫;传承;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众多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正面临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的局面。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重启非遗保护机制,就必须不断创新三明非遗的文化传播和传承方式
2、。而动漫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是传递文化信息的最佳手段,它在表现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将三明非遗中的语言、动作、舞蹈等元素运用到动漫中来,不仅能够丰富动漫的表现形式,推动非遗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够号召大众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因此,“非遗+动漫”是三明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新实践和新方法,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一、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龙舞(大田板灯龙)、竹纸制作技艺、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3、项目名录;泰宁大源傩舞、沙县肩头棚等50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宁化石门山祁剧、大田华溪稻草龙等147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加强三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三明市委、市政府举办各类非遗展演、展览、比赛等系列宣传活动,不断邀请其他地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来三明交流展演;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巡演等活动;编撰出版“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书籍,并通过网站、微信、电视台专题报道、报刊等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多项保护举措的实施,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然而,传承人才匮乏、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依旧是制约三明非
4、遗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如传唱客家山歌的老一辈传承人正面临着年老力衰的巨大挑战,年龄的增长导致老一辈传承人对山歌的记忆模糊,有的甚至忘记了歌词内容,但又没有年轻的传承人可以接替,使得三明客家山歌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本文从动漫的传播方式入手,详细介绍动漫与三明非遗的结合方式,希冀通过充分发挥动漫产业的独特优势,为三明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内生动力,促使三明非遗不断地发扬光大。二、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的可行性三明非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动漫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它能把复杂化、抽象化的东西加以形象化,准确、生动地表达其文化本质,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强有力手段。绚丽多彩的
5、三明非遗可以借助动漫媒介进行传播,一方面可对非遗的保护与开发、传承和弘扬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融入非遗元素,使动漫产品在艺术形式上更具特色,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对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民间音乐三明非遗中的民间音乐经千百年来口头流传,生生不息,不断焕发出民间艺术的光彩。在动漫创作中音乐与画面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音乐的抽象性使它经常代替语言来塑造角色形象,并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起到渲染气氛、交代时代背景的作用。独具特色、种类繁多的三明民间音乐为动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三明市传统民间原生态歌谣龙船调(也称龙船歌),产生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清代进
6、士邓文修收集整理,主要在端午节由划船健儿集体咏唱。龙船调歌颂家乡秀山丽水、人文景观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声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操和热爱美好家园的情怀,形成了三明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可将龙船调以动漫MV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宣传龙船调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色。这不仅能够给受众带来更深层次的视听享受,还能够使受众更进一步了解三明非遗的魅力。此外,三明宁化的客家山歌也非常有特色。客家山歌是西晋末年客家先民移入闽西北宁化石壁一带,在唐诗与民歌的基础上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宁化客家山歌文采富丽,曲调优美,既保留了北方中原古音的风格,又有南方楚音的格律,它为动漫作品的音乐、音效和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7、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经验。(二)传统戏剧三明非遗中的传统戏剧有泰宁梅林戏、将乐南词、大腔戏、小腔戏等,以表演的艺术形式流传于广大城乡,兴盛不衰。其中,泰宁梅林戏是福建省泰宁县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源于徽剧,近似赣剧,结合了当地特色,通过吸收本地语言、民歌小调和道教音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剧种。梅林戏的服饰造型和传统特技都为动漫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动漫的角色造型设计中,可以汲取梅林戏蟒袍、宫衣上的团花和角花纹样,小衣小裤都用土布制成的戏衣特色元素,使角色造型更具特色;原画的动作也可以结合梅林戏的传统特技“耍獠牙”“叶火变裙”“变脸”“耍叉”等,两者的
8、结合可以使角色动作动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除此之外,还有将乐的南词,南词是福建将乐最主要的曲艺。它起源于浙江的婺剧,清代中期由江浙流浪艺人传入,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其音乐唱腔朴实无华,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京胡、二胡等。南词唱腔种类繁多,声腔齐全,除基本唱腔正板、紧板、北调正板、数板外,还有众多辅助唱腔。传统戏剧不仅能够在音乐、角色造型、场景造型等方面为动漫的创作提供设计思路,还能在人物动作、故事剧情等方面为动漫创作提供更多的设计创意。以南词为主题编写剧本故事,用动漫形式把南词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南
9、词的传承与传播。(三)传统手工技艺三明将乐的竹纸制作技艺、宁化的木活字印刷术、将乐的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等是三明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晶,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元代大德年间,著名农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较之泥活字和铜、锡、铅等金属活字,在制作上是较为简便、容易的一种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的主要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刷印。目前保存的木活字有近40万枚,多为梨木、荷木,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木活字传承人陷入无业可为的困境,导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明 动漫 传承 传播 64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