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二二一一年十二月一一年十二月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目目 录录总总 则则.1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2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2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2 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及主要问题 .5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6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9第一节 指导原则 .9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9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0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3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2、 .13 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4 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6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7第一节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17 第二节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 .17 第三节 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18 第四节 优化城乡用地布局 .20 第五节 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1 第六节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22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土地利用区域调控.24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4 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 第三节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29第六章第六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3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33
3、 第二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34 第三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34 第四节 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 .35 第五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其它各类农用地 .37第七章第七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9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39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第二节 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39 第三节 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利用力度 .40 第四节 加强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八章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43第一节 构建和稳定土地生态用地格局 .43 第二节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44第九章第九章
4、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45第一节 规划控制范围及功能定位 .45 第二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发展方向 .45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46 第四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9第十章第十章 重大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安排重大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1第一节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1 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 .52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4第一节 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54 第二节 健全和创新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5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55 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56 第五节 提高
5、规划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57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附附 则则.58附表 1:牡丹江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 2: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 3:牡丹江市各县(市)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 4:牡丹江市园地、林地、牧草地调整指标表附表 5:牡丹江市 2006-2020 年各县(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附表 6:牡丹江市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表附表 7:牡丹江市 2006-2020 年各县(市)补充耕地表附表 8: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 9:牡丹江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1 页 共 78 页总 则为了深入贯彻
6、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和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编制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牡丹江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活动,都必须遵循规划 。规划范围为牡丹江市行政辖区(含辖区内农
7、垦、森工系统)的全部土地,包括牡丹江市区及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东宁县六个县(市) ,土地总面积 3867977 公顷。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规划基期年为 2005 年,近期规划目标年为 2010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2 页 共 78 页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根据 2005 年土地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 3867977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 3602037 公顷,占 93.1%;建设用地面积 84636 公顷,占 2.2%;其他土地面积 181304 公顷,占 4.7%。在农用
8、地中,耕地面积 65015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8%;园地面积 9470 公顷,占 0.2%;林地面积 2869485 公顷,占74.3%;牧草地面积 44290 公顷,占 1.1%;其他农用地面积 28642公顷,占 0.7%。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58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21889 公顷,占 0.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4506 公顷,占 0.1%。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 413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自然保留地面积 139962 公顷,占 3.6%。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主要指一、主要指标执标执行情况行情况耕地
9、保有量指标:耕地保有量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为 650582 公顷,2005 年全市耕地面积 650150 公顷,比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少 432 公顷。主要原因是上轮规划期间,森工系统范围内的耕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3 页 共 78 页地退耕还林面积超出预期。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47768 公顷,2005 年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 547892 公顷,完成了上轮规划确定的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13578 公顷。1997-2005
10、年新已使用 10332 公顷,剩余指标3246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2403 公顷,1997-2005 年已使用 1915 公顷,剩余指标 488 公顷。补充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 2400 公顷,1997-2005 年已补充耕地 3482 公顷,超额补充 1082公顷。生态退耕及灾毁指标:生态退耕及灾毁指标:上轮规划确定的退耕还林指标 5933 公顷,灾毁耕地指标 11733 公顷,1997-2005 年完成退耕还林 12396 公顷,实际灾毁耕地 890 公顷,生态退耕面积超出规划预期规模
11、,实际灾毁耕地面积小于规划预期规模。二、上二、上轮规轮规划划实实施取得的成效施取得的成效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全市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较好地协调了各业用地矛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保障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部煤电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土地利用成效显著。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4 页 共 78 页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实施期间,牡丹江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重视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推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提高
12、了土地利用效益。规划实施期间,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增量,加强了对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6 年的 25.53 万元公顷上升到 2005 年 37.54 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由 1996 年的 14.93 万元公顷提升到 2005年的 35.78 万元公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成果显著,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 年牡丹江市通过对区域内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共3482 公顷。土地生态建设取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实现生态退耕 12396 公顷,稳定了区域生态系统,
13、改善了全市的生态质量。三、上三、上轮规轮规划划实实施中存在的主要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指标分解刚性。上轮规划采取上级一次性下达规划指标的分解方法,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结合不够充分,致使发展较快的区域用地指标不足,发展较慢的市县指标又有结余。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考虑不充分,导致交通水利指标结余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用地布局不合理。上轮规划仅重视指标控制,在用地布局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5 页 共 78 页上与城市规划、水利规划、河道规划等结合程度相对较差,致使用地布局不合理,从而出现有指标但位置不可用的现象。规划用途管制措施过于刚性,缺乏弹性。上轮规划在用途
14、管制和空间调控上过于刚性,没有统筹考虑建设项目用地的不确定性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不足。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修正规划,规划缺乏灵活性。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及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牡丹江市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腹地,地貌类型多样,多为山地和丘陵台地,牡丹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穆棱河、绥芬河发源于境内,多样的地貌类型为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类型奠定了基础。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垦殖率较低。2005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达 95.3%,比全省土地利用率高 8.6 个百分点。土地垦殖率仅为16.8%,比全省土地垦殖率低 9 个百分点。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
15、居民点用地比重相对较大。2005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61.5%。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牡丹江市森林覆盖率达60.2%,是全国 50 个园林绿化模范城和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林地面积大,有利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6 页 共 78 页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2005 年全市人均耕地仅为 0.24 公顷,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近 30%。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其中大部分是低洼易涝地,利用难度大。建设用地利用仍较粗放。2005 年全
16、市人均建设用地 317 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有所下降。穆棱市各乡镇及林口县五林镇等乡镇,侵蚀模数 50008000t/km2a,年平均流失土层厚度 46mm,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牡丹江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关键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深刻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对俄互市贸易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牡丹江市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土地利用面一、土地利用面临临的挑的挑战战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到 2020 年,牡丹江
17、市人口总量预测达到 311.3 万人,为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需要加强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牡丹江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补充能力有限,耕地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7 页 共 78 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未来十五年,正是牡丹江市快速发展的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而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制约,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巨大压力。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任务艰巨。随
18、着牡丹江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点并未同步减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仍然偏大;市内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零散,各类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浪费土地现象,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任务还很艰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造成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和生态退化,已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今后十几年各项建设用地需求仍然旺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较突出。二、土地利用面二、土地利用面临临的机遇的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
19、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状况看,牡丹江市建设用地利用仍较为粗放,集约节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部署,为转变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8 页 共 78 页土地利用增长方式提供了政策依据。规划期间,在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方面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将为牡丹江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有利的条件。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
20、进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自身条件来看,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为牡丹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推进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打造哈牡绥东对俄经贸加工区,把牡丹江作为打造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提供了难得的阶段性和现实性机遇。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第 9 页 共 78 页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 指导原则牡丹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贯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1、的原则;必须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原则;必须贯彻区域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必须贯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的原则。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一、一、积积极推行和极推行和谐谐持持续发续发展展战战略略实施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策略,构筑城乡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提倡牡丹江农用地功能多元化。依照“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战略,明确各县(市)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推进牡丹江市率先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施绿色空间区域共筑策略,推动牡丹江“宜居城市”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牡丹江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