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doc(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0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实施: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实施: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小学生网民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小学生网民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协办:北京第三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北京第三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二日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二日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1目目 录录报告摘要报告摘要.3 3前言前言.6 6一、背景简介 .6二、课题研究方法 .7三、基本变量定义 .8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学生篇学生篇.1010一、小学生网络使用
2、基本情况 .10二、小学生上网行为及认知 .14三、小学生媒介接触情况 .26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家长篇家长篇.3232一、家长对孩子上网的基本态度 .32二、家长上网行为的基本概况 .40三、家长对待网络的态度 .46四、三地家长部分意见比较 .6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网瘾用户分析网瘾用户分析.6565一、网瘾用户的基本情况 .65二、网瘾与非网瘾用户的比较 .66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部分亮点分析部分亮点分析.7171一、小学生上网行为特征 .71二、父母对其孩子上网的态度 .76报告结语报告结语.80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2报告摘要报告摘要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互
3、联网在小学生网民中的使用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目前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专属产品的现状如何、以及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对其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调查的对象是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市的小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实施的时间为 2009 年 7月 18 至 7 月 31 日。在三个城市共收集有效样本 2400 份,学生及家长分别 1200 份。从本次调查所展现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日益渗透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的上网行为等各方面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使用互联网的年龄来看,现如今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低年级”阶段,即 3 年级之前,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已经接触网络。
4、但在接触网络方面,大部分的小学生“即使平日里有时间,也只在节假日(周六日)上网” ,而且有过半的小朋友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小学生上网最经常的地点是“家里”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 “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也有“超过四成”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 。小学生倾向于被动地使用网络,最常去的网站是一些“门户网站”和“小游戏网站” ,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喜欢上“儿童社区”和班级的同学一起上网。本次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 。绝大多数的家庭里,至少有一位家长有上网行为。家长们对孩子上网多采取“正确引导,积极沟通”的方式,家
5、长们限制孩子们上网的娱乐目的,更多地希望孩子们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家长们对待网络的态度分歧较大,对网络的正面影响多抱观望态度,并且家长们渴望建立绿色的网络环境来保护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下面列出一些主要的调查结果:被访小学生中,81.9%的使用过互联网的小学生,由“低年级”起甚至上学生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而且“家里”是 76.5%小学生最常上网的地点;同时,65.3%的被访小学生表示其平均每日上网的时间“不超过 1 个小时”。小学生上网的目的重在娱乐,49.8%的被访小学生选择“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 “学习”的选择率达到 40.6%, “玩网络游戏”也被 40%的小学生列
6、为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3主要目的。上网的小学生中,只有 9.5%的人表示他们“不玩游戏”, “休闲类小游戏”最受欢迎,61.4%的小学生都青睐此种形式的游戏。81.3%的被访小学生对父母在其电脑上安装“绿坝”等屏蔽软件持“无所谓”的态度,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此的态度更为清晰, “高兴”以及“不高兴,不愿意安装”的比例都较高。“低年级”的学生偏爱“小游戏网站”、 “儿童社区”以及“教育资源网站”等信息内容相对固定的网站,属于网站使用相对被动的群体,而“高年级”学生则开始探索可链接更广泛信息的“门户网站”、 “搜索引擎”及各种“论坛”等,向积极使用网络的群体靠近。36.9%的被访小学生
7、称其最常使用的是“门户网站”,而“小游戏网站”也是 31%的小学生最常登陆的网站。48.7%的小学生在网站上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QQ 无疑是小学生们最熟悉的网络工具, 36.3%的被访小学生拥有“QQ 空间”。被访小学生中有 10.7%的孩子拥有“个人网站”,其中“成绩很好/较好”的学生拥有“个人网站”的比例最高。18.4%的被访小学生明确表示“会利用网络实践创意想法”。44.1%的被访小学生表示“听说过”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更有 17.3%的小朋友表示经常上“儿童社区”。48.2%的被访小学生喜欢“电视”媒介,42.5%的被访小学生喜欢“网络”。喜欢“电视”的小学生更多的表示因为电视里有特
8、定内容,如动画片等,喜欢“网络”的小学生则更多的是喜欢网络上的游戏。73.0%的被访小学生称其父母“同意”其上网,而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父母的决定。51.7%的学生家长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是“给与正确引导,随时了解沟通”;同时仍有30.6%的家长对孩子上网采取严厉措施,包括“随时严密监控”和“禁止其上网”。62.0%的家长通过“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来控制孩子的上网行为,44.5%的家长通过“限制上网内容”来达到目的。在限制孩子的上网行为上,娱乐类遭到家长的普遍反对。67.3%家长限制孩子上网“玩游戏”, “聊天交友”遭到 51.3%的家长反对, “购物”也以 47.1%的家长反对率位居第三。家长
9、们支持一些实用性而非娱乐性的上网活动。91.4%的人支持孩子上网“学习”,43.9%家长赞同孩子在网上“写日记博客等”, “创建个人网页”也以 42.2%的家长支持率名列前三名。“游戏造成的网络成瘾”被 30.9%家长认为是网络带来的最大威胁, 28.6%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而造成“时间浪费,学业荒废”。因此,家长希望将网站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40.2%的家长倾向于建立“寓教于乐,益智与娱乐相结合”的网站。在建立“专门的儿童网站”上,“非网瘾用户”的态度更为积极。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4对“绿坝”等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对儿童上网的积极作用,有 35.8%的家长持肯定态度。但也有
10、 56%的被访家长却对 “绿坝”等上网行为管理软件的作用感到疑惑,保持中立态度。而更多(64.2%)的家长则是倾向于通过国家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保障儿童的绿色上网环境。75.6%的被访家长选择“家庭教育”为治疗儿童网瘾的方式,“以心理沟通为主的治疗机构”也是 56.2%家长的选择。在对待孩子网络成瘾的情形下,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利用沟通来治疗。本次被访的上网小学生中,有 7.1%的小学生是“网瘾用户”,在“非网瘾用户”群体中,5.5%的小学生有“网瘾倾向”。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网络成瘾现象正越来越严重”感到最为认同,对“总而言之,网络对孩子(小学生)是弊大于利”的表述最不认同。“网瘾用户”更
11、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中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的作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5前言前言一、背景简介一、背景简介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猛发展,根据 CNNIC 第 24 次报告数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体数量已经达到 3.38 亿,居世界首位。网民年龄构成也由相对集中呈扩张趋势,尤其伴随着教育部自 2000 年开始建设的“校校通”工程,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娱乐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日
12、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进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0.4%17.6%1.5%33.0% 29.8%20.7%35.2% 31.5%9.6% 4.2%0.9%9.9%4.0%1.7%0%5%10%15%20%25%30%35%40%10岁以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2008.122009.6图图 0-1 中国内地网民的年龄分布(中国内地网民的年龄分布(CNNIC 数据)数据)今年 7 月 CNNIC 发布的第 2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与2008 年相比,10-19 岁网民所占比重有所减少,从 35.2%降到 33.0%,但仍然中国互
13、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可以看到,10-19岁的网民人群,涵盖 6 年制小学的 4-6 年级小学生(以 7 岁上学计算) ,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图 0-1 还可明显看出,小学生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10 岁以下网民从 0.4%增长到 0.9%,总数大约在 300 万人左右。可见互联网对于小学生的渗透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作为时代进步的一种新技术、新媒体,是儿童现在、将来必须面对和使用的工具,强行将网络与儿童割裂开来,儿童可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还会与时代脱节。
14、但互联网的逐渐低龄化、以及其在低龄人群中的娱乐渗透性,也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本课题试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6图探讨:究竟互联网在小学生网民中的使用情况如何?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目前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专属产品的现状如何?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对其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二、课题研究方法二、课题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针对儿童互联网使用者的集中人群小学生(6 至 12 岁)进行网络使用状况的调研,在全国三大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实施问卷调查。表表 0-1 本次调研抽样的城市及选择该城市的原因本次调研抽样的城市及选择该城市的原因抽样城市抽样城市选择原因选择原因北京作
15、为首都及直辖市的代表,其数据具有代表性;上海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有其特有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同时可作为南部代表武汉地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属于中部城市的代表本次调查实施阶段为暑假期间,难度较大,采取的是配额抽样。每个城市计划选取800 个样本(400 个学生和 400 个家长一一对应的配对样本)实施问卷调查。学生及其家长分别独立地填答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且在访问期间,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和家长互不干扰。在配额方面,针对学生考虑的是年级和性别,原则上是男生和女生各半,低年级(一、二、三年级)和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各半。而针对家长则主要考虑的是其性别和学历。具体实施的结果是,在武汉和北京完成了 40
16、0 对家长与学生的配对样本;但在上海,由于时间、人员等不可控因素,最终虽然完成了 400 个学生和 400 个家长的访问,但是其中只有 271 对是家长与学生一一对应的配对样本。应该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小学生网民的上网行为,所以样本中上网的小学生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有关小学生中网民的比例估计不在本研究的范围,网民比例问题可以参考 CNNIC 的相关数据。本报告中涉及的各种媒介的接触情况的数据也仅供参考。为了简化表述起见,除了特殊情况,在本报告中的“小学生”均指“小学生网民”。调查实施由从 2009 年 7 月 18 进展至 7 月 31 日,在三个城市共收集有效样本 2400 份
17、(其中配对样本为 2142 份,即 1071 对) 。各城市样本量分布如下表所示。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7表表 0-2 三个城市学生样本量分布(人)三个城市学生样本量分布(人)年级归类年级归类 城市城市性别性别 低年级低年级高年级高年级合计合计男孩9394 北京 女孩105108400男孩103113 上海 女孩9688400男孩97106 武汉 女孩97100400合计5916091200表表 0-3 三个城市家长样本量分布(人)三个城市家长样本量分布(人)教育程度归类教育程度归类 城市城市性别性别 大学以下大学以下大学及以上大学及以上拒绝回答拒绝回答合计合计父亲99873189
18、 北京 母亲1011064211父亲117810198 上海 母亲117850202父亲120802202 武汉 母亲118782198合计672517111200三、基本变量定义三、基本变量定义(一)年级:按照学生年级划分为“低年级” (一、二、三)和“高年级” (四、五、六)两类。(二)收入:按照家庭月收入划分为三类:5000 元以下为“低收入”家庭,5000-10000 元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8为“中等收入”家庭,10000 元以上为“高收入”家庭。(三) 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按照控制的程度分成四级,其中 1 表示“不加任何限制”,2 表示“给予正确引导,随时了解沟通”
19、 ,3 表示“随时严密监控” ,4 表示“禁止其上网” 。(四)网瘾判定标准1:前提(必要条件)被定义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 (问卷第 39 题) 。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用户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充分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判定他属于“网瘾用户” 。:(1) “总是想着去上网” (问卷第 35 题) ;(2) “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 (问卷第 36 题) ;(3) “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问卷第 37 题) 。(五) “网瘾倾向用户2”的测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
20、以下两个条件:(1) “实际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 (问卷第 38 题) ;(2) “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 (问卷第 40 题) 。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倾向” 。(六)学生“网络使用程度”划分标准:按照青少年网络协会对于“网瘾用户”和“网瘾倾向用户”的判断标准,将小学生网络使用程度其划分为三个等级:1- “正常使用者” (除去“网瘾倾向用户”外的 “非网瘾用户” ) ,2- “网瘾倾向用户” ,3- “网瘾用户” 。(七)家长态度题赋值:对家长问卷中的有关态度题进行赋值(用于进行方差分析等) 。对有关的陈述语句表示“完全不同意”赋值 1 分, “比较不同意”赋值 2 分,
21、“说不准”赋值 3 分, “比较同意”赋值 4 分, “完全同意”赋值 5 分。(八)学生成绩:分别按家长和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成绩的认识,归为五类:“很好” 、“较好” 、 “一般” 、 “较差”和“不好” 。如有必要,可能再将这五类分为三个层次:“成绩很好/较好” 、 “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不好” 。1 注:为了保证可比性,本研究中采用的这个标准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 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中采用的判定“网瘾用户”的标准相同。2注:为了保证可比性,本研究中采用的这个标准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 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中采用的判定“网瘾倾向用户”的标准相同
22、。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9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学生篇学生篇在报告第一部分,是本次调查中 1200 份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的小学生样本的基础数据的展示。由于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学生的上网行为,因此,在配额中要求各地不上网的小学生比例不得超过 1/4,各地的 400 份样本中不上网的学生均不得超过 100 个。最终收集的数据如图 1 所示,三地未上过网的小孩共有 121 人(占比 10.1%) 。第一部分的数据是基于对这 1200 名学生的描述,但 121 名未上过网的学生只回答问卷的前 10 题(问卷共 40 题) ,因此,第一部分的数据报告大部分是基于对三地的
23、 1079 名上过网的小学生的描述。0%20%40%60%80%100%百分比(%)未上过网 上过网未上过网37 0 84 上过网363 400 316 北京上海武汉图图 1 1 三地学生数据分布情况三地学生数据分布情况一、小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一、小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一)小学生互联网使用概况(一)小学生互联网使用概况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SSI101.在使用过互联网的小学生中,约八成由低年级起甚至上学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在使用过互联网的小学生中,约八成由低年级起甚至上学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在本次调查的 1200 名小学生中,使用过互联网的人数为 1079 人,其中 69 岁就开始上网的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互联网 使用 行为 行动 调研 报告 讲演 呈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