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型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新型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肇庆新型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肇庆新型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绪论9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9二、 项目建设地点9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9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1七、 环境影响11八、 建设投资估算12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5一、 熔盐储能:目前大规模中高温储热技术的首选15二、 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17三、 高质量加快建设“一带一廊一区”18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9第三章 市场预测21一、 “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
2、能迎来高光时刻21二、 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22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2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3二、 建设方案2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5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32四、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节点城市36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六章 运营模式分析39一、 公司经营宗旨3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0四、 财务会计制度43第七章 SWOT分析47一、 优势分析(S)47二、 劣势分析(W)48三、 机会分析(O)49四、
3、威胁分析(T)49第八章 项目节能分析55一、 项目节能概述55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6能耗分析一览表56三、 项目节能措施57四、 节能综合评价59第九章 劳动安全评价60一、 编制依据60二、 防范措施61三、 预期效果评价65第十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67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7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9三、 质量管理70四、 设备选型方案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2第十一章 投资计划方案73一、 编制说明73二、 建设投资7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7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5建设投资估算表76三、 建设期利息7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8四、 流动资金79流动
4、资金估算表80五、 项目总投资8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2第十二章 项目经济效益8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1三、 偿债能力分析9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3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评估95一、 项目风险分析95二、 项目风险对策97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100一、 项目招标依据100二、 项目招标范围100三、 招标要求101四、 招标组织方式103五、
5、招标信息发布105第十五章 总结106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9流动资金估算表11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7报告说明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的政策提振了储能市场投资积极性,储能行业的发展空间与可持续性得到充分释放。中央对新型储能的定位决定了短期内其发展仍需依附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可跟踪指标有发电侧的新能源配储比例、新能源
6、消耗占比、新能源装机数量,输配电侧的电网灵活性水平,用户侧的峰谷价差需求。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298.6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974.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86%;建设期利息168.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1%;流动资金1155.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2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067.13万元,净利润1481.5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18%,财务净现值314.2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7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
7、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肇庆新型储能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8、xx(待定),占地面积约1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
9、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储能技术路径方面,新型储能异军突起,电化学储能为主流,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能值得期待。根据CNESA数
10、据,截至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投运项目累计占比约为9.2%,其中锂离子电池约为88.8%,带动储能逆变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熔盐储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占比达1.5%,熔盐储能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初始投资成本较低,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高能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2021/9/30,世界首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试验成功,可将电能转换效率提升至60%以上,2021年10月,我国首套1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贵州毕节并网发电。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储能周期不受限制、不依赖化石燃料及地理条件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二)建设
11、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0667.00(折合约16.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8878.30。其中:生产工程12813.18,仓储工程3025.3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933.79,公共工程1105.95。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储能设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期项目采用国内领先技术,把可能产生污染的各环节控制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外排的“三废”量达到最低限度,项目投产后
12、不会给当地环境造成新污染。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298.6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974.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86%;建设期利息168.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1%;流动资金1155.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5974.4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5108.4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7.01万元,预备费138.98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
13、营业收入12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067.13万元,纳税总额1030.07万元,净利润1481.5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18%,财务净现值314.2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76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0667.00约16.00亩1.1总建筑面积18878.301.2基底面积6400.2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2.482总投资万元7298.632.1建设投资万元5974.402.1.1工程费用万元5108.412.1.2其他费用万元727.012.1.3预备费万元138.982.2建设期利息万元168.762.3流
14、动资金万元1155.473资金筹措万元7298.633.1自筹资金万元3854.493.2银行贷款万元3444.144营业收入万元12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0067.136利润总额万元1975.427净利润万元1481.568所得税万元493.869增值税万元478.7610税金及附加万元57.4511纳税总额万元1030.0712工业增加值万元3709.2613盈亏平衡点万元5272.10产值14回收期年6.7615内部收益率14.1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14.23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
15、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熔盐储能:目前大规模中高温储热技术的首选熔盐储能系统结构简单,初始投资成本较低,介质优点多。相比于其它储能技术,熔盐储能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初始投资成本较低,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熔盐作为储热介质,具有使用温度高、传热性能好、比热容大等优点,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2018-2020年在我国储能累计装机占比中稳步增加。目前,熔盐储热技术有5大典型应用场景,从初始的光热发电走向综合能源服务。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技术应用于光热电站其特点是将储热和传热介质合
16、为一体,简化了整个电站设备组成,有利于后期的运维。同时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功率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电网平稳性输出,缓解新能源电力发展过程中的限电问题。清洁供热:可将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减少用户用能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可实现削峰填谷,平滑光电、风电的输出功率,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为食品加工、纺织等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蒸汽、热风等高品质热源。移动储热供热:无管路热损失,热能利用率高;可实现废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双收益;无需管道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设备运行灵活,操作安全简单;可实现供热管网辐射不到的企业或工厂。火电灵活
17、性改造:减小供热机组热负荷,或增大供热机组发电出力调节范围,提高电厂的运行灵活性;通过调峰给用户供热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突破供热对机组电负荷调节的限制,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服务:通过与光伏、风电、核能等系统互补耦合,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多种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的融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截至2020年2月,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并网7座,包括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等。根据中国电力新闻网,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
18、盐储能光热电站是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配置7小时熔盐储能系统,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46亿kWh,每年可满足8万余户家庭清洁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12.1万吨。2021年4月,国内首个熔盐储能供蒸汽项目立项备案,获得了国资委专项资金支持,由北京热力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了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熔盐储能蒸汽系统。2021年,江苏国信子公司国信靖江电厂开展熔融盐储能项目改造,将用于电厂侧调峰调频,熔融盐储能技术首次用于火电。二、 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双碳”目标实现需要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而新能源废弃率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
19、定性和间歇性问题增加了电网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使得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刚性需求地位确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三大场景中充分发挥价值。当前储能行业与电力系统转型深度绑定,短期可跟踪指标有:(1)发电侧:看新能源配储比例、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系统中占比、新能源装机数量。2021年储能发展主靠发电侧配储改革推动,配储比例普遍在10%-20%左右,未来随着配储模式推行,配储比例仍有提升空间,而新能源比重与装机数量的提升则增加了配储量。(2)输配电侧:重点关注电网灵活性水平,看调频、备用、转动惯量、爬坡等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进程
20、。(3)用户侧:看峰谷价差需求,需求越大,削峰填谷的空间与利润更大。三、 高质量加快建设“一带一廊一区”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部署要求,激发“半珠半山”整体活力和潜力,推动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一带一廊一区”。幸福产业集聚带突出城市优势,大力发展幸福产业和都市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一廊”“一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突出产业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一带”“一区”建设构建转型升级引擎、创新驱动核心,引领产业强市建设。生态产业示
21、范区突出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肇庆样本”,为“一带”“一廊”建设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强“带”“廊”“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共建、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着力增强“一带一廊一区”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推动西江片区、北江片区协同发展,完善连接两大片区的交通路网,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以西江、绥江为轴线的经济发展带。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完善市内对口协作机制,推动各地在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方面深化合作。完善高质量发展差异化综合考评机制,更加注重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推动各地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加
22、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实施强县行动,强化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提高县城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县城产业聚集和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中心城区与各地县城联动发展,加快打造怀集市域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县域中心镇、特色镇,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市域三级城镇化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23、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
24、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能迎来高光时刻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储能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了储能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2021年装机规模的10倍,极大提振行业信心,为储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峰谷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信号,激励市场成员自发配置储能或调峰资源。经济利益可驱动市场成员自发实现分散与集中相互协同的储能设施配置方案,
25、为储能设施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空间。峰谷价差拉大,将催生出更多应用新模式。2021年8月24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和2021年9月24日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2的出台,将促进形成储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储能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版“两个细则”3,新增新型储能为市场主体;新增转动惯量、爬坡、调相等辅助服务品种;分摊机制由并网电厂内分摊变为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共同分摊,进一步优化现有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与分摊机制,为储能开拓了市场获益空间。二、 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政策只能作为行业初步发展的推动力,储能参与主体应当借助政策
26、与市场机制改革之风,探索建立成熟商业模式, 实现真正的主体独立性并在储能服务市场中取得议价权才能保障行业稳健发展。当前,我国储能企业已在发电侧、输配侧、用户侧开拓多种盈利模式,主要有削峰填谷收益、调峰调频等电网辅助服务、配套储能租赁、共享储能、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对比英国电力市场,国内储能收益来源较单一。英国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高,这为储能获得更多收益提供了可能性。从收益渠道来看,英国电力市场的储能收益来源广泛,包括从价值相对较高的调频服务市场及备用市场,到价值相对不高的能量市场,储能可获得的收益来源超过 10 种。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储能电站主要参与调频服务或调峰服务,用户侧储能主要开展峰谷套利服
27、务,收益来源较为单一。储能在建立稳定商业模式同时,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可参与多个细分市场实现效益叠加。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土建工程原则根据生产需要,本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布局合理的原则。在平面布置上,充分利用好每寸土地,功能设施分区设置,人流、物流布置得当、有序,做到既利于生产经营,又方便交通。2、配套齐全、方便生产的原则。立足厂区现有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好现有功能设施,保证水、电供应设施齐全,厂区内外道路畅通,方便生产。在建筑结构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及环保、节能等有关要求。在满足工艺生产特性,设备布置安装、检修等前提下,土建设计要尽量做到
28、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美观大方。建筑设计要简捷紧凑,组合恰当、功能合理、方便生产、节约用地;结构设计要统一化、标准化、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二)土建工程采用的标准为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保证生产安全和长寿命使用,本项目建筑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建设。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二、 建设方案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
29、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30、。.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8878.30,其中:生产工程12813.18,仓储工程3025.3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933.79,公共工程1105.9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3328.1012813.181786.451.11#生产车间998.433
31、843.95535.931.22#生产车间832.023203.30446.611.33#生产车间798.743075.16428.751.44#生产车间698.902690.77375.152仓储工程1856.063025.38318.802.11#仓库556.82907.6195.642.22#仓库464.01756.3579.702.33#仓库445.45726.0976.512.44#仓库389.77635.3366.953办公生活配套443.531933.79306.943.1行政办公楼288.291256.96199.513.2宿舍及食堂155.24676.83107.434公共工
32、程768.021105.95118.54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1877.3935.49绿化率17.60%6其他工程2389.4111.817合计10667.0018878.302578.03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
33、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及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全境位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48.91万公顷,设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辖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1个民族乡、1255个行政村和296个社区。截至201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50.15万人,主城区常住人口约为170万人。2010年9月,批准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挂牌成立。2015年4月,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消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
34、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至2014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634.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8.83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90.1千米,比2013年提高1.7千米每百平方千米。过境高速公路有二广高速(通往二连浩特市和广州市)、广昆高速(通往昆明市和广州市)和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通往江门市和广州市);过境国道有G321线和G324线,省道有S118、S260、S349等12条线,西江内河航道总里程1225千米,通航里程698.
35、8千米。2014年12月26日,我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2015年9月22日,包括我市在内的贵广、南广高铁沿线13个城市在佛山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大幕,我市开始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经济网。2016年3月30日,广佛肇城际轨道开通运营,直接引入广州火车站,我市到广州中心城区只需1小时左右,全面进入广佛肇一小时生活圈。2017 年末,肇庆市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4438.94 千米,公路网密度96.96 千米每百平方千米。途经肇庆的高速公路有珠三角环线高速(G94)、广昆高速(G80)、汕昆高速(G78)、二广高速(G55)、广佛肇高速(S8), 里程462.05 千米,
36、高速公路网密度3.1 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国道有G358、G355、G324、G321、G234, 总里程640.93 千米;省道有S118、S266、S350、S528、S537 线等20 条, 总里程1555.78 千米。境内有铁路营业里程336.10 千米,途经肇庆的铁路有广茂铁路、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际铁路。公路货物运输总量5448 万吨,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0.74 亿吨千米;旅客运输总量3042 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13.88 亿人千米。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9.01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5.82万辆。肇庆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农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且拥
37、有黄金、玉石等50多种矿产资源,被誉为广东的“黄金之乡”、“中国砚都”。肇庆民风淳朴,文明法治蔚然成风。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肇庆人形成了“开放兼容、务实进取”的现代肇庆人精神,爱国爱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营造了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的社会氛围。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肇庆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努力在“十四五”中前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十四五”期末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量、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效能更加显著的目标。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努力建设粤港
38、澳大湾区制造新城。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至少形成两个产值超千亿元、两个产值超500亿元、多个产值超300亿元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幸福产业集聚带基本成型,“一江两岸”高品质新都市加快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迈出坚实步伐,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成为湾区名片,“粤桂画廊”基本建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康养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努力打造面向世界的康养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
39、示范区。生态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乡村“五大振兴”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完善,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场、“中央厨房”。努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迈上更高水平,“湾区通”工程深入推进,“三大交通圈”和交通“双枢纽”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功能进一步凸显。展望二三五年,肇庆将与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0、,经济实力、产业实力、创新动力、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赢得一席之地,成为大湾区西部重要枢纽经济中心、制造中心、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营商环境高地,成为大湾区发展活力充沛、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多元共治格局更加成熟,基本建成法治肇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肇庆。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加协调,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体育强市、健康肇庆,人民群众思想
41、道德和文明素养显著提高。美丽肇庆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肇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大湾区生态之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三、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行动,全力引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培育壮大“4+4”制造业产业集群
42、。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积极参与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发挥肇庆作为广东汽车、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金属制造业等产业集群主要城市、配合城市的优势,全力引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四个主导产业集群,做好做优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提升制造业比重,加快建设成为大湾区制造新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规模化、零部件本地化、服务多样化”,积极构建“广佛肇整车、肇庆汽配、肇庆服务”产业合作格局,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家用电池重要生产基地。深度对接珠江东
43、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全力推动关键电子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电子新材料等关联产业发展壮大,打造世界级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兽医兽药、中医药、医药原料等优势领域,大力引育国内外化学药、生物制药、高端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龙头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建筑材料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技术新业态。实施“肇企领航”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十家。做大做强“2+4+N”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一批集聚发展、协作互补
44、、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支持肇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强肇庆高新区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和优质骨干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小镇,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龙头和创新发展高地。强化肇庆新区产业导入,积极引进优质项目、顶尖企业、高端团队,培育壮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育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西江高新区等平台建设,全力把肇庆新区打造成为产业强市新引擎。依托机场枢纽,积极谋划推进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肇庆金利高新区建设,推动四会市新材料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端州三榕工业园双龙片区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做强做优“一县一核心
45、园区”,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广宁、德庆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快推进产业招商落地。坚持精准招商、有效招商、诚信招商,健全产业招商落地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产业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项目落地巡查日活动,完善产业项目预动工制度,促进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优化“驻点招商”工作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增资扩产力度,构建形成“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体系。健全“以商引商”模式,建立政府与企业、商会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激励措施,推进政企协同招商。加快产业园区运营平台建设,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优化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强化产业用地整理,大力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落实和完善差异化用地等激励约束措施,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构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坚持创新引领,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肇庆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创新平台作用,强化与广深港澳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