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一(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生共有56人,通过一年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电子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
2、练习。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
3、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易”变“难”,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3、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
4、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5、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2节,通过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
6、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四、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部分家长没积极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张阳扩展阅读: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
7、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一年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数的运算(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灵活运
8、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3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探索规律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一)具体目标1图形的认识(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3)辨
9、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3图形与位置(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一)具体目标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
10、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四、实践活动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一)具体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
11、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
12、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
13、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安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监察部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
14、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
15、=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准备:小棒、各种形状纸片、数字卡
16、片、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各种平面;立体图形、钟表模型、学生学具等。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一、位置(4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时左右例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图形的组拼(2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
17、十数4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3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八、找规律(4课时)九、统计(3课时)十、总复习(5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4、联系儿童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儿童接受的练习题。5、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6、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适当关
18、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一班共有学生41人,这个班学生大部分头脑不是很灵活,但学习态度很踏实,有个别学生也有不端正的时候,但是一般经过教育,或多或少会好一些,如班中的李宇航等人,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需加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二班共有学生40人,全班学生大部分头脑比较活络,但上课思想很不集中,新鲜的东西觉得很好玩,课堂纪律较差。特别是顾俊池等人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不写作业,作业写的不认真,有时老师无法批改。整班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不是很明朗。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十几减几
19、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整理和复习(二)认识时间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期末复习备注第1周3.13.5第2周3.83.12第3周3.153.19第4周3.223.26第5周3.163.20第6周3.294.2第7周4.54.9第8周4.124.16第9周4.194.23第10周4.264.30第11周5.45.7第12周5.105.14第13周5.175.21第14周5.245.28第15周5.316.4第16周6.76.第17周6.146.18第18周知识结构图:上下前后位置左右(例1-例
20、(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应用期末复习总复习迎接考试6、212)以及在长方形、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性的特征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第三单元)立体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全册知识结构图找规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钟面上的刻度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时与分的关系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第五单元)主题图全册知识结构图续(第八单元)十几减9(含用数学)例20以口算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几(含用数学)例用数学(综合应用)(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六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9页)教材分析:儿
21、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认识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
22、,“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4、使学生辩别空间方位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1、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课时安排:4课时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上下(通过长江大桥图前后(通过排队上车左右(例1-例2)以认识“上、下”方位)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做一做)中的习完成(练习一)中的题。习题第一课时认识上下教学内容:学习教科书第1页,认识上、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
23、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辩别空间方位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4使学生掌握方向上、下以及谁在谁上,谁在谁下的方向。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设想:首先对话引出课题,再通过课件体会主题图上下的含义,并理解以谁为准的上下关系。并以练习加以巩固。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
24、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聪聪和我门做个小游戏。对话:“鼻子下面是什么?”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初步感知上下的含义,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
25、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你们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2打开书,把第1页空白补充完整。【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理解上下含义,并理解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的上下含义。】三、活动1拍手游戏。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4举出生
26、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上下的理解并找出生活中的上下例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五、全课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六、板书:教后记:第二课时认识前后教学内容:学习教科书第2页,认识前、后。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
27、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4、使学生掌握前后以及以谁为准前后的方向经验。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前后方位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设想: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以课件形式展示出动画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前后顺序的含义,并加以巩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王老师
28、发现这样介绍,老师们一次只能认识你一个,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后桌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么?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2班四十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讲台及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后”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5什么是前?什么是后?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着黑板站?如果我面向窗户站?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
29、面向窗户【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理解前后的概念,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动画展示前后发生变化后的前后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通过练习再加以巩固。】二、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1、笑笑上课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运动会,她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你们想跟着笑笑一起去看看吗?2、到了动物园门口,笑笑首先在做什么?(电脑演示图一)3、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4.这时淘气跑来了,他想让笑笑帮他买一张票,你们说行吗?(电脑演示图二)5.笑笑开始也是这样说的,可是淘气跟笑笑解释说;他今天是百米赛跑的裁判,比赛马上就
30、要开始了,他要赶快进去,要不然来不及了。笑笑听到这里,猜一猜,笑笑是怎样做的呢?(电脑演示图三)笑笑现在排在哪?(排在第几个?前面有几个人?)6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两人)7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当时有的同学认为淘气和笑笑是好朋友,笑笑可以帮他买一张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好,应该自己去排队。当看到笑笑让淘气站到自己的位置,笑笑排到最后一个时,觉得笑笑既解决了淘气的困难,又遵守了公共秩序,这样做好。这个情景既能感知前后位置变化的相对性,又渗透了要遵守公共秩序。)【设计意图:动画展示前后发生变化后的前后顺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谁在谁前面
31、,谁在谁后面。通过练习再加以巩固。】三、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电脑演示图四)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电脑演示图五)两人说一说。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5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电脑演示图六)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6集体交流。四、在情境中扩展应用前后笑笑想问一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还了解到什么?你能举
32、一个生活中前后的例子吗?五、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六、全课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前、后的知识?七、板书:教后记:第三课时认识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认识左右。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2使学生初步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4使学生掌握左右对称以及以谁为准左右方向的经验。教学重点: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
33、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教学难点:教师要结合这些事例或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设想:主要以活动或游戏感受左右的理解,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游戏进入新课,感知自身的左、右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2举手游戏建立左、右标准。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学生有的举左手、有的举右手)我看到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谁愿意告诉我你举的是哪只
34、手?和他举的一样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那其余的同学举的是哪只手呢?()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老师背对学生举起)大家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学生举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学生汇报。)我们身体上像左手、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可真不少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3机器人游戏,感知身体的左、右。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机器人游戏,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快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1)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2)跺跺你的左脚1、2、3
35、,跺跺你的右脚。(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6)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7)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二、游戏2:找邻居,巩固练习1学生找邻居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邻居的游戏。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游戏方法:师任找一位学生A站起。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学一起说是B),如果说对了,B站起来说:“答对了”。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邻居。教师找34人,共同做这个游戏。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邻居,告诉同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2老师找朋友游戏
36、。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老师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1)每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2)每排从右数第三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3)从前面数第四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4)从后面数第一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5)从左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三、游戏3:师: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现在请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全体起立,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好,握着别松开,你发现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吗?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呢?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我俩是面对面的,所以看上去不一样。)【设计意图:从游戏中感知左
37、和右。】四、游戏4:左、右相对应练习师:下面我们来做个举手游戏。要求:1和老师举的一样。2说出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其中老师先和学生一个方向,然后和学生面对面。五、游戏5:左、右的应用课件演示:小动物排一队做操(分别是:小猫、小猪、小松鼠、青蛙)。聪聪站在背后,说从左数青蛙排第一。明明站在前面,说从左数,小猫排第一。请大家来判断,他俩谁说的对。学生意见不一致,让学生实际来扮演,4位小朋友扮演小动物站在路中间,两边小朋友分别扮演聪聪和明明。最后得出结论,他俩说的都对,因为他俩是面对面的。六、游戏6:1猜一猜。师:小朋友们看,小汽车和我们捉迷藏呢!课件演示:一排汽车,树丛挡住了一部分,其中,露出4辆
38、,第4辆说:“从右数我排第二,猜一猜,我们这一排共有几辆车?2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一个社会没有秩序,生活将会杂乱无章。人们为了维持秩序设定了一些规则,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度规则的事例也很多。如:课件逐一演示教科书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4幅图,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设计意图: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七、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2、完成“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八、全课总结:通过做游戏
39、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九、板书:教后记:第四课时位置教学内容:位置(第5页)教学目的: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4、使学生掌握找寻某一指定位置的经验。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投影课件教学设想:谈话感知位置的新知识,并以游戏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确定某一位置,并能用语言来描述。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谈话引入: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
40、好过去找你。【设计意图:从谈话中引出新知,并对位置产生兴趣。】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1、找座位游戏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2、介绍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板书课题:位置3、介绍新位置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
41、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4、点名游戏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第3组第4个是谁?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小组汇报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及游戏找到确定的位置。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练习反馈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
42、4题(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1)情景导入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2)全班交流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全班互动,并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
43、成,集体订正。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3、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4、板书:教后记: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两部分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安排。第一部分是“十几减9”,包括情景引入和“十几减9”例题1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十几减几”,即例题2的教学。第三部分是数学应用的教学。第四部分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系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
44、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教学重点:1
45、、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准备:实物图画卡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课时安排:本单元用12课时完成。第一部分3课时,第二部分4课时,第三部分2课时,第四部分3课时。单元结构图: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9例1是用“摆一摆,十几减算一算”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操作,握“十几
46、减9”的算理和算法。(含用数学)口算十几减几例2是通过“小猫观鱼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素材。教材最后还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好可以怎样算”以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更开放的思考(含用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例3是让学生借助情景图理解意义给出条件问题进行计算,再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主题图和例1,“做一做”和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
47、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4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十几减9的算式及结果的经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知道“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花10朵、黄花2朵、小棒2捆零7根。教学设想: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游园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
48、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提出“破十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9+()119+()139+()159+()16二、教学1011页上的主题图1谈话引入。师:“今年是2022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买风车;右边的小朋友在猜谜语、套圈圈。)【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2教学气球图。a课件动态显示: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
49、卖了9个。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b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c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学生的算法有:(1)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2)6+915,15-96。(3)10-91,1+56。(4)15-510,10-46。(5)9-54,10-46。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设计意图:多种的计算方法使算法多样化。】3教学套圈图。a课件显示套圈图。师: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课件动态显示小明投圈的过程。同时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个圈,套中了9个。b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c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同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学生说的算法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