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范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范例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细读课文,分析、理解 梨花 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 驿路梨花 做标题的妙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难点:分析、理解 梨花 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 驿路梨花 做标题的妙处。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1.出示任务(PPT显示):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2.反馈指导:(1)学生浏览图片,回忆诗句。(2)预设:柳絮风轻,梨花细雨。 谢逸踏莎行 柳絮风轻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
2、疾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 驿路梨花 出自陆游诗句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 梨花 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一)预习检查,正字音。1.导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预习中要求识记的字词,齐读。PPT出示字音:撵( nin ) 驿路( y ) 陡峭( du ) 竹篾( mi )简陋( l u ) 修葺( q ) 恍惚( hung h
3、 ) 麂( j )2.反馈指导:正字音,齐读。3.小结:强调易错字音。(二)初步感知(1)老师板书题目:驿路梨花 彭荆风(2)解释题目:驿路梨花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3)出示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4)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1-8):主要写 我们 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 我们 解除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
4、分(37):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概括课文,一个故事出示任务(PPT显示):(1)思考:A.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B.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C.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D.按 我 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E.比较两种记叙书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学生活动(PPT显示):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明确】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
5、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 我 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四)细读课文细读课文,写法探究(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1.出示任务(PPT显示):(1)思考:A. 我 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B.
6、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2)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3)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2.反馈指导:(3)关键词句: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 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主人家是谁?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 她一定是梨花。 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梨花呢? 【明确】两次误会第一次: 我们 认为瑶族老人是 主人 时,他说不是。第二次: 我们 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悬念
7、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3.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 我 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1.出示任务(PPT显示):(1)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叔叔吗?(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明确】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
8、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 我 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3.总结过渡: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恩在路上。那么,课文题目是 驿路梨花 , 梨花 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五)研读。聚焦 梨花 ,体悟情感(一)五写梨花,各有不同1.出示任务(PPT显示):(1
9、)思考:文中几次写到 梨花 ?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2)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2.反馈指导: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明确】(1)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
10、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3)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 梨花 和人物的 梨花 建立起关联。(4)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5)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 双关花和人, 处处开 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3
11、.总结过渡:作者描写 梨花 贯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在理解了不同 梨花 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 梨花 不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 雷锋精神 。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 雷锋精神 传承的事例吗?(二)梨花绽放,处处花香1.出示任务(PPT显示):(1)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 梨花 绽放的体现呢?(2)学生圈点勾画,总结概括。2.【明确】A. 我 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B.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E.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12、,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3.总结过渡: 驿路梨花 处处生香,我们看到了在边陲之地的淳朴民风和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扬。在学习了文本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上,文章以 驿路梨花 为标题,有何妙处呢?(三)驿路梨花,品味妙处1.出示任务(PPT显示):(1)思考:课文用 驿路梨花 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2)学生自由交流。2.【明确】文中的 驿路 ,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 我 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1) 驿路梨花 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
13、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2) 驿路梨花 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3) 驿路梨花 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3.总结过渡: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不幸,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充满真、善、美。拓展延伸出示任务(PPT显示):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明确】我想帮她再种一些梨花。我想给驿站取一个名字:梨花思缘。我想给驿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灯,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我想写一篇关于驿站的文章,把这个驿站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精神。教师小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布置作业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