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doc
《集团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集团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集团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集团及所属产业公司费用预算审计报告*审字20*根据集团董事会审议批准的20*年管理费用预算,本次审计特对集团及所属产业公司进行了第一季度审计。现在对审查结果作出如下报告:20*年全集团管理费用预算总额元,实际发生额元。实际支出额占预算总额的%,节支额元。20*年1季度各公司管理费用预算与实际汇总表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序号1234实际完公司名称1季度预算额1季度实际额成预算比例*集团*公司*公司*公司合计实际与预算差额备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1、审计中发现有的公司存在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建议集团尽快下发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财务人员记
2、账时各科目实际发生的费用的类别。2、存在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界定不清楚的问题,将单位价值较大固定资产计入费用。在审计过程中已提醒财务人员将列入费用中的资产调入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3、对于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及时确认并结转损益;4、审计中发现当年预算中五险一金已列,而实际支付时比预算少支付很多。经了解此原因为所属公司有个别员工未要求公司缴纳保险所致。建议公司及时与当事人签订具有保护公司合理、合法法律效力的合同,避免公司员工离职而起诉公司未给予缴纳各种保险及公积金等情况发生。正确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5、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的固定资产按照年度计提折旧导致季度考核口径差异巨大的问题,建议相关
3、公司与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将固定资产进行仔细盘查后重新进行评估入账。按照财务制度及准则要求按月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本次审计考虑到集团及所属产业公司的行业特点,因此没有对20*年集团及所属各产业公司第一季度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审计。附表:集团及所属产业公司20*年费用预算与实际明细表;审计监察部20*年*月*日扩展阅读:成本预算视角下的国家审计质量控制成本预算视角下的国家审计质量控制赵保卿1,盛君2,姚长存3(1.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2.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北京110101;3.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100005)摘要国家审计成本是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审计活动过程中为达到
4、一定审计目标而发生的各种人、财、物、时间、信息、机会等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付出的代价。在分析政府审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借助于价值预算的方法,可以编制出整个审计项目所需要的成本预算。在成本预算中,通过对审计高风险环节或重要业务环节加大审计资源配置倾斜,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整体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通过对审计成本预算控制审计质量效果的长、短期评价,可以不断修正并减少前期预算编制中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导致的审计低效,这一评价过程最终也构成整个政府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审计成本;成本预算;价值链预算;审计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2021)040008
5、08尽管探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文献颇丰,但至今为止,理论界鲜有人从成本预算的视角讨论如何实现审计质量控制。现实中,相对于我国日益发展的国有经济体与庞大的国家预算资金覆盖面,政府审计资源尤显稀缺。国家审计机关在组织审计项目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如何保证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又受到配备的有限审计资源的约束。从表面上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和“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但在这样的矛盾关系中是否存在着协调一致的可能性,其背后是否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共同机理?这是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认真思索与探讨的命题。本文尝试对这一命题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将从审计成本预算的角度来探讨审计成本预算对
6、国家审计质量的控制,为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拓展新思路。一、国家审计成本、审计成本预算、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一)国家审计成本的内涵成本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种资源的耗费。审计成本是指审计主体为完成审计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资源消耗以及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事情的付出,不仅包括为完成审计活动、出具审计报告所发生的一切人、财、物的有形支出,还包括因为出具了不精确的审计报告而导致的审计机关(人员)声誉损失以及给被审计主体和相关利益方造成损失的赔偿。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的委托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具体执行委托任务的是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在操作层面上不存在因不精确的审计报告给全体国民造
7、成不良影响后的赔偿问题。据此,国家审计成本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审计活动过程中,为达到某一特定的审计目标而发生的各种人、财、物、时间、机会等资源的消耗,因不精确的审计结论造成的自身声誉损失与未审计出违法违纪行为及违法违纪行为继续损害人民利益所引起的社会资源损失。(二)审计成本预算的内涵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理性的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必然会进行预期投入与预期产出之间的权衡,这种对预期投入的事先估算便是成本预算的一种初级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发现事前的成本估算对控制资源投入效率及评价投入产出效益极为有效,并最终推动成本估算发展成一种被称为“全面预算管
8、理”的成熟模式。理论界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价值链结合,进一步提出了“价值链预算”的概念,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对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投入产出上的比率分析,在评价链条各环节价值创造贡献大小的基础上,精减无效环节与作业,整合现有低效环节与作业,力求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1。与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相比,价值链预算更加注重“相对成本降低”的理念,认为成本的降低应与作业质量、效率及效益联系起来,不应单纯追求成本绝对额的降低,成本的发生应促进效益不断提高;强调不仅要考察本企业的价值链,而且要考察竞争对手、上下游方以及最终利益相关者甚至整个行业所有企业的价值链。国家审计成本预算是国家审计部门在确定
9、了审计对象以后,面对有限的审计资源,对如何高效配置审计资源进行的一种事先规划(国家审计部门面对总额有限的审计资金预算如何选择审计项目,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这样的事先规划,主要涉及审计活动中需要的人、财、物资源,至于不精确的审计结论造成的审计机关(人员)声誉损失与未审计出违法违纪行为所引起的社会资源损失,是合格的审计人员在审慎的审计程序中可以最大化避免的成本,故不在正常的国家审计成本预算范围之内。由于审计过程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活动组成的流程,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链”运行机理存在一致性,所以,价值链预算的理论对审计成本预算的编制具有指导意见。(三)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审计质量是审计
10、工作水平(包括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不仅体现为审计目标的实现,还应体现以最经济_的方式完成审计活动的审计过程。于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也就需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展开。过程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对审计计划、审计活动实施、编制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复核、审计结果公开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实现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出合理公允的审计判断;结果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要实现在审计证据面前,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人员)、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二、审计成本预算对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逻辑从审计成本预算角度探讨对国家审计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理清审计成本预算的逻辑与影响国家审
11、计质量的因素,其次将影响国家审计质量的因素与审计机关对有限的又有差别的审计资源配置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审计流程或环节对审计质量影响程度大小为标准配置相应数量与质量的审计资源,并通过中长期以及短期的资源配置质量评价来修正现有的审计资源配置模式,最终实现提供高质量审计结论的目的。(一)审计成本预算编制的逻辑价值链思想认为,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增值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环环相扣、次第推进,形似链条,故称为“价值链”。借鉴价值链的分析思路,我们同样可以对国家审计全流程进行这种环环相扣、次第推进的“链条式分解”。从业务流程的先后时间顺序看,国家审计至少可
12、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确定审计对象、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实施审计活动、形成审计结论、公告审计结果、关注审计结果公告后的社会影响、复核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当然,上述各个流程在具体实施时,又可以细分为若干项更具体的业务作业或者业务流程,如“确定审计对象”这个阶段,就至少可进一步细化为“评估拟审计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估测拟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两个必要的作业流程;“实施审计活动”阶段,可进一步细化为“具体项目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审计复核”等多个具体的作业(见图1)。通过分析审计活动链条上的各作业单元对审计结论影响程度的大小,估测出不同的作业单元所需要
13、配备的不同能力的审计人员数量,并测算出正常情况下完成该项审计作业所需要的审计时间,就可以编制出初始的审计成本预算。当然,这样的初始预算会随着具体审计活动过程的逐步深入而进行具体的调整,因为初始预算不可能预测出所有可能的重点审计领域与审计风险点。当发现新的审计线索、新的风险点或者认为审计风险大到可能影响审确定审计对象计结论的公允时,增加审计程序便不可避免,此时预算也必然会随之进行调整,这样的预算调整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种调整是否合理。为此,在审计项目结束时,需要审计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对预算的初始编制及调整事由进行合理性评价,总结经验,并为下一个审计项目预算的编制提供经验指导。了解被制定实施形成
14、公告关注审对象审计审计审计审计审计信息方案活动结论结果结果公告后的社会影响图1政府审计流程链(二)影响国家审计质量的因素影响国家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体制因素、人的因素、操作因素2。具体国家审计质量而言,体制因素是指因国家审计机关的机构层级设定影响了审计结论的质量,如审计机关的设定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或者存在同方向上的利益关联,则加大了出具低质量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人的因素是指因配备了不独立、不公正的审计人员,而出现某审计项目的结论有失公允的情形;操作因素是指对审计项目的范围、内容、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的选用不当或具体作业难度与人员素质能力配备出现偏差,导致未审
15、计出可能的错报漏报或其他舞弊行为的情形。对于我国国家审计来说,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国务院行政部门以及所有使用国家预算资金的部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依赖关系,从而理论上并不存在因审计机构的体制因素影响审计质量的可能性。所以,要保证我国国家审计质量,关键是要从人的因素与操作因素着手进行。(三)审计成本预算对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机理审计成本预算可以通过对影响国家审计质量的人的因素与操作因素发生作用实现对审计质量的控制3。在编制具体的审计成本预算时,首先需要对拟参加审计活动的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测试,避免存在独立性缺陷的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或通过妥
16、善安排避免存在独立性缺陷的人员对审计结论产生任何重大影响,以满足独立性准则的要求。其次,在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步骤、方法的选用上运用成本预算控制实现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具体做法为:在了解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具有较高专业知识与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时,可以在重点范围、重要作业、重要流程上安排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实施具体工作;在相对风险较低、不需要较多职业判断的环节安排一般审计人员或实习审计人员;当发现了新的审计线索时,增加能力较高和能力一般的审计人员同时进行作业流程复核;安排一般能力人员跟踪审计结果公布后的社会影响;安排中等水平审计人员进行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
17、复核等。总之,运用成本预算对国家审计质量的控制,关键在于根据不同作业流程的风险大小或对审计结论影响多少来匹配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结构,这其实体现的也是一种“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当然,对这种通过成本预算控制审计质量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持续的评价4。考虑到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后的审计影响释放通常能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这样的评价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展开,如对使复核被审单位整改情况用国家预算资金的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合规性审计,不仅可以对发现的违规资金使用进行立即整改,还可以通过撤换、惩戒建设项目负责人,起到威慑和杜绝类似违规情况的再次发生,最终能长期使得项目资金按合规途径使用。事实
18、上,评价过程在整个“成本预算控制审计质量效果”的逻辑链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不断总结经验,不仅可以修正现有的成本预算方式方法,实现“审计成本预算控制审计质量效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还可以对以后的审计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换个角度看,这样做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评价、指导预算制订”等环节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闭环5。三、国家审计成本预算的编制、调整与评价(一)国家审计成本预算的编制国家审计成本预算的编制需要借助于价值链预算的思想,从分析审计流程链条开始6。首先通过对比以往审计过的审计项目大小,估算本次审计项目可能需要耗费的固定成本(如笔、纸、复印、场地租用等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团公司 费用 预算 审计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