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共5213字).doc





《谈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共521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共5213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共5213字)摘要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作为一类适合航天类专业研究生参加的高水平竞赛,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根据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特点,分析了其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并给出了关于依托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设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的初步思考,在初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轨道设计;竞赛;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2019年6月,一条“中国高校,世界第一!首次打破欧美垄断”的消息陆续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报道。其主要内容是国防科技大学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联队在第十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大赛中实现了中国参赛队伍的首次夺冠,打破了欧美参
2、赛队对该赛事冠军的垄断。在该竞赛中获得冠亚军的两支国内代表队中,大部分成员是在读的硕博研究生。这些世界一流队伍中的研究生通过该竞赛展现出了突出的学术能力。从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官网也可以看到以历年的竞赛问题为背景发表的一大批一流学术论文,其中有不少作者的身份是研究生。2019年,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也已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在轨道竞赛历程之中,许多研究生在竞赛中获得了锻炼和成长,部分博士生也已经毕业并进入了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科技竞赛是培养研究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创新型航天专业竞赛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现有的创新型航天专
3、业竞赛包括:国际性的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国际小行星防御任务设计竞赛、中俄小卫星设计竞赛等;全国性的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航天院所的航天任务或方案创新竞赛等。本文将以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为例,分析其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探析如何依托创新型航天专业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一、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简介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包括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GTOC)和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CTOC),主要面向航天机构和高校科技工作者及研究生,是具有航天工程任务背景的团体竞赛。该竞赛的初衷是征集复杂且尚未很好解决的航天任务问题的最优可行方案。GTOC由欧洲航天局先进概念组于2005年提议发起
4、,CTOC则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中国力学学会于2009年共同发起。每12年举办一届,每届竞赛的冠军团队将获得下一届竞赛的承办权和命题权。截至目前,国内外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均已成功举办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也即将开始。前十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的主题依次为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火星与多目标小行星探测、多目标多任务行星与小天体探测、多目标多任务小天体探测、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甲题)/快速飞离太阳系(乙题)、不规则形状小行星表面巡游(甲题)/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重构任务(乙题)、多目标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甲题)/地面多目标点观测的卫星规划和调度任务(乙题)、地球静止轨道资源卫星
5、编队监测任务(甲题)/地球低轨道卫星导航增强任务(乙题)和木星系内磁场及木卫科学探测。前十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问题的主题依次为小行星撞击、多目标小行星交会、多目标小行星取样返回、多目标小行星飞越与交会、多目标小行星撞击与交会、伽利略木卫巡游、多探测器主带小行星探测、三星编队宇宙射电源观测、多卫星清除空间碎片和人类银河系移民。随着比赛的举办,参赛团队越来越多,赛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CTOC从第一届的33支参赛队增到第十届的62支参赛队,GTOC中国参赛队从第一届的11个有效结果提升到第十届的40余个。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
6、天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密歇根安娜堡分校、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等一大批国内外高校在内的研究生也参与到了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之中。二、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促进学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提升学术能力,是因为该竞赛包含了许多对培养学术能力有益的因素。下面从六个方面给出具体的分析。(一)竞赛问题具有前沿航天工程背景不论是国内的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还是全球的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其问题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前沿航天工程任务背景。例如,GTOC2与美国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任务密切相关,GTOC8与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任务
7、密切相关,GTOC9与未来空间碎片清理任务相关,CTOC6与我国未来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相关,CTOC7与未来小行星表面探测任务相关,GTOC6和CTOC10与未来木星系科学探测任务相关,等等。由于竞赛问题具有前沿航天工程背景这一特点,这类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并且航天相关研究生参与竞赛可以有效地建立航天工程任务背景知识,学习前沿工程问题涉及的轨道设计技术。(二)竞赛问题在学术上尚未解决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需要解决一个轨道优化设计的问题,但是竞赛问题涉及的约束条件多,优化变量和指标复杂,求解空间十分庞大,相应的轨道优化问题求解非常困难。从学术上来说,现有的轨道优化理论和方法尚未解决竞赛涉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 学术 能力 培养 策略 52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