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参考.doc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参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
2、: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动摩
3、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一定,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
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场力(重力,电磁力.)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接触且粗糙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假设法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动摩擦因系数=tan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tan物体保持静止tan物体
5、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考试的要求:、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
6、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要求: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要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接触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5、
7、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
8、种方法。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均无关。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三 相互作用 知识点 总结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